第301節_大明之朔風疾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01節(1 / 1)

大明之朔風疾!

被人算計了,卻有苦說不出,還得感謝各位督撫幫他洗白罪過——李榆覺得太窩囊,議完事後給劉之綸留下一隊飛虎騎,自己沒吃飯就向回走,王樸他們三人卻追上來。

“看清這夥文臣了吧,自己違製私會還把我們拖上,我呸!漢民,彆跟他們計較,關鍵時候還是要靠自己的兄弟,我們沒有錢,但講義氣,”王樸拍拍李榆的肩膀,揮手叫親兵抬來一個木箱,“白銀一千五百兩,我們三個合夥湊的,彆朝我瞪眼,這錢最乾淨,都是我們做生意賺的。”

“謝謝兄弟們,這份情小弟記下了。”李榆心頭一熱,拱手感激道。

“漢民,我告訴你啊,山西軍商準備的兩千石米已經上路,三天之內就到大同,老兄弟們也沒忘了你啊!”王忠笑嗬嗬地摟住李榆,宣大四總兵中他的年紀最大,屬於養老混日子的人,上任山西總兵沒幾天就鑽進軍商圈子,目前在山西軍商中排名第三,地位僅次於王國梁、孫顯祖。

“王老哥他們生意做得好,我們比不上,老楊,我們大同、宣府兩鎮是不是也聯手搞個宣大軍商?”王樸靈機一動向楊國柱問道。

“好啊,兄弟們都要窮死了,賺點錢好歹能給兄弟添幾塊肉吃,漢民,這個忙你一定要幫!”楊國柱立即響應。

“三位哥哥,小弟的豐州就是你們的財源,想做什麼生意隨你們挑。”李榆拍著胸脯答道。

宣大四軍頭勾肩搭背在一起放聲大笑。

大同屯田行動全麵展開,北自邊牆、南到懷仁、西起平虜、東至靈丘的廣闊土地上無數麵黑鷹旗迎風飄揚,田野裡人頭攢動一片沸騰,鑼鼓聲、號子聲此起彼伏——老百姓已經組織起來,手藝人聚在一起修建房舍、打造器物,青壯在田間地頭播種穀物、挖溝修渠,老弱婦孺也滿山遍野栽種山藥蛋。莊稼人都懂剩下的播種時間不多了,現在多流一滴汗、多播一粒種子,以後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沒什麼可抱怨的,天災人禍之時隻有咬牙苦乾才能活下去,李大帥不也在一起流汗嗎?

老百姓不再是四處亂跑的流民,而是一支昂首求存的屯田大軍,有公舉的各級衛所官員領著他們一起同甘共苦,一起保衛土地收成,大夥抱成團就一定能活下去——李榆看著眼前的場景,勁頭十足地在地裡拉著犁,孫庭耀、範永鬥也換了身布衣,裝模作樣地在後麵幫著扶犁,開玩笑,大統領像牲口一樣乾活,他們能不跟在屁股後嗎?不過這兩個從沒乾過農活的家夥實在不給力,不一會兒就被莫日格、高黑子趕到一邊。

“公民黨是為百姓做事的黨,乾活必須走在百姓前麵,誰敢偷奸耍滑按黨紀處罰。”王昉揮舞著鋤頭大聲呼喊自己的同誌——公民黨在流民中發展組織過快,大批新黨員還須要在勞作中考察培養,比如那個高舉人是個人才,但是吃不得苦,如果不盯緊點肯定要偷懶。

劉之綸也在地裡乾活,看著王昉汗流浹背,上身隻穿了一件布褂還在苦乾,心裡不禁感慨,就憑這股乾勁,這家夥如果走正道也是個做事的好手。

大同的地主們也來幫忙,說到底他們也是靠土地討生活的人,到了農忙季節就閒不住,李大帥為人仗義,他們也不能小氣,不僅支援了一批口糧、農具,把閒著的牲口也借給屯田軍用。地主們還在田邊支起大鍋熬肉湯、蒸窩頭——農忙時讓乾活的人吃飽喝好這是祖輩傳下來的規矩,這時候絕不能摳門,否則就是不敬天地祖宗。城裡的戲班子也被地主請來,梆子戲唱起山西的曆代英雄好漢——關雲長、薛仁貴、楊家將、馬芳,不過唱的最多的還是當代英雄李漢民,沒辦法,人家李大帥的名頭太響,不但武功蓋世打遍天下無敵手,光憑收容流民這份功德就蓋過前麵幾位,山西人現在就愛聽李大帥的戲。

綽爾濟喇嘛、高一誌神父、馬大阿訇這時趕來,關內屯田對豐州是天大的事,他們坐不住了,非要來關心一下,再加上規劃水利的王徵、指導耕作的楊大誌,幾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出遠門愁壞了豐州官員,幸好孫奇逢、韓霖也要帶豐州書院和工商書院的弟子入關增長見識,可以順便陪行照顧,於是幾個老頭和一大群春遊的年輕人出行了,韓霖試製的五輛四輪馬車派上了大用場,寬敞舒適的馬車拉著老頭子們,一路歡聲笑語,平安無事就到了得勝堡。

綽爾濟喇嘛精通佛法,又曾在五台山傳經一年多,與山西各大喇嘛寺都有交往,高一誌、馬博士也是山西耶教、回教的領袖,三位顯赫人物同時出現,這是多少年從未有過的盛況,大同各地轟動了,各自的朋友、信眾蜂擁而至,連五台山的喇嘛也聞訊趕來拜訪。大同巡撫葉廷桂這些日子心驚肉跳,總覺得大同城被包圍了,可又想不出破解之法——打仗打不過人家,說理說不過人家,接手流民更不敢,隻能縮頭做烏龜,三位大師的到來卻讓他鬆口氣。

據說綽爾濟喇嘛在豐州的地位不亞於歸化總兵,此人是得道的高僧,一向積善行德,我把他老人家搞定了,歸化總兵以後總不好意思下黑手了吧——葉廷桂想通了道理,親自去得勝堡拜會三位大師。

葉廷桂,天啟二年進士,學問廣博能言善辯,見到三位大師大談仁義道德,指出儒學的綱常禮教也是教化世人向善除惡,與佛、耶、回諸教相通互補,他家中老母就常年吃齋念佛,而他本人也是憂國憂民,看到老百姓受苦就寢食難安,所以才全力支持歸化總兵在大同屯田安民。

“漢民啊,你做了件積善行德的大好事,但本官也要提醒,你占的那點拋荒田不過三十來萬畝,遠不夠安置百姓,這樣吧,本官許你在大同開荒造田,最好能開田萬頃,功成之日全大同的百姓都會記得你的功德!”葉廷桂的態度非常懇切,心裡卻盼著李榆陷進地裡拔不出來,顧不上給他找麻煩,至於土地嘛,皇上下道旨意他就得滾出關,朝廷還白撿個現成。

“大人所言極是,末將一定遵命。”李榆恭恭敬敬答道,心裡也正求之不得——在大同開荒種地比起關外還是容易得多,尤其是這塊糧源地就在眼皮底下,隻要能自由通商從長遠看對豐州有利,他又不是真來搶地的,當然如果朝廷搞封鎖不許他從關內買糧,那也有辦法對付。

葉廷桂很滿意,又邀請三位大師到大同講經說法,勸導信眾行善積德,捐助錢糧幫助那些可憐的流民——這家夥太摳門,說了半天都是讓彆人做好事,自己卻掏不出一點實貨,不過考慮到他剛到任,屁股還沒有坐熱,能有這番表態也不錯了,三位大師給他個麵子,同意接受邀請。

三日後,豔陽高照,從各地跑來聽經的人絡繹不絕,葉廷桂隻好在城外選了塊地方,把人流引到臨時搭建的講壇處——綽爾濟喇嘛、高一誌和馬博士都是有名頭的人物,同台講經千載難逢,許多人想親眼目睹盛況,而且聽說大師們乘坐的馬車有四個輪子,大家實在想不通,四個軲轆的馬車如何轉彎?

三位大師的車來了,人群中立刻爆發出一陣驚呼聲,原來四個輪子的馬車真的可以轉彎呀!葉廷桂親自上前陪同三位大師上了講壇,嘴裡還埋怨歸化巡撫、歸化總兵隻知道忙地裡的活,也不一路侍候老人家。

馬車卻被眾人圍住了,韓霖非常警覺,緊忙命令隨行衛兵把人攔在外麵,然後笑容可掬地告訴大家,這種新式馬車寬敞舒適、載重量大,而且速度還不慢,歸化很快就能大量生產,歡迎大家前來選購,但想偷手藝私自打造可不行,這種車在歸化工建司已申辦專享其利,若是肯花錢領取許可打造的堪合,才能讓你知道其中的奧妙——奸商,還舉人呢,一點也不大方,眾人失望而去。

葉廷桂安排三教同台講經說法湊夠了人氣,但場麵有點亂,三位大師各有各的教義,各念各的經,也各有信眾捧場喝彩——信佛的人口呼“阿彌陀佛”,信回教的人大喊“感讚主恩,歌頌聖德”,西教的信眾則唱起“世人讚美耶和華”。葉廷桂不在乎場麵如何,三位大師講經完畢,馬上跳出來慷慨陳詞,先是為朝廷和官府大倒苦水,然後伸出手請眾人出錢出糧幫助災民,自己首先摸出五兩銀子做示範。

湊熱鬨容易,讓人出錢就難了,巡撫大人如此摳門,其他人就更不想掏腰包,大家馬上低頭不語,數千人的場麵靜成一片,還有人悄悄向後縮。這時天邊飄來幾片陰雲,遠處似乎還有打雷聲,難道要變天了嗎?人群開始騷動起來。

“人有轉世輪回,汝今生富貴,但來世卻未可知,今生施舍救人,來世也許便為他人所救,多行善事利人利己。”

“耶和華垂愛世人,救救那些窮人和孩子,此乃最大的善舉,天主保佑你死後上天堂。”

“先知曾諭‘四海之內皆兄弟’,那些窮人裡也有我教中人,幫助他們吧,我主將把和平安寧賜給世人。”

三位大師抓緊時間勸捐,不過影響者寥寥無幾,隻有些和尚喇嘛和善男信女老老實實上前捐助錢糧。天突然陰了,雨隨後下起來,眾人狂呼著一哄而散,這次勸捐鬨劇草草收場,總共得了數百兩銀子和兩百來石糧食。葉廷桂還挺滿意,當著老喇嘛的麵他做足了姿態,歸化鎮以後也得給個麵子,而且老天爺還下了場雨,這也是他的功勞。

這場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個時辰,老實說解決不了大問題,但田裡勞作的百姓卻大受鼓舞,老天爺肯開眼以後有奔頭了,乾起活來更有勁。王昉趁機造謠說,這場雨是老天給李大帥的麵子,因為李大帥就是神仙下凡,換個人門都沒有,所以大家跟著李大帥才有活路。

進入三月下旬,豐州基本結束春耕,終於可以騰出手幫助關內,馬士英帶領兩千青壯攜帶牲口、農具入關,數百副鏡麵犁在大同各處擺開,同時展開墾荒造田。白顯誌這時也回到大同,上任屯田大使後下達第一道命令欲求生必先吃苦,大軍屯田須兼顧播種、收獲、開荒和修水利,今年要一直乾下去,直到下雪土凍為止。

屯田百姓拚命勞作,官員們也在殫精竭慮,人多地少的現狀短期內無法改變,養活近三十萬人困難重重,稍有不慎必成大禍,誰心裡都害怕呀!李榆正受煎熬之際,大統領府來信,喀爾喀的三位大汗五月初將至,要求他把屯田軍交給白顯誌,儘快回到歸化主持大局。

得勝堡,李榆臨走之前召集了最後一次會議。關內的豐州官員和大同聯防總局的官員齊聚參將府大堂,靜靜地聽著屯田副使拓養坤講述目前的情況

豐州用換地方式取得衛所拋荒田三十二萬畝,同時開荒三萬多畝,並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這三十五萬畝田的播種,但憑這點地養活二十八萬人根本不夠,因此今明兩年必須不斷開荒造田,土地過萬頃才能基本解決吃飯問題。屯田軍按豐州衛所編製已經完成整編,共編成三十個千戶所,老百姓選出了各級官員,男丁也有了少量的武器,但農活太多太累,根本沒有時間練兵,好在從山西撤回來三千豐州兵,再加上聯防總局的一千大同民軍,守備兵力暫時夠用。目前的口糧嚴重不足,還缺乏耕牛、農具,普通百姓一天兩頓玉米山藥蛋糊糊,丁壯也不過每頓多加兩個窩頭,把人當牲口用,這樣挺不了多久的,現在隻能向總理府求助。

“豐州也沒有能力養活你們,銀鈔局同意為關內屯田發行二十萬兩債票,這就是全部本錢,其他的隻能靠你們自己。”孫庭耀瞧著垂頭喪氣的白顯誌、拓養坤歎了口氣。

“我那兒隻能支援些舊農具,還是多種山藥蛋吧,你們的人力夠用,秋收後再種一季過冬莊稼,有點夏糧總好過一些,咬牙熬吧,我們創業時比這更苦,還不是一路走過來了嗎,蠍子塊,彆泄氣!”楊大誌拍著拓養坤鼓勵道。

“還是要再想些辦法,這裡的山地多,開荒修水利都是力氣活,總吃不飽飯要累死人的,”李榆站起來走了幾步,停在新任命的屯田軍僉事高賀麵前說道,“你能不能想辦法說服一些人回老家?我可以給他們點糧食。”

“沒人願意走,現在到處兵荒馬亂,有些地方還鬨瘟疫,人命還不如狗命,再說回老家還不是當佃戶,五六成的租子誰受得了,還是這裡好,雖然苦一些,但大夥抱成團總能活下去。”高賀站起身搖頭答道。

馬士英突然開口了“可以把一部分人遷到豐州,我們的廠礦、作坊今年生意好得很,春耕時還找不到人乾活,隻要是有手藝都好安置,另外邊防衛所還缺人,土地有的是,不怕吃苦也可以去,我算了一下,隻要不超過三萬人,豐州還是養得起的。”

“老實說,我們手裡還有不少田,包克圖、河套那邊好的話,可以再換些田給大統領,就算為豐州出把力吧。”楊庭芳說道,他得到確切消息——包克圖的土地肥得流油,有河流、有牧場,腳底下還有煤鐵,豐州幾大商號都在那裡置辦土地,要下手就趁早,大同士紳已經約好合夥乾一票,土地越多越好。

李榆又坐回原位,瞟了一眼旁邊的劉之綸,但劉之綸捂著頭一言不發——到目前為止,朝廷隻下詔免山西受災州縣新舊遼餉,他連上兩道有關大同屯田情況的奏折,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回應,朝廷似乎把歸化鎮忘了。

今年冬天不好過,老百姓要死不少人了——李榆感到一陣悲苦,兩眼朝門外望去,李曜、張之耀正和三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在一棵樹下談笑風生,李榆突然大步走出門,對著他們喝道“有什麼好笑的,都給我滾遠點。”

“三叔,我給您介紹一下,”李曜不怕李榆,指著三個年輕人說道,“這三位是太原三立書院的弟子傅山、傅青竹,薛宗周、薛文伯,王如金、王子堅,這次隨山西的糧隊到大同,想見見二叔您。”

為首一個瘦高個子的年輕人向前施禮道“大帥是我大明之棟梁、山西之榮耀,赫赫武功當世無雙,濟難仁德更令人景仰,學生薛宗周仰慕大帥久矣,今日特來拜會。”

“去他媽的大明棟梁,我現在告訴你,我是烏拉人額魯,”李榆冷笑一聲,向遠處一指吼道,“你們閒著沒事就找塊地乾活去。”


最新小说: 武俠:重生張翠山,我硬剛五大派 疼我好不好 靈植師穿越荒年,帶著全家炫肉吃 關於男配變成男主這件事 惡毒女修太誘,四個絕色道侶搶 長生獵戶,從趕山開始 阿克薩大洪水 陰差陽錯,我成了少爺的貼身女仆 仙破天穹 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