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朔風疾!
四月中,廣信府城,一隊斥候馳入大同軍城北大營,不一會兒響起隆隆鼓聲,進剿福建的各鎮將領急匆匆趕到中軍大帳。
“各位,最新軍報,仙霞關守軍突然逃離,動手的時候到了!”馬光遠大聲說道。
眾將悄悄議論起來,步十鎮鎮統馬祥麟皺著眉說“明軍一仗不打就逃,莫非其中有詐?”
“我軍戰力強於明軍數倍,怕他作甚,馬帥,請下軍令!”李國英立功心切,把四川提督讓給秦翼明,自任新組建的步軍十五鎮鎮統趕到江西參戰。
“天賜良機不可錯失,此戰要略,不爭一城一地,全速撲向福州,目標——隆武偽帝,死的活的都行,一定要快,當心清軍從背後捅刀子。”馬光遠揮手說道。
“武昌總督府可有明令?”馬祥麟倒吸口涼氣又問道。
“打不打總督府說了算,怎麼打老子說了算,各部馬上出兵。”
當天夜裡,馬寶率鐵騎搶占仙霞關,隨後步十鎮馬祥麟部、步十四鎮田見秀部、步十五鎮李國英部穿過關城,兵分三路向南疾進。
大同軍下手太快,沿途駐防明軍措手不及,嚇得縮進城池,少數明軍企圖阻擾,被銃炮打得作鳥獸散——福建明軍實在寒酸,衣甲不全、武器簡陋,更像是土匪,根本無力抵抗武裝到牙齒的大同軍。
“繞城而過,順著官道殺下去,目標——福州!”馬光遠前後奔走,不停催促大軍加速行軍——明國權柄集於帝王一身,斬其首則舉朝崩潰,這是老馬總結的經驗。
鐵流滾滾無人敢攔,但閩北山丘縱橫、道路崎嶇,行軍十分艱難,步十鎮、步十五鎮兵源主要來自四川,山地行軍速度快,以陝西、河南兵為主的步十四鎮卻被甩在後麵。
大軍行進到延平附近,一支萬把人的明軍突然出現,步十鎮、步十五鎮毫不猶豫便撲上去,等馬寶率領騎五鎮右協趕來增援,明軍已落荒而逃,審訊俘虜得知跑掉的是隆武朝平虜伯鄭芝龍的部隊,這家夥聲稱老家安平出現海盜,命令所屬各部向廈門方向撤退,把隆武皇帝甩在福州。
樹未倒猢猻先散,福州已是孤城,大同軍急行軍到達城下,調集重炮猛轟城牆,兩日後福州投降,不過馬光遠撲了個空,隆武帝已逃往廣東,朝臣也各奔東西,這時金聲從南昌發來急信——今年浙江久旱未雨,錢塘江水凅流細,清軍涉水過江一舉攻占紹興,魯王出海逃往舟山,大學士張國維等自殺,博洛拿下浙東又覬覦浙西,紹興朝廷督師大學士朱大典孤軍駐守金華府必不能持久,入閩各部應從速撤回浙江。
馬光遠氣得大罵博洛言而無信,思索片刻後下令各部繼續追擊隆武帝,不斬草除根絕不罷手。大同軍馬不停蹄重新上路,馬寶率領騎兵日夜狂奔,在汀州追上隆武帝的禦駕,禦林軍不是鐵騎的對手,被打得四散潰逃,隆武帝死在亂軍之中。馬光遠趕到查驗了屍體,得意洋洋向武昌去信——入閩大捷,最大限度削弱了隆武朝廷軍力,入閩各部即刻增援浙江。
就在這時,大同與大清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大戰一觸即發。
大同人都清楚大戰在即,但忙完春耕也沒等來動員令,生活還是挺美好的,老百姓抓緊時間享受最後的太平時光,讀書人也罵夠了清國,把注意力轉向另一件事——阮大铖與福王八月底就到了大同,阮大铖的才名世人皆知,被禮聘為大同大學教授,福王也時來運轉,不但沒受到追究,反而拿回洛陽的福王府,另外還有查實歸他家所有的三千多畝地,福王除了聽戲沒彆的愛好,突然成了有錢人,便鼓動阮大铖排演新戲,於是一部《眉珠傳》的大戲隆重推出。
《眉珠傳》的大致情節是江南舉子張生、李生進京趕考途中相遇,一路吟詩作賦結伴同行,會考又同列三甲留京任職,兩人遂結為好友,還為年幼的兒女定下婚約。後來李生夥同奸黨挾持皇帝排斥異己,張生為人正直,痛斥奸黨禍亂朝廷,卻被李生汙蔑為逆黨而削官回籍。若乾年後,張生的兒子進京會考進士及第,便到李府求婚,李生這時已做到禮部侍郎,唯恐被揭穿舊事,暗中使人向官府構陷張郎通賊,李生之女眉珠深夜喬裝找到張郎勸其逃走,兩人分手時相約此生定結為夫妻。張郎逃走後,流賊攻入京師,李生賣身投賊,還要把女兒獻於賊頭為妾,眉珠誓死不從,離家出走,流賊好景不長,不久又被東虜趕走,李生再投東虜繼續高官得坐。幾年後,大同軍光複京師,張郎這時已是一名大同官員,在俘虜中看見李生,痛罵其不知廉恥乃是衣冠敗類,李生羞愧難當突發心疾,死前透露了眉珠的下落。張郎與眉珠終於重逢,但眉珠已貧病交加奄奄一息,兩人情不自已遂以天地為證結為夫妻,眉珠終於幸福地死在情郎懷中。
這出戲明顯是阮大铖借題發揮痛罵東林複社一幫人,順便也討好大同,但情節動人、戲文精美,將梆子戲的剛烈與安慶戲的委婉揉為一體,大同人沒聽過這麼好的戲,無不以先睹為快,戲班子在大同、太原、歸化演出數十場,場場爆滿,還賺了觀眾不少眼淚——《眉珠傳》讓人們忘卻了戰爭,成了最熱門的話題,直到六月初另一件大事發生。
鹿泉是大同與清國的互市之地,保定總兵薑鑲視之為財源倍加愛護,鹿泉大市因此平安無事、生意興隆。去年四月郝晉到任保定巡撫,此人是明國降臣曆來對大同抱有敵意,把薑鑲的兵馬趕回保定,另調其他綠營兵接防真定,還暗中唆使兵丁搗亂,鹿泉大市日益蕭條——隨著雙方關係惡化,大同提議關閉大市,郝晉求之不得,馬上一口答應,從今年五月起,大同商人開始陸續撤離鹿泉。
一車車貨物和金銀從麵前經過,看得綠營兵兩眼發紅,但懾於護商隊的火銃不敢輕易下手。最後一批商人撤離時,他們再也忍不住了,假扮盜匪在井陘打劫商隊,卻被當場乾掉數十人,血腥味吸引來更多的綠營兵,他們連清軍號衣也懶得脫了,直接撲過來搶劫,護商隊人少勢弱,掩護商隊邊打邊撤,娘子關的防軍趕來增援時,護商隊和商人已死了一百多人,貨物、錢財幾乎丟光。
消息傳開,大同人震驚了,無恥的清軍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殺人越貨,是可忍孰不可忍,歸化、大同、包克圖、太原等地爆發萬人遊行,強烈要求對清國宣戰。最高法院生怕禍及自身,迅速作出缺席判決多爾袞、多鐸等六十六人大規模屠殺生民罪名成立,處以絞刑,為維護公平,同時宣判史可法等十餘名明國官員犯有重大失職及攜眾死戰罪,處以鞭刑,上述罪犯一經抓獲立即行刑。
最高法院簡直添亂,公民情緒更加激動,聚集於大同自由女神廣場,揚言等不到宣戰消息絕不離開,李榆從歸化趕來,途經廣場不敢停留,急匆匆進了議院——議事大廳內,一百名參議員、三百名眾議員全部到齊,靜靜等待著……
李榆走上前台,遲疑片刻後緩緩開口
“凡大同聯邦共和國治下,公民皆兄弟姐妹,無貴賤、不奴役,無華夷、不欺辱;
凡大同聯邦共和國治下,不以言議罪,不限令結社、遊行、示威之自由,不限令信仰之自由;
凡大同聯邦共和國治下,公民私產神聖不可侵犯,公民生命神聖不可侵犯;
凡大同聯邦共和國治下,無議會推舉之斷事官議案,公民不受抓捕、議罪、罰沒財物;
凡大同聯邦共和國治下,無議會公議,不得向公民征稅、加派;
凡大同聯邦共和國治下,總統及以下官吏,無議會推舉,不得統轄公民,無議會批準,不得支用稅賦;
凡大同聯邦共和國之宣戰、媾和、合並、分立之大事必決於議會公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