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靈兒!
青靈兒返回氤氳穀,久違地閉關沉入定境。
此番的定境,卻不如之前那般美妙安穩,時不時的浮現這次經曆過的一些場景,同時那場景中的心情更是一一再現。
比如在茂良山城的亂葬剛吊唁司馬狗蛋兒的情景、憤怒斬殺煉魄宗惡人的情景、被麻七虐打時的情景,各種心境逐一再現。一時間好不煩躁。
青靈兒很快便心生警覺,本來在前世裡已經修得平淡如水的心境,又開始泛起漣漪。不禁想起那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佛門修行之路,莫不是依此循序而行。
於是便開始反省最近一段時間自身的修行,這也是老僧前世養成的習慣。
每當他坐禪時心煩意亂,無法沉入定境時,便回憶自己近來的心情起伏和遭遇,看看其中是否有疏於持戒之處。
最近一段時間經曆的悲憤太多,青靈兒幾次見到凡人遭受魚肉的痛苦,而暴怒不已。雖說是嫉惡如仇,但是作為一個修行的人,此也是要戒掉的嗔恨之心。
而對於像司馬家那樣遭受了不幸的人的同情——世間事自然有因果,修行人本不應該沉入那悲痛之中,見厄思解,唯是度脫其一顆容易陷入那無由悲痛的凡心而已。而之於自身,更不該那般壯烈地悲痛。
然而曆劫明心,不經過千錘百煉地摔打,如何能修成一顆慈悲卻如如不動的佛心。正如那西遊記中的唐僧眾人,也是足足經儘九九八十一難,才最終成佛,途中的艱險,反反複複地追問著他們向佛的信心。
喜怒哀樂憂思悲,是凡塵中的常態。而修行者於此需要堪破,安守心境如常,此便是道經所謂“知常”。
道經曰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知常守常不妄做,修真之路似登坡。
一番自省,青靈兒的心境更加清明,不知不覺漸漸沉入定境。
三天後,青靈兒走出靜室,舒展拳腳,走了一趟九式拳法後,拿出她的綠竹杖,正準備舞一套棍法,可是——她不會。
於是她便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想著“我要學一套像樣的棍法。還要煉製一件大氣的本命法寶,就像之前的比武中那些大陣一樣,千變萬化,蘊藏天地玄機。但是目前還不能貿然煉製,我的心境還不夠沉澱,人事也尚未達練。佛門弟子是要經常要入世煉心,甚至置身於紅塵中修行的,看來我也勢必要去凡塵中走上幾遭。”
想到這裡,青靈兒竟然動手改造起她的綠竹杖來。一來是要將它的品級提高成法寶,二來是要改變一下它的外觀,去掉其中的異域風格。
加入了些許庚金和紅銅,又經過氤氳之氣的淬煉,棍長變成五尺,通體粉紅,遍布桃花紋飾,隱約透出其中的翠綠竹節,寓意“桃花遮麵骨存節”,定名為“桃花竹節棍”,舞動時即使收斂靈光,也是似柔實剛,行如流水,內蘊強勁。
蓮子這時候跑來找青靈兒,說紫成馬上就渡劫,要她一起去觀看。
氤氳穀作為一個屹立萬年的大派,渡劫設施自然是一應俱全。渡劫地點選在氤氳穀外的一片荒山中。
一片平坦的穀地,向上直視青天,毫無遮擋。
所謂渡劫,不過是修真者的修為一瞬間發生劇變,自然界中為了重新建立起平衡而被激發出的一種現象。
紫成端坐在穀地中心,周圍層層的法陣隱隱流轉,最外圍還立起一圈用來分流天雷的金柱。
隨著氣勢的放開,天空中雲氣旋轉形成漩渦;雲層越積越厚、越積範圍越大。方圓數十裡,天空漆黑如午夜,隻聽見滾滾的雷聲,環繞四野。
青靈兒以前與青梅相識時,隨口談過因果與修士渡劫的關係,但是她也沒有印證過,這次正好遇到了機會。
“哢——嚓——”第一道天雷如一把金色鍘刀,直直劈向紫成。
紫成手印起,一道金雷衝天,對上天雷。金雷湮滅,天雷還剩下一條細絲。
紫成放出靈光護體,抵消一部分雷擊,剩下一點點則由其肉身承受。丹田和體內的靈氣在雷電的洗禮下驟然一縮,質量凝厚了許多。
“金雷!針對紫成的金靈根。”青靈兒心中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