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span麵具男子開口。
突邪王點了點頭。
“初元王朝願意與突邪王朝結盟,一同對付大魏,所以懇請突邪王竭儘全力,援助北蠻一族,等待合適機會,發兵大魏,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麵具男子開口,他如此說道。
此話一說,突邪王稍稍沉默。
實際上麵對這樣的合作,他自然答應,畢竟大魏崛起了,初元王朝害怕,他突邪王朝也害怕。
如今三足鼎立,其實很好,互相都有顧忌,無論是誰崛起,雙方都會在第一時間結盟。
難以破壞。
可既然是對方來找自己,那也要索要一些好處。
“朕答應,既是聯盟,朕的突邪王朝,最接近大魏,所承受的壓力極大,告訴初元皇帝,贈送七百萬斤靈鐵,朕回以七百萬斤上等軍糧給予回報。”
突邪王開口。
七百萬斤靈鐵,換七百萬斤上等軍糧,怎麼說都是突邪賺了。
不過突邪王朝盛產的就是軍糧,這種糧食普通將士吃一斤,一個月都不用飲食,作用性也極大。
每年初元王朝都會采購,甚至大魏王朝也會采購,隻不過都會被限製罷了。
拿七百萬斤軍糧換七百萬斤靈鐵,虧是虧,但至少有點回報,也虧不到哪裡去。
麵具男子稍稍沉默。
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完全是唇亡齒寒的局勢,可到了這一步,突邪王朝竟然還好意思索要好處?
當真是可笑。
隻不過這個想法,他沒有說出來,而且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索性他點了點頭道。
“請陛下放心,草民必然轉告。”
“如若陛下沒什麼大事的話,草民就先行離開了。”
他如此說道,打算離開。
“好。”
“慢走。”
突邪王點了點頭。
當下麵具男子倒也沒有廢話了,轉身離開。
等麵具男子離開後。
突邪丞相忍不住開口了。
“陛下,這是怎麼回事?”
“大魏一品為何不會出手?”
突邪丞相忍不住開口詢問,他望著突邪王,眼神當中滿是疑惑。
不僅僅是他,其餘眾人也滿是疑惑。
畢竟這的的確確有些匪夷所思啊。
真要發兵大魏,一品為何不出手?難不成大魏一品都是自己人?
“這些事情,諸位愛卿就莫要追問。”
“總而言之,過些日子,你們都會明白。”
突邪王沒有說的那麼清楚。
因為這些事情,的的確確牽扯到了很多秘密。
突邪王都將話說到這個份上,眾人也不好繼續追問,唯一能知曉的是,大魏有大麻煩了。
而與此同時。
佛門。
伽藍神僧靜坐在寶殿內。
慧明坐在他麵前,敲打著木魚,仿佛是在讓自己心安似的。
過了許久。
終於,慧明停下敲打,睜開眸子,望著伽藍神僧道。
“住持。”
“當真要走到這一步嗎?”
“佛門還未敗,至少沒有慘敗,天竺寺雖然輸了,可天下多了一位世尊,實際上對我佛門來說,終究是一件好事。”
慧明開口。
他詢問伽藍神僧,眼神當中滿是好奇,同時也帶著一些說不出來的異樣。
“慧明。”
“佛門是沒有敗,出了一位世尊,這是好事。”
“可對天竺寺來說,終究是敗了,對我西洲佛門來說,也是敗了。”
“倘若世尊願意入我佛門,老衲願意將一切給予世尊,但世尊被世俗纏繞,被業力纏身,紅塵蒙蔽了他的智慧心。”
“想要真正讓佛門昌盛,就必須要依靠我等。”
“大劫將至,佛門能否渡過此劫,難以言說,等世尊真正醒悟,風險太大,我等要為天下蒼生考慮。”
伽藍神僧開口,一番言論,將自己吹捧成至高。
可此番言論說完,後者則有些沉默。
過了良久,伽藍神僧起身,他望著慧明,神僧無比平靜道。
“慧明,倘若有再大的因果業力,也由貧僧一人承擔。”
“這段時間,好好照料寺廟。”
伽藍神僧開口。
說完此話,他一步踏出去,消失在了原地。
而此時此刻。
慧明神僧沉默了。
“善哉,善哉。”
最終慧明神僧念了兩句,顯得沉默不語。
他知道自己這位住持師兄要去做什麼。
去解開魔海封印,釋放出魔海中的妖魔。
一旦釋放出這些妖魔,天地大亂也將提前一步,這樣做會造就無窮殺孽,也會加持業力於身。
可眼下佛門隻能這樣做,才能讓佛門真正昌盛起來。
若天下無魔,世人又怎麼知道佛門的好?
如若是以前,佛門不會這樣做,哪怕再如何,佛門都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不是因為不敢,而是因為天下有儒道一脈,可現在儒道一脈已經死絕八成。
自然而然,佛門成為了鎮壓妖魔的最強勢力了。
釋放出魔海之中的邪魔,世人就徹底明白,佛門的強大,也會讓佛門收割一批信仰,得到真正的眾生念力。
到時候,不管是大魏也好,亦或者是其他地方也罷,他們都會請求佛門出手。
這是民心所向。
可這樣承擔的業力太大太大了,難以想象。
隻是這是佛門唯一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辯法若是贏了,還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現在辯法失敗,天竺寺若不這樣做的話,西洲佛門將再無出頭之日。
“阿彌陀佛。”
佛號之聲從大殿內響起。
隨後便是悠長的木魚敲打之聲。
而此時,大魏之中。
平亂王府。
許清宵已經從朝堂中回來。
而在王府內,還多了一道身影。
是林陣的身影。
他帶來了許清宵所需要的二十枚陣玉。
每一塊陣玉上,都刻印一座一品陣法,全部都是按照許清宵的要求刻印。
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這二十枚陣玉,是歸元陣宗所有長老齊心協力所刻印出來的。
隻給幾天的時間,太緊迫了,不過好在刻印出來了。
“許聖。”
“陣玉交付於你,至於作用是什麼,貧道就不多問了,不過要小心一些,陣玉若是破壞,毀了陣法是小事,就怕引起其他麻煩,那就不好了,尤其是這個引雷陣,若是一個不慎,隻怕會給大魏帶來麻煩。”
林陣道人開口,告誡許清宵要小心一些。
“多謝前輩。”
“前輩竭力出手,本王感激不儘,空話就不多說什麼,等到中洲龍鼎凝聚之時,道德經全篇,必交於前輩。”
許清宵開口,他神色認真道。
許諾下道德經全篇。
的確,聽到全篇道德經,林陣有些激動,也沒有矯情,望著許清宵道。
“許聖放心,倘若大魏有什麼困難,我等也會竭儘全力幫助大魏,希望中洲龍鼎能快速凝聚。”
“對了,貧道也查了一些典籍,昨日那老者說的沒錯,中洲龍鼎凝聚過程中,的確不可發生戰亂,不可發生帝移,還有不可民亂。”
“戰亂之事,倒不怕什麼,有我等在,相信也沒有人敢不開眼針對大魏。”
“至於帝移,這是大魏的家事,貧道也不好多說,許聖其實也要想想,最好不要參合進去,當然若是許聖當真參合進去了,請許聖放心,我等也會儘可能支持許聖。”
林陣道人開口,一番話明裡暗裡說的很直接,站在許清宵這邊。
當然,如果對方給的好處太多了,或者是局勢有些什麼變化,也會自我考慮一番。
也不是說就無腦支持,但基本上是會支持許清宵的。
“那本王代替陛下多謝前輩了。”
得到林陣的支持,許清宵心中稍稍有些底氣。
戰亂的事情,許清宵也相信不會出現,畢竟六個仙道一品,外加上兩個武道一品,光是這八個一品,誰敢招惹大魏?
當真不開眼?
吃飽沒事乾?想找死?
“還有一件事情,中洲龍鼎也有速成的辦法。”
林陣忽然開口,又提到中洲龍鼎,而且是關於速成的辦法。
“哦?請前輩賜教。”
許清宵忍不住好奇問道。
“中洲龍鼎凝聚之時,不可戰亂,但如若發生戰亂的話,隻要平息,甚至開疆擴土,可加速龍鼎凝聚。”
“倘若當真有強國來犯,我等其實可以考慮出手,夷平對方國土,讓大魏入駐,說不定可以直接凝聚出真正的中洲龍鼎。”
林陣出聲,他道出了這個辛秘。
此話一說,許清宵的確有些驚訝了。
平息戰亂,竟然還可以加速中洲龍鼎的形成?這是一個好消息,最起碼總比沒有好。
當然,短暫時間內,許清宵還是不希望有什麼變局。
畢竟敢在這個節骨眼上找大魏麻煩,肯定是做好了全麵打算。
所以,安靜更好一些。
最好是等自己研發出真正的神武大炮,搞個三五架,再派點人來送死,這是最好的結果。
“行了,許聖,老夫就不打擾了,有什麼事直接讓人找我即可。”
話說到這裡,林陣也不囉嗦什麼,拱了拱手,轉身便離開了。
“多謝前輩。”
許清宵還是感謝一聲。
隨後將陣玉帶走,沒有任何廢話,開始將這些一品陣玉,融入神武大炮之中。
陣法融合在一起不是一件難事,麻煩的就是陣法之間相克。
許清宵通過之前的辦法,先是用民意包裹,隨後再用仙道之力,武道之力,如今更是多了佛道之力。
隨著一層層的包裹,許清宵顯得格外小心。
他全身貫入,將一塊又一塊的陣法疊加在一起。
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畢竟一旦弄錯,二十座一品陣法基本上徹底要報廢。
陣法報廢還好說,大不了再去找林陣前輩幫個忙,反正仙門已經加入了大魏,累一點也合情合理。
以後大魏徹底崛起了,這些仙門也有好處。
可最麻煩的是材料問題。
極品靈金難尋。
要真報廢了,就麻煩了。
所以寧可浪費點時間,許清宵也不過於追求快速。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
平亂王府之中,許清宵潛心煉製神武大炮,對他而言,外麵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如搞出神武大炮。
搞出一架一品神武大炮,勝過一切陰謀詭計。
而大魏皇子入京的消息,也在第一時間傳到了京都之中。
滿朝文武嘩然,尤其是得知這位先帝遺孤如此囂張,從感覺上來說,他們都不喜。
眾人知曉,這位皇子隻怕來者不善。
絲毫沒有把大魏女帝放在眼裡,更是說出這番大逆不道之言。
但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這位大魏皇子底氣太足了,如若不是真正的武帝遺孤,誰敢如此?
想到這裡,百官們有些沉默。
當然,也有人氣憤,認為對方大逆不道,不管如何,大魏的皇帝是季靈,還不是你季元。
已經書寫奏章,彈劾季元所作所為,要求陛下強行限製季元進入京都,不查明情況,絕不允許對方踏入大魏京都一步。
為首的便是陳正儒。
也有一批官員沉默不語,保持著中立,實在是不敢亂發表任何意見。
不過,翌日。
宮內傳來聖旨,限製季元入大魏京都,同意了陳正儒的意見。
但明麵上意思很簡單,先查明身份,如若查清楚了,一切好說,該認祖歸宗就認祖歸宗,可若是查不清楚,就另當彆論。
聖旨下達之後。
的確限製了季元。
可就在當天,各地藩王卻聯名上奏,其意思極其簡單。
武帝遺孤之事,必須要嚴查,但阻絕在外始終不好,既然對方敢來京都,又有何畏懼?
阻絕在外,終究是落了下乘,請求陛下讓其入京。
同時這些藩王也紛紛動身,朝著大魏京都趕來,想要看一看這位武帝遺孤,到底是誰。
藩王的奏折呈入宮中。
不過沒有任何回應,這是很常見的手段,不給予回應,也就不在乎那麼多。
隻是藩王的奏折不給予回複。
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的折子來了。
兩大王朝先是一番美言,什麼敬重大魏,敬重武帝,也崇敬武帝,知道大魏是禮儀之邦。
如今有人自稱是大魏皇子,無論是真是假,應當入京驗明身份,倘若拒絕在外,難保讓人不起疑心。
也難以服眾,這樣的話,對中洲百姓極為不好。
然後便是拿出一些聖人言語,以及一些有的沒的話來說。
大致意思就是,大魏皇子必須要入宮,不然引起民憤可就不好了。
兩大王朝發來折子,倒不是威脅大魏,也不是乾涉大魏的內政,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在告訴大魏。
他們是大魏皇子身後的勢力。
支持大魏皇子。
內部有藩王支持,外部有兩大王朝支持,一時之間,引來了各種討論。
民間的確已經開始流傳這些流言蜚語了。
一開始百姓也很好奇,這位皇子是不是武帝遺孤,畢竟這個武帝遺孤來自突邪,萬一是突邪故意搞大魏一手呢?
隻是武帝遺孤的事情,一直都流傳在民間,可苦於沒有證據,百姓們也逐漸認為隻是個謠言罷了。
如今大魏皇子出現了,那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
隻不過,女帝依舊沒有下任何旨意,還是維持原樣。
第三日。
終於,新的兩道聲音響起,為大魏皇子撐腰。
“大魏乃禮儀之邦,以儒治國,既有人自稱是武帝遺孤,是真是假,入京都一看便知,如今龍鼎鑄形,莫要因為這種事情,擾亂民心,害的鑄形失敗。”
“本聖懇請陛下,更改聖意。”
是王朝陽的聲音。
他在第三日選擇出聲,話裡話外意思很簡單,支持大魏皇子。
而第二道聲音,來自七星道宗。
“帝星已顯,中興之主歸來。”
相比較之下,王朝陽隻是一種簡單的支持而已,算是站隊。
但七星道宗這番話就有些直接了。
帝星已顯,中興之主歸來。
這意思多明顯,所有人都知道。
兩方表態後,陳正儒第一時間擬好奏折,痛斥七星道宗。
畢竟七星道宗有些過分了。
是不是大魏皇子還不一定,七星道宗就已經開始為對方造勢,更是說出帝星已顯這種話來。
簡直是大逆不道。
但七星道宗很快給予回答,沒有指任何人,隻是夜觀天象所知。
是陳正儒自己想太多了。
這番回答令人作嘔,誰不知道七星道宗是什麼意思?
可不管如何。
宮內依舊沒有任何消息傳出。
一直到第四日。
民間謠言越來越多,大魏藩王,突邪王朝,初元王朝,七星道宗,甚至佛門都給予了回應,認為皇子回歸是一件好事,如若能查明情況,並不是一件壞事。
這也算是一種支持。
而就在這第四日。
終於,皇宮內傳出新的聖旨。
允許季元入京。
驗明真身。
隨著聖旨下達,這行人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不出一日,就能抵達京都。
而這一日。
京都內,再一次沸騰。
一位位藩王入京。
等待著季元的到來。
整個大魏京都,也顯得莫名緊張起來了。
武帝遺孤的歸來。
給予大魏朝堂,極大的壓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