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蘇河了解完歐洲的情況,定下大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外交策略。
他讓褚盛回去研究大華帝國的外交政策。
法蘭西這種還沒有直接發生衝突的國家,波斯這種沒有重大利益衝突的國家。
大華帝國都要與這些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其他國家可以閉關鎖國,把眼睛一閉不看世界的情況,蒙上頭獨自發展。
皇帝蘇河知道閉關鎖國的危害,他更知道軍隊兩線作戰的難度,不會選擇到處樹敵。
他看到褚盛離開,翻開皇家電報局新送來的電報。
這是五大新占領的總督府總督,聯合發的電報。
皇帝蘇河看著封麵上的落款,東倭總督馬蘅、交趾總督陳貞慧、暹羅總督楊寶森、緬甸總督劉誌勇、東印總督溫成林。
這五位總督同一時間發電報,他們必然是私下通氣,認為事關重大,才會這麼做。
皇帝蘇河看著電報上的內容,他們知道自己喜歡數據和圖表。
這份報告做得非常詳細,列出五個總督府這幾年的糧食產量、稅收、新增人口的變化。
從圖表上一眼就能看出,從前年下半年開始,五大總督府各項產業都開始缺人了。
這些地方主要以種地和采礦為主,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口。
以暹羅為例,之前還需要開墾荒田,讓源源不斷的移民能分到田地。
突然之間,當地的人口大量流失,不隻是等待分配田地的移民不見了,還有大量已經在當地獲得土地的農民,他們選擇拋荒自己的田地。
以漢族農民對土地的愛惜,連他們都選擇拋荒,那就是出現了重大的原因。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藩屬國建立之後,需要大量的人口維持國家的發展。
他們可以教化一些本地的土著,但最核心的人口,都是從大華帝國移民過去。
大量人口移民去海外藩屬國。
海外總督府那裡,田地沒有人耕種、樹木沒有人砍伐、礦產沒有人開采。
一個地方的百姓最為重要,大量的人從一個地區流失,這個地區必定會失去活力。
皇帝蘇河了解到的信息,他有些意外的說道“有著數億人口的大華帝國,竟然有一天會感到缺人了,這太讓人不可思議了。”
皇帝蘇河之前看過幾份資料,海外總督府根本競爭不過藩屬國。
這些移民下定決心從中原地區移民海外總督府。
他就不在意,繼續前往距離大華帝國非常遙遠的藩屬國。
更何況這些藩屬國為了爭奪人口,他們給出的條件都非常好。
皇帝蘇河了解過藩屬國招人的政策。
當時在國內還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朝廷的一些官員,都嚷嚷要做出一些限製。
皇帝蘇河親自下達命令,不阻攔藩屬國的動作。
前往藩屬國的百姓主要有兩類。
大家族的庶子或是不得意的讀書人。
他們或是為了擴張家族勢力,或是想要尋求一官半職。
他們隻要有些許才能,就能在藩屬國崛起,改變自身的命運。
這個群體很少,另一個龐大的群體,那就是一無所有的底層百姓。
大華帝國的土地,還需要百姓通過銀行借貸購買。
海外總督府的土地屬於半賣半送,百姓獲得這些土地,要附加很多要求。
最關鍵的問題是在大華帝國境內,稅收一視同仁,
藩屬國那裡完全不同,百姓移民到藩屬國,能分到更多的土地,土地免費分配,不需要額外花錢。
每個藩屬國都有免稅的政策,最短的國家也給百姓免稅三年。
最為關鍵的一點,百姓前往藩屬國種田,那是去當地主,靠番薯國的奴隸種地,不需要自己下地揮鋤頭。
這對於百姓的吸引力巨增,他們之前對地主士紳極其厭惡。
但他們有機會當上地主士紳,奴役其他土著幫自己種地,他們絕不會把機會拱手相讓。
皇帝蘇河了解到的消息,僅是北美洲的趙國,國內的漢族人口,那就高達一百三十多萬人。
他們對其他的種族的移民,那也是來者不拒,外族人口是漢族的一到兩倍。
可想而知,數個藩屬國合在一起,他們接納的移民,將會是何等龐大的數量。
藩屬國產生的虹吸效應,他們把海外總督府大量帝國底層百姓吸走。
東倭總督馬蘅、交趾總督陳貞慧、暹羅總督楊寶森、緬甸總督劉誌勇、東印總督溫成林。
這五名總督,為了保障總督府不崩盤,他們已經做了很多措施。
這些措施完全不管用,局勢還在不斷的惡化。
五位總督看到,憑借他們的能力,已經無法挽回總督府衰退的局麵。
他們也害怕總督府出現問題,像原東倭總督李知恒那樣被撤職。
五位總督選擇把這件事捅出來,聯名上奏請求朝廷解決這個問題。
皇帝蘇河讀完之後,他就把電報扔在一邊。
這個問題很棘手,不是簡簡單單幾項政策就能解決問題。
大華帝國不能向藩屬國那樣,直接免費分配土地。
老祖宗就傳下來一句至理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很多百姓都是蘇河建立勢力之初,統一貸款購買土地。
例如四川陝甘地區的百姓。
這個款項在當時,大部分成為軍費,保障了當時的小團體財政不出現問題,讓他們不會因為缺錢而分崩離析。
很多百姓通過這幾年的奮鬥,已經把欠的貸款還完。
不患寡而患不均,免除後來者的費用。
前麵那些貢獻更多的百姓,要怎麼處理?
這件事情處理不好,會加劇百姓對朝廷的不信任。
農業稅更不能免除,現在農業稅已經遠比不上商稅。
但農業稅依然占據整個帝國稅收的五分之一。
突然之間沒了五分之一的稅收,大華帝國會出現財政危機。
朝廷正在推進的重大工程,也隻能無限延期。
隻是各地的水利工程,為之前的劣田,提供充足的水源,讓它們通通變成良田,至少讓農作物產量增加40以上。
水利工程非常簡單,為什麼各朝各代都沒有大力推行,就是因為全麵推行太浪費錢。
沒有充足的財政支持,像這種需要重資投入,見效緩慢的工程,都不會再出現。
不患寡而患不均,給農民免費,商人免不免稅?官員免不免稅?貴族免不免稅?
他們的話語權與實力都在農民群體之上。
免稅的縫隙一開,這些人會想方設法,為自己人謀福利。
皇帝蘇河在世,還能壓製住這些勳貴與文官。
皇位傳到子孫後代手中,皇權威勢不在,這種事情必定會出現。
皇帝蘇河想著其他解決方案,他都沒有想到比較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