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她在娘家,村裡誰都能來踩她家一腳,可嫁來陳家後,她就再沒被欺負。
平日走在村子裡,村裡人都笑嗬嗬的,她連腰杆子都挺直了。
她娘怕她嫁過來會弄不好妯娌關係,畢竟陳家人多。她一直不多言不多語,就怕有矛盾,可上回荷花的事兒她明白了陳家人對自家人沒那麼多心思。
全家有勁兒往一塊兒使,日子過得有奔頭。
回過神,就聽婆婆問小姑子“小桑呀,你剩下的三兩銀子給娘放著好不?”
她看過去,就見小姑子奶聲奶氣道“我都買了墨和紙,對了,還買了方硯台。娘,縣城的墨和紙比鎮上便宜呢,以後我們去縣城買吧?”
李氏本是要錢的,誰知道反倒被閨女問以後墨和紙的事兒。
她就道“這事兒得你爹說了算。”
陳小桑鼓了腮幫子“我才不要跟爹說,我還生他的氣呢。”
李氏哄她“你不跟你爹說話,你爹該傷心了,往日你爹多疼你呀,你忍心跟他吵架喲?”
“那我跟爹說話,他就會把牛留下嗎?”
瞅著小閨女這麼看自己,李氏都不好意思哄騙她。
老頭子心疼錢,怕是舍不得留下這頭牛。
二樹媳婦教導陳小桑“爹留不留下牛另說,你沒跟爹商量就把牛買回來了,爹就能生氣。”
陳小桑氣弱了“可錢是我自己掙的呀。”
二樹媳婦卻不放過她“你哥哥們掙的錢也都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咱家的油鹽哪兒來的錢買?咱哪有糧食吃呢?”
大樹媳婦聽得連連點頭“是這個理兒,小桑啊,一家人得勁兒往一處使,咱才能把日子過好。你看看,去年咱家還能攢下錢把你三嫂娶進門呢。”
三樹媳婦羞紅了臉,但也跟著點頭應是。
聽著三個媳婦的話,李氏心頭滿意得不行。
“咱家能和睦,都是你嫂子們通情理。要是每個人有心思,生怕錢被彆人占了,那得多吵多少架呀?”
李氏教導著閨女“咱家有兄弟的人家不少,可不少人家三天兩頭地吵,還不都是兄弟妯娌不團結嘛。”
陳小桑前世沒兄弟,不懂這些,這會兒聽她娘和嫂子們說起來,才慢慢有些明白。
家裡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全家一起努力掙來的。
她點頭“我明白啦,是我不對,我應該先跟大家商量。”
大家都鬆了口氣,李氏寵溺地摸著閨女的小腦袋“小桑該不該先去跟你爹說話呀?”
陳小桑點著小腦袋“嗯!我要跟爹道歉!”
說完,就從李氏的懷裡跑開了。
大樹媳婦笑嗬嗬道“小桑可真懂事。”
二樹媳婦笑著低頭納鞋底,“那也是爹娘教的好。”
三樹媳婦笑著瞅瞅這個,又瞅瞅那個,道“咱家真好,都不吵架。我們村但凡兄弟多的,見天吵架鬨騰,家裡老人死一個,立馬嚷嚷分家呢。”
“分家就能過好喲?還不是一代代這麼發愁哦。我看啊,像咱家這樣過的才有意思。還是爹娘能耐,能一碗水端平,咱們日子才過得舒心。”
大樹媳婦這話得到了弟媳婦們一致的讚同。
李氏可不領這個情“一碗水我也端不平,咱家啊,都可勁兒疼小桑了,對其它人就都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