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曆史上的這場5月風暴雖然轟轟烈烈的,但是……也就隻是留下一部《戲夢巴黎》的電影而已。
“雖然巴黎的學生們滿嘴的大道理,什麼歌名啊,什麼這啦,那啦,甚至還要把法國的變成另一個蘇聯。但是實際上,他們的行為也不過就是一場青春期叛逆情緒的集體釋放。
年輕人都有叛逆心理,很多時候都喜歡和長輩的教誨對著乾。你不讓我乾什麼,我就偏要乾什麼:長輩們都說蘇聯不好,我就偏偏認為蘇聯的製度比法國強;長輩們都說做人不能放浪頹廢,我就偏要濫交放縱;長輩們都說年輕人應該衣冠楚楚,儀表堂堂,我就偏要學搖滾歌手滿頭長發、遍體紋身……”
想到《戲夢巴黎》裡,法國女神伊娃·格林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李毅安搖頭說道:
“所以,無論現在他們多麼的狂熱,最終,也僅僅隻是一出鬨劇而已!根本就不需要軍隊,就能夠解決。”
李毅安之所以會如此的肯定,並不僅僅隻是因為那部電影,當時隻顧得看伊娃·格林呢,誰顧得關心其它啊。
但無論有沒有關係,法國還是那個法國,那個自由的,放縱的老區,僅僅隻是“老區”而已。
有時候,事情的發展真的有些出乎意料,
5月29日,戴高樂本來預定要舉行內閣會議,但是卻又突然宣布取消,隨即,他乘坐著直升飛機離開了愛麗舍宮——因為這是唯一能離開巴黎的交通工具。
離開了巴黎的戴高樂,去向不明!
這個消息在第一時間,就被公開了,幾乎所有的歐洲電視台都在播放著這個新聞,而先前還不斷拱火的蘇聯廣播和電視台,也都沉默了。
所有人都在觀望著,觀望著下一步。
戴高樂逃離巴黎的消息,立即轟動了整個法國。
難道戴高樂像一些國家的總統一樣,在人民的抗議洪流下逃之夭夭了?
學生和工人們都開始歡呼勝利,反對黨的領袖們則紛紛表態要出麵組織臨時政府。
隻不過,他們並不知道的,戴高樂並沒有像二戰時那樣,逃到了法國,他乘直升飛機前往了另一個地方——德國的巴登巴登,他需要確定一下,法國軍隊是否對自己忠誠。所以,戴高樂到那裡會見了法國駐德國軍隊的司令馬絮將軍。
馬絮將軍向戴高樂保證,法國軍隊絕對忠誠於戴高樂。
在得到這個保證之後,在反對黨們正籌劃著臨時政府的安排時,戴高樂又出人意料的回到了巴黎。他發表講話,宣布解散國會,提前舉行大選。
在戴高樂講話之後,他所在的執政聯盟也組織了數十萬民眾上街以表示對他表示支持。
此時,無休止的動蕩已經鬨騰一個月了。
雖然巴黎的學生們還是勁頭十足,但是法國的成年人們卻都漸漸地明白過味兒來了。他們開始討厭騷亂,渴望秩序,走上街頭的人越來越少,五花八門的組織開始慢慢地自動解散。
6月10日,法國開始全民公決。在這次投票中,戴高樂所在執政聯盟獲得了國會四分之三的席位。
這一結果表明,法國人民還是支持戴高樂,支持法律與秩序的。
如此一來,局麵被徹底地扭轉了過來!
在得知這個結果之後,李毅安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
“好了,法國的“五月風暴”結束了!”
之所以會做出這個判斷,是因為無論是學生、還是反對黨,他們都無法與強大的民意抗衡,隻能是知趣地後退。
他們要是不知趣的話,戴高樂就可以在民眾的支持下,對他們下手了。
“是的,閣下,結果公布了,人們就開始撤離了街頭。法國的秩序正恢複,社會很快就會恢複平靜的。”
賈文濤看著閣下,心裡再一次想到閣下之前的判斷,便說道:
“閣下,當時就連戴高樂自己都沒有信心,閣下您為什麼斷定他會采取其它的措施,並且一定能贏?”
看著賈文濤,李毅安說道:
“沉默的大多數,很多時候,街頭上的人多,並不代表著他們受到支持,還有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會用其它的方式發聲的,所以,戴高樂選擇了另一個看似有些冒險,但實則肯定能贏的方式,畢竟,一個多月的動蕩,早就讓法國人受夠了,相比於那些年青人,他們更傾向於秩序與平靜。
這個時候,戴高樂給他秩序與平靜!就可以結束所有的一切!”
有時候事情就是如此的簡單。看似轟轟烈烈的一場浪潮就這樣結束了。
隨後李毅安又看了一下日曆,現在是6月,再過兩個月,就輪到捷克了。
今年……可真是一個多事之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