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似乎和往年沒有多少區彆。
儘管歲末年初“南亞核危機”震驚了全世界,而在長安舉行的蘇聯產品展覽會,也讓各國認識到,SEA正像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那樣,正在開始緩和與蘇聯之間的關係。
緩和,似乎是這一年的主流,或許,這也是這個世界最大的變化了。
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靜,都是如此的尋常。
也正是這一年,很多事情都改變了。隻不過在變化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注意到。
就像那句話說的那樣……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注意到。
在旅行團又一次出發的時候,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新聞報道,畢竟,這是一件大事兒而且是有幾千萬人關心的大事。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不會去關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也不會去關心什麼經濟或者政治。
他們所關心的僅僅隻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這件事兒正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多人這麼些年一直所渴望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又怎麼可能不關注呢?
看著電視裡的新聞的李毅安,神情微微有了一些變化。
“終於……這隻是一個開始吧。”
國家旅遊局有條件的放開了赴唐山團體旅遊的限製,每個獲得許可旅行社每年可以申請3個團,不超過100人,按照這一原則,每年會有大約2000人可以去唐山。
雖然人數不多,但卻是一個開始。
有了上一次的波折之後,這一次的重新開始肯定是小心翼翼的。
“當時還是有些太過心急了,其實現在才是最好的時機。”
李毅安自言自語道。
現在家都在出於各自的目的推行著緩和戰略,就像蘇聯和歐洲緩和,美國和大國緩和一樣。
在這場互相緩和,互相各取所需的戰略大調整之中,各方都有自己的站隊,也都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和他們不同的是,他們的緩和都是為了擊敗另一方,就像蘇聯和歐洲,緩和是為了擊敗美國,美國和大國緩和是為了擊敗蘇聯一樣。
sEA的緩和戰略不是為了擊敗誰,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不過,還是要再等幾年,再等幾年之後,差不多也就可以全麵放開了,到時候他們也就可以回到家人身邊了。”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李毅安的腦海中浮現出來那個老兵,雖然老兵回來的時候,他的父母已經過去了。可是他每年都會回來,坐在父母的墳前,這隻有他自己才知道的話,就這樣持續了十幾年,後來他回來了,就也沒有離開——他的骨灰被孩子帶了回來,埋葬在父母的身邊。
那種幾十年的離彆之苦,李毅安是能夠體諒的。畢竟,一定程度上他和那些老兵是相同的,隻不過,他沒有機會回去。
也正是因為能夠體諒他們的心情,所以,李毅安才會希望開通旅行,至少可以讓他們以旅行的方式去探親。
或許會有一些波折,但總的來說,至少能夠讓一部分人實現他們的願望,並且為幾年之後的大規模探親旅遊鋪平道路。
有了未來幾年小規模的嘗試,幾年後的全麵開放探親旅遊以及飛機直航,也都是順理成章的。
對於那一天,李毅安自然是充滿期待的。
“再等一等吧。”
這樣在心底盤算著的時候,李毅安便把這份報告放到了一旁,隨手拿起另一份報告。
這個是外務部的報告。除了正常的外交事務的彙報之外,在其中的一個角落裡提到了一句——韓國三星會社社長發生變動。
韓國?
三星?
在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的三星已經成為了韓國第一大財團,但是,放到sEA這邊,卻連500強都進不去。
不過,便是如此,包括三星,現代等集團在內韓國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sEA金融界的投資。
這也是一種既定的策略——通過提前投資,從而獲得韓國的發展紅利。
這也是英美等國金融產業強大的原因之一——他們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在後發國家發展過程之中,通過投資貸款等方式,實現對後發國家的金融控製。從而賺取其發展紅利。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三星不過隻是華爾街在韓國代言人的原因,並不僅僅隻是三星,現代樂天等韓國財團的股權組成之中,華爾街都占據著相當大的份額。
日本的那些財團同樣也是如此,甚至是大國那些大企業——銀行到網絡公司,再到工業企業,也都有海外資本掌握的股權。
這幾乎是不可能避免的,他們的金融霸權早就在無聲無息中滲透了全世界。
當很多人在那裡嘲笑著美國隻剩下金融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真正控製世界的恰恰就是他們所瞧不上的金融。
正是因為這個遊戲之中,金融占據著主導地位,所以,李毅安才會致力於永安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以及金融體係的構建,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在sEA的金融資本已經發展成為僅次於華爾街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