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經過多日的談判,雙方終於在莫斯科簽署了貿易協定,用以增加兩國經貿關係,當然是公開的版本。而在不能公布的文本中,某些敏感貨物可通過以星洲為中轉站來和蘇聯進行貿易中轉。
和法國大張旗鼓的和蘇聯合作不同的是,SEA這一次雖然加強了和蘇聯的經貿關係,雖然公開且高調,但是同樣也是非常謹慎的。
貿易協定當中涉及了方方麵麵,除了機器、設備、運輸工具以及石油、精礦以及金屬等商品之外,還提到了技術層麵的合作,對於蘇聯來說,他們無疑更渴望通過這種合作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技術。
畢竟,一直以來,蘇聯的快速發展都是建立在大規模引進西方技術的基礎上的,自從巴統成立之後,他們獲得技術的渠道越來越狹窄,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們在很多技術層麵上的落後,而蘇聯之所以會主動和西歐各國緩和關係,說白了,也是為了能夠引進技術。
當然,在戰略層麵上,蘇聯希望通過這種合作離間西歐各國與美國的關係。
所以,也就有了長期惠歐的舉動——通過向西歐各國出口廉價石油和天然氣去討好他們!
對於這樣的好處,誰又能坐視不理呢?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雙方都是互取所需,或者說各懷鬼胎,唯一的問題就是——誰占的便宜更多了!
對此李毅安並不懷疑,因為很少有人能從資本家的身上占便宜,從來都是資本家占彆人的便宜。
“不知道這一次的協定簽署,我們會得到多少好處。”
在完成了簽署協定之後,外務部務宋德卿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頗有些如釋重負的感覺。
“應該可以獲得一些好處,尤其是在技術層麵上,蘇聯還是有一些黑科技的,隻不過他們的黑科技死於死於人為的保密壁壘,對民用領域堅決保密。
而美國僅僅阿波羅登月一項,就延伸出4000多項民用技術。打通“軍轉民”,波音、通用、洛克希德,美國的哪個沒撈到點好處?”
其後更是推出政商旋轉門,政客搖身一變進入大公司成為公司高管,而公司高管也進入政界成為政客,不過,這都SEA早就玩爛的了,畢竟,SEA最初就是公司。所以軍轉民的技術變現,玩的更加徹底。
而反觀蘇聯,在這個領域,基本上等於“零”,軍隊為了保持所謂的領先,對民用領域堅決不放開,導致其軍事技術局限於軍用,成本高昂不下,而另一邊,民用領域因為無法得到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導致民用領域發展裹足不前。
就這樣,最後鋼鐵洪流,死於鋼鐵,實在是讓人扼腕。
而李毅安這次的蘇聯之行,就是想撬開一條縫隙。
在蘇聯嚴格保密的基礎上,撬開一個縫隙。其實,這趟來蘇聯還是有收獲的,比如蘇聯為宇航員在太空開發的高分水吸水材料,雖然比不上十幾年後美國開發的同類產品,但是這個時代也是遙遙領先的。
美國人花費了差不多3000萬美元,開發了這一技術,而SEA隻用了兩條衛生紙生產線就引進了這一技術,成本低的令人發指。
哪怕就是作為資本家,李毅安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
畢竟,大家都是用於衛生領域,都是為了解決屁股問題,就像衛生紙一樣,嬰兒紙尿褲的利潤更高!有了這個領先優勢,基本可以保證,在未來的十年內,全世界的嬰兒紙尿褲都會被SEA的媽咪寶貝所壟斷——這是早年間李毅安授意成立的一家嬰兒用品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就成為一家大型公司。
不過,在高分子吸水材料的研究上,因為沒開金手指,所以確實比不上蘇聯。
但蘇聯嘛……就是抱著金娃娃要飯,壓根就不知道那玩意的市場那麼大。
比如,在參觀蘇聯生物研究所時,李毅安在知道其正在研製的血凝素抑製劑,並且已經取得成功時,整個人都訝媽呆住了。
這是一種極其冷門的藥物。
它能夠抑製流感病毒血凝素(HA)活性的藥物,是一種針對流感病毒的抑製劑,與神經氨酸酶抑製劑相對應,分彆作用於流感病毒的兩種關鍵蛋白: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
而血凝素抑製劑通過乾擾流感病毒表麵的血凝素(HA)蛋白,阻止病毒與宿主細胞表麵的受體結合,從而抑製病毒進入細胞,防止感染的進一步擴散。
在治療流感時,血凝素抑製劑可以作為輔助藥物,與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如奧司他韋聯合使用,以增強抗病毒效果。
而奧司他韋還要等到21世紀才能推出,可現在蘇聯卻已經在血凝素抑製劑上取得了突破進展。
儘管這些藥物可能不如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廣泛使用,但在特定情況下仍具有重要的治療價值。
對於經曆過大流行的李毅安來說,他自然知道它的價值,而且,蘇聯在病毒學和藥物開發領域的創新潛力,是外界難以想象。
因為在冷戰期間,蘇聯確實研製生產了大量的生物武器,正像很多時候一樣——在軍事領域,他們總有一些遙遙領先的東西。
而蘇聯的生物病毒學家們在軍方的支持下,“順便”進行了大量創新性的探索,而這些研究成果,在醫療領域都可以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