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生卦!
大臣們基本都留在大殿上,來到偏廳的隻有皇帝、皇後、貴妃和一眾成年的皇子,還有幾個德高望重的親王爺,剩餘的妃嬪皇子都被打發回了自己的宮殿。
貴妃之所以跟過來,主要還是她也是涉事人之一。李沅本不想跟來,當然皇帝也不想跟他們母子有關的人來看他笑話。但是宗室這邊礙於張家的勢力,以及李沅已經及冠娶親,覺得他是有必要參與進來的。李沅隻得讓柳筱筱跟著淑妃們一起回了淑妃那邊。
景王畢竟是皇帝的親兒子,貴妃也是除了皇後孫氏外,最得皇帝寵愛的妃子,皇帝是不太願意處死這個兒子的。但是景王今晚的行動又非常的傷皇帝的心,除了不忍心讓他死,他也不可能對景王還有留有更多的感情了。
“來人,擬旨。景王以下犯上,撤去景王封號,貶為庶人,餘生看守皇陵,永不得出。貴妃德行有失,貶為庶人,打入冷宮。”
聽到皇帝的處置,並沒有人發出異議。大家以為事情差不多就結束了。
可是周王並不這麼想,如果隻是把景王母子貶為了庶人,那他這一切的安排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他對著侍衛統領隱秘的使了個眼色,二人的小動作,除了站在他側後方的李沅並沒有被彆人看到。
在太監還未來得及寫完聖旨的時候,外麵再次喧嘩了起來。
不一會兒,偏殿的門就被砸開了。砸門的是幾個侍衛的屍體,隨著屍體把門砸開,跑進來了十幾個帶刀的侍衛,也不知道是誰的人。
不過謎題很快就解開了。
“保護景王!”來人嘶吼著。
他自己卻並沒有跑向景王,而是直接持劍朝皇帝刺去。
這人正是跟著景王謀反的一個小校尉,本來他們被人看管了起來,是做不了什麼了。但是剛剛又來了援兵,說是皇帝對這次參與謀反的所有人都會株連九族,還好景王留有後手,準備了援兵。於是,大家就覺得除掉皇帝是必要了。
在侍衛衝進來的時候,各位王爺和皇帝就被各自的人保護起來了。不過皇帝和王爺們被來人衝散了離得有些遠,並沒有人看到在小校尉衝來的時候,周王推了皇帝一把,這這麼硬生生的把皇帝推到了小校尉的劍上,被捅了個對穿。
“父皇!”離皇帝最近的周王趕緊扶住被刺的皇帝,哭嚎了一聲。
聽到周王的哭嚎,大家才看到倒下的皇帝,不知是死是活。
李沅卻是全程看到了周王的操作的。
看見皇帝已經被刺,敵眾我寡,小校尉趕緊退回景王身邊。
“帶上景王,我們撤!”
景王還有一些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帶走了。
景王被帶走之後,這邊也沒有什麼謀反的人了,眾人才趕緊找了太醫過來。
皇帝被放在偏殿的床上,太醫正在救治。
這時候周王看到了被遺忘的貴妃還在,奪過一個侍衛的劍,就向她刺了過去。
“你兒子都敢刺殺父皇了,你怎麼還有臉活著?”
雖然周王嫉妒李沅,那是因為李沅有一個強大的外家,再說了,他還奪走了李沅的嫡子之位呢。但是對貴妃母子,那才是他的心頭大患,一個娘家無權無勢的女人僅憑一己之力,就做到了貴妃的位置,還搶在了王妃之前生下孩子,心機可想不一般。所以此人肯定不能留。
皇後孫氏心裡也是記恨她的,所以她也沒有阻止周王動手。
貴妃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畢竟她跟景王是密謀了很久的,覺得皇位應是唾手可得的。現在的她也隻得含恨而終了,幸運的是她還不知道,他們今天的謀反隻是周王的一個局而已。如果知道了,說不定她還會死不瞑目了。
這邊貴妃剛死不久,侍衛那邊就傳來了,已經誅殺景王和一眾叛黨的消息。
不過現在大家都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大家更在意的是躺在床上的皇帝。
周王是肯定不希望他醒來的,畢竟是他把皇帝送到了刺客的劍上。其他人是什麼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皇上情況怎麼樣了?”
“回娘娘,這一劍刺得太深,微臣們已經儘力了,就看皇上能不能夠挺過來了。”
“要你們有什麼用?!要是皇上有個三長兩短,本宮拿你們是問!”聽到太醫的回答,皇後氣憤的道。
現在這個情況,其他人留下來也沒什麼用,周王就把人都打發走了。
隻剩皇後母子二人的時候,周王就把他做的一切向皇後坦白了。畢竟皇後與他並不會有利益衝突,知道他做的事情後,還會與他遮掩。
得知皇帝是周王推出去送死的後,皇後也知道一定不能讓他醒過來了,不然他們母子二人一定逃脫不得。
於是二人合計弄死皇帝的辦法。
正在這時,有著頑強生命力的皇帝醒了過來,聽著母子二人的密謀,又想到了之前被刺的事情,心理不禁後悔寵信了這母子二人。
不一會兒,母子二人就發現了醒過來的皇帝。擔心皇帝叫人,二人也來不及商討出一個更好的辦法了,直接用枕頭捂住了皇帝的口鼻,生生捂死了他。
因為朝堂已經封筆,皇後利用她的職權隱瞞了皇帝的死訊,又找人偽造了傳位聖旨,直到大臣開始上朝的時候才公布了皇帝的死訊,和傳位於周王的事情。
當然這段時間李沅和張家也不是什麼也沒做,在周王還來不及登基的時候,李沅就把周王派人攛掇景王造反的證據,以及他和皇後合謀殺死皇帝,假傳聖旨的證據和證人都找齊了。
在周王準備登基的時候,李沅把這些全部展現給所有人看了。
李沅把參與這次謀逆的所有人都判了應有的罪責。皇後和周王肯定是死罪,皇後的母族孫氏一族在享受了這麼多年不該有的榮光後,也終於得到了報應。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沅並沒有選擇登基為帝,而是把寄養在淑妃名下的李瑞推上了皇位。
李瑞登基後,第一時間冊封了淑妃為皇太後,又封了李沅為攝政王。
最後,李瑞還預定了張家最小的女兒未來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