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危在旦夕!
‘聖光大學’的計算和應用學院在靠近嘉興市的位置,屬於上海的偏遠郊區,環境和設施都比較差。
榮格的家人會暫時安排到上海市內,他本人則參與到學院建設中。
初到學院,接機人員帶榮格到處走走。先是看看正在平整土地的校區,基本就是將原來的一所中專職校給擴建了。
“這裡原本有兩所中專,教學水平都很差,也沒什麼家長願意把孩子送來。學校裡隻有兩三百個學生,基本啥也學不到,瀕臨關閉。
但這裡校舍和教學樓挺大,周圍空地也多。我們接手後將其合並並花錢整頓,重新裝修一番。
原本校區建築灰不溜秋,門窗和外牆都破,看著就沒檔次,修繕後好歹漂亮些。”
隨著接機人員的指向,幾棟看著洋氣的教學樓矗立在榮格眼前。後者不知道之前的建築是個什麼樣子,但粗看眼前的樓層外牆不算差。
操場上正在搞軍訓,榮格看得嘖嘖稱奇。接機人員對此大笑解釋,“集團不知怎麼想的,覺著學生不認真就是缺乏管束。
這邊場地大,‘聖光’將自家接手的另外幾所大中專師生全部移過來,找了一批陸軍退役士官搞強化軍訓。
就因為這,附近好些家長把自己孩子送來入學。整整三個月高強度的摸爬滾打還真的很鍛煉人。好些學生軍訓後不想讀書,去當兵也容易些。
過去職校技校的要求是‘男的不死,女的不生’。軍訓後的學生風氣大幅改善,加上學校給予不少激勵和補助,校風校紀可比過去強多了。”
這段話語之外飽含不知多少酸楚。
國家在發展,但並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上大學。還是有很多十幾歲的青年渾渾噩噩,因為各種遭遇停留在底層,找不到未來的方向。
媒體少有關注這個群體,就算報道也基本是負麵新聞。
以中國的人口基數,這個‘不上進’的階層也極其巨大,可他們往往連找份正兒八經的工作都難。送外賣快遞都算好的。
‘聖光’送到美國的‘派遣勞工’就是這個群體,但大多是軍工體係內進行篩選,算是一種福利。更大數量的底層年輕人同樣需要獲得上升空間。
榮格記憶裡,國內外學校少有進行三個月高強度軍訓。他很不解的問道“‘聖光大學’難道會開附屬技校?”
“會有。”接機人員很肯定的回答,“培養高級技工是確定的事。因為國內很缺這方麵的人才。技工水平差,有高檔設備也難以發揮作用。
私企往往不願意乾培訓工作,喜歡來了就能乾活的熟練工。
可現在技校職校的教學水平很差,儘是些廚師美發,搞汽修和開挖掘機都是有技術含量的。
‘聖光’參考了目前國內外的產業鏈體係,打算承接這方麵的社會義務,培養高級技工。
比如很多高精尖設備科技含量高,但其操控並不需要碩士博士去乾;生化實驗中喂小白鼠和洗燒瓶也是枯燥乏味,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耐心和認真;
很多工作看著高大上,其實製定操作規範後完全可以丟給普通人乾。
歐美在這方麵就乾的很好,讓專業人員去乾更有創造性的工作。國內則死活扭不過這個彎,不願意給技工高收入。”
榮格對這番話大為讚同,連連點頭。
國外很多科研院所的雜務其實都外包,花錢提高效率。但也有無良教授乾脆招個學生來打雜,壓榨苦力。
“等學校的本碩博招生,也要進行三個月軍訓?”
“本科肯定軍訓。碩博是不是軍訓在研究。按集團的考慮,就算不軍訓也要強化身體鍛煉。但能不能實施尚且未知。”
榮格也挺讚成搞點軍訓。
國外高校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相當高,健身是很普遍的事。好的身體能提升人的氣質和自信,也更容易應對繁重的學業和工作。
國內學生被繁重學業壓的喘不過氣來,從小學就缺乏鍛煉。
這一係列措施讓榮格覺著‘聖光大學’確實算對接國際做法。
現在已經快五月,距離九月開學沒多久。
學院初開,大一新生主要以理論學習為主,暫時倒也不需要什麼高端設備。至於碩博學生麼,可以向其他高校借設備,勉強也能撐過一個學期乃至一個學年。
榮格資曆和能力都是世界一流,加入‘聖光大學’工程和應用學院的材料院係。雖然學院尚未招生,但已經不少碩博生想方設法聯係上,要讀他的專業。
榮格的研究方向正是國內所急需的半導體材料。比如晶圓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國際上正在普及十二寸晶圓。
國內隻有14年張汝京創辦的上海新昇能生產十二寸晶圓。但新昇的設備做不到全國產,很大部分靠進口。產業鏈到此幾乎中斷了。
上海是國內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最集中的地區。學院還沒正式運轉,榮格手下就多了七八個博士碩士。首要問題就是提升技術和良率。
因為國內目前隻能搞定4寸和6寸晶圓的全套技術。彆說12寸了,8寸都有困難,要到20年才突破。相關設備還基本都買美國的。
要想突破技術,就得先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