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危在旦夕!
裝甲兵早期隻有些日製‘小豆丁’一類的玩意,不是繳獲來的,就是撿破爛來的,對付國民黨的坦克都占不到性能優勢。
朝鮮開戰後,蘇聯援助了一批t34和‘斯大林2’坦克,總算是把裝甲兵的臉麵撐起來。
但三十幾噸的t3485和四十幾噸的‘斯大林2’坦克實在太重了,不適合在朝鮮的破路破橋上通行。
美軍後勤那麼逆天,用‘謝爾曼’和‘潘興’都隻能充當移動火力點,搞的裝甲劈入戰也是無功而返。
誌願軍受後勤拖累,麵臨的狀況更糟。
經曆幾個月的戰鬥,第一批入朝的第十三兵團發現最好用的裝甲戰車其實是毛子的su76。
它隻有十噸重,道路通行能力強,火力也還湊合,對付敵人的野戰工事毫無問題,裝甲能免疫小口徑炮彈,打‘謝爾曼’輕鬆愉快,對付‘潘興’有難度。
目前戰事的拖延擴大化,帝都軍委打算通過購買蘇械組建六十個現代化的步兵師。每個師都要配上坦克和自行火炮,初步需要兩千四百輛主戰裝備。
可自打歐洲那邊有源源不斷的軍需物資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來,這個龐大的購買計劃就開始打折。
周青峰覺著‘黑豹’坦克不錯,一口氣給國內弄來三百多輛。光這就差不多能裝備十個中式編製的坦克團。
剛剛建國的以色列要知道這事,能落淚哭死。
從單車性能上來說,‘黑豹’作為t34的仿製品,確確實實做到了全麵性的超越。
裝甲兵通過測試發現,無論火力、裝甲、機動,乃至駕駛體驗,‘黑豹’都比t3485強。唯一不滿的就是維修兵。
但考慮有東德幫忙後勤維護,軍委立馬將六十個蘇式坦克團劃成了五五十個——國內窮的很。省錢嘛,不寒磣的。
原本想著偷偷摸摸搞三百多輛‘黑豹’已經是‘撿破爛’的巔峰,但周青峰收到國內的戰場反饋後,目標轉向更輕量化的裝備。
在得知捷克居然有個‘追獵者’生產線尚在運轉,且正在為瑞士進行生產,周青峰立馬把腦子開動起來。
‘追獵者’在二戰出現的比較晚。德軍都快完蛋了,它才被緊急生產出來。但這件應急產品卻給第三帝國狠狠的續了一口氣。
在二戰的歐洲,不管是東線還是西線,‘追獵者’都讓美蘇兩家吃過大虧。這個外形低矮的廉價貨色有著不俗的性能。
周青峰讓蕭金浪去問問捷克的斯柯達兵工廠,有沒有興趣幫自己改裝一批‘追獵者’?若是可行,事後乾脆把整個生產線半買半送搬回家。
同時蕭金浪還問了下東德,有沒有可能給自己援建個大修廠,專門用於維護從歐洲搞來的‘三號突擊炮’。
‘追獵者’數量太少,存世不多。‘三突子’產量可是破萬的。這兩種都算得上優秀的‘輕型裝甲車輛’。
一個十五噸,一個二十噸,趁它們還沒被丟進煉鋼爐,在歐洲搜羅一下還能找到幾百輛。這總比三十幾噸的t34更適合山區。
東德為了展現自己對社會主義的忠心,表示隻要錢到位,彆說大修廠,生產廠都可以援建。捷克也沒怎麼猶豫,同樣表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
於是孫洛基從宋美齡那兒榨出來的美元,轉個賬就進了東歐兩個國家的口袋——帝都軍委順帶又劃掉十五個蘇械裝甲團的采購額度。
改裝可比采購舊貨核算多了,隻有毛子覺著自己吃了大虧。
買一輛t34的錢夠維修改裝二十輛‘追獵者’了——周青峰找來的‘破爛’基本都是能跑的,改裝主要用於強化無線電設備,另外解決車長視野不好的問題。
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在‘追獵者’和‘三突子’上加裝六十毫米口徑的迫擊炮,加強山區作戰的曲射能力。
至於油料問題,周青峰一麵找猶太人解決生產設備,另一麵則拿捏住了正在紐約焦頭爛額的俞濟時。
從51年的一月份,周青峰就指示俞濟時搜羅美國的中國科學家,同時他不忘給對方找點彆的事。
在日常的信件中,俞濟時又接到‘燙手山芋’。
“要求以國民政府的名義,購買一百萬噸軍用級燃料。包括一百號汽油在內的柴油、航空煤油,以及潤滑油等輔助油品。”
在信件中有一行不起眼的字,“若是能達成交易,俞先生可以拿走百分之五的交易額作為報酬。”
俞濟時看的心頭一跳。
怎麼?
想賄賂我?
我可是蔣公侍衛長。
三民主義在心頭,國父遺誌永不忘。
如今蔣總統壯心不已,臥薪嘗膽,依舊心懷故土。我作為其麾下馬前卒,是那種見錢眼開的人嗎?
再仔細讀信,第一批交易額為五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