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技師覺著改裝沒什麼難度。他們把ak36的炮架去掉,保留護盾,把火炮裝在‘威利斯’的後座上。
改裝的缺陷就是安裝火炮後車內空間非常狹窄,炮兵必須下車射擊,車內隻能帶十五發炮彈,必須配另一輛‘威利斯’作為彈藥輸送車。
測試後還發現‘威利斯’實在太輕了,火炮側向射擊不穩,一定會翻車。若想獲得較高的射擊精度,最好停車放下駐鋤。
但不管有多少缺陷,這好歹是一輛自行炮車啊——原版ak36要靠四人炮班推近半噸的火炮。在野外推這玩意作戰,簡直是噩夢般的體驗。
‘威利斯’還可以改裝成通勤車、偵查車、救護車、運輸車。總之美國人怎麼用它,誌願軍同樣可以。
為了這批炮車,誌願軍管後勤的洪副司令也趕到沈陽,親眼見識了三輛改裝的原形車。
在市郊的靶場上,三個步兵炮班臨時學習駕駛,誌司參謀現編操作手冊。十幾號人盯著四人炮組進行操作。
開車,急停,放駐鋤,瞄準大概八百米外的目標,開火。
因為‘威利斯’比原版ak36重一倍,射擊穩定性反而更有保障。特彆是在放下駐鋤的情況下,火炮打擊一千米內的精度反而提高不少。
“這車很小啊。”洪副司令舉著望遠鏡看遠處設置的標靶,“打的還挺準的。”
八百米外的標靶是兩米乘兩米的木板,用石灰畫了一個個同心圓在上頭。三輛炮車依次對其進行射擊,輕快的炮聲在靶場上此起彼伏。
‘威利斯’是真的小,架上火炮也沒兩米高。
“這小東西開炮動靜不大,隨便找個犄角旮旯一蹲,帶上點偽裝,戰場上就很難發現它。”洪副司令一眼就喜歡上了改裝的‘威利斯’炮車。
“敵人的輕型戰車扛不住它的炮擊,就連坦克的側後裝甲也能擊穿。關鍵它便宜啊,不管是車還是火炮,都是白撿的。而且還省油。”
省油這事真是太重要了,誌願軍的油料供應還是過於緊張,沒辦法敞開供應。
幾十噸的坦克都是油老虎,相比之下‘威利斯’帶四十幾升油就能跑五百公裡,簡直是好用又耐操的驢一般。
“部隊馬上就要打大戰了,馬上生產一百輛‘威利斯’炮車裝備第九兵團。我們要爭取在入夏前給對麵磨磨蹭蹭的陸戰一師狠狠的教訓。”
洪副司令對兵工廠下命令,順帶看看靶場旁邊的訓練場。十幾名德國教官正在培訓誌願軍的裝甲教導營,一輛從朝鮮繳獲來的‘潘興’停在他們對麵充當教具。
朝鮮戰爭雙方激烈廝殺,各有繳獲。
但美國人對繳獲的朝軍t34沒啥興趣,蘇聯人卻對‘潘興’很在意,得知有繳獲立馬派人來操作摸底。
可駕駛‘潘興’的同時,蘇聯裝甲兵對停在訓練場對麵的一排德製戰車卻頻頻矚目。
那是些剛剛在捷克接受改裝,繪上八一軍徽的‘追獵者’,低矮的車身,灰綠的塗裝,土不拉幾,毫無戰鬥力的樣子。
德國人在教中國士兵裝甲戰術,蘇聯軍官很不是滋味。前幾年他們還在歐洲戰場跟同樣裝備的同一批人拚死作戰,現在居然看對方搞‘薪火相傳’。
“這些中國同誌能學會德國人的裝甲戰術嗎?”‘潘興’的炮塔上,一名蘇聯坦克兵趴著艙蓋發問。
坦克下站在個蘇軍少尉,冷冷看著對麵的德國教官正充當車長,訓練中國駕駛員如何聽懂車長的命令。
翻譯時不時要跟德國軍官討論幾句,才能把某些專用的詞彙表述清楚,大致意思是‘突擊炮’是防守武器,沒人考慮過如何用它在山地中進攻。
受訓的中國裝甲兵卻非常樂觀,對他們來說能裝備戰車就是巨大進步,還管它什麼考慮沒考慮啊?
在訓練場的另一側,一輛被挑選出來的‘追獵者’正準備射擊。幾名德國技工和蘇聯軍官小心的朝戰車的75毫米火炮中裝填彈藥。
在大概一千米外停著輛戰毀的‘潘興’。它是被18無後坐力炮發射特種破甲彈摧毀的,但其前裝甲依舊完好,被大型拖車弄回來充當實物靶子。
炮彈裝填完畢,現場還有高速攝影機在拍攝。蘇聯軍官深吸一口氣,抓著步話機下令。‘追獵者’隨即嘭的一聲炮響,對麵的‘潘興’眨眼亮起火光。
沒多久,對麵報靶的人員在步話機裡傳來歡呼聲“打穿了,徹底打穿了。新的次口徑鎢芯穿甲彈能打穿‘潘興’的正麵裝甲,我們有跟對手硬拚的能力啦。”
現場眾人大聲歡呼。
消息傳到就在現場的洪副司令耳中,這位老軍人也輕輕歎道“不枉我們費勁辛苦挖的幾千噸鎢礦啊。這幫德國軍工總算搞出利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