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登堂!
“小子,這種話,也就在老夫麵前,換了他人,休要再說!”
老朱心裡很受用沈少廉的馬屁,但卻沒有打算讓他到處宣揚。有些事情,私下裡他不忌諱,但是在大麵上,他還是很在意的。
沈少廉咧嘴一笑,道“我又不傻!”
“你真不傻?”
老朱意味深長地瞟了沈少廉以眼。若真不傻,這些話,就不該對任何人說。禍從口出,這麼淺顯的道理,他不信沈少廉這個聰明人不懂。
沈少廉打著哈哈,道“這還不是因為老爺子您在這兒嗎?”
“言歸正傳,說說清楚,藍玉為什麼不能死?”
“老爺子,藍玉若死,咱們大明朝能戰之將還有幾何?”
“陛下子嗣中,不乏能征善戰之人!”
老朱說這話的時候,多少有些臉紅,自己誇自己的兒子,貌似有些王婆賣瓜之嫌。
沈少廉嗬嗬兩聲,那笑容十分欠扁。
老朱雖然不甚了解“嗬嗬”是個什麼意思,但也聽得出來,沈少廉這是在嘲諷他。混賬,朕也是你這小子能嘲笑的?老朱心裡開始冒火。
沈少廉吸吸鼻子,道“老爺子,您覺得西漢景帝年間的七王之亂如何?你又覺得隋唐兩朝,皇位之爭如何?或者,大宋朝的燭光斧影又如何?”
老朱沉默,不再言語,在沉思。
七王之亂,早在他分封諸王的時候,便有大臣諫言過,卻被他乾綱獨斷。隋唐兩朝的皇位之爭,隋朝隋煬帝弑兄奪位,大唐太宗玄武門兵變登基,大宋朝太祖、太宗兄弟二人燭光斧影,千古不解之謎。
“你小子,想要說些什麼?”
老朱沒有動怒,而是沉下心,要聽聽沈少廉的說法。
在他看來,沈少廉非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他雖然是錦衣千戶,但其實還隻是一介小民。他的觀點,或許有著意想不到之處,代表著民間的看法。
老朱對於民意,曆來是很重視的。
“當今太子仁德,著重儒生!仁治天下,乃儒家核心。可問題是,這天下初平,並未進入盛世,不法之舉甚眾。此刻施以仁政,真的合適嗎?”
“不錯,此刻,依舊當是重典酷型,方能撥亂反正!”
老朱心中讚歎,這一點,沈少廉跟他的看法一致。在這個問題上,他沒少跟太子鬨僵。在不少人的眼裡,他對這個太子是不滿意的。
而事實上,老朱明白,這隻是理念不同,他並不會廢了太子。
“老爺子,我們來做個假設!”
沈少廉旋即將靖難做了演繹,以一種假設的方式講了出來。
“你小子,實在多慮!”老朱對沈少廉的假設很不以為意,“太子仁厚,縱然是削藩,也不至於逼到兄弟反目!”
“老爺子,這便是小子跟你說的隋唐兩朝皇位之爭,大宋燭光斧影的緣由。自古以來,皇家無親情!”
這才是沈少廉要表達的核心,為了皇帝的寶座,兄弟可以相殺,父子可以相殘!而這些都不夠殘酷,最殘酷則是大明之後,清朝康熙朝的九龍奪嫡。
當然,他來了大明朝,大清能不能出現,已然成了未知數。
“自古皇家無親情!”
老朱默念了一遍,瞬息間蒼老了許多。這個道理,他懂啊,也曾有大臣間接地說起過。可是,他一味地認為,他的兒子們,不會這樣。
而今,沈少廉這麼說,讓他感覺,這是百姓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