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前線!
5月18日,是《b區32號》開機的日子。這是蔣天星查黃曆定下的日子,是黃道吉日。黃曆上寫著,六辰值日之時,諸事皆宜,不避凶忌。
許正道本來就不信鬼神,在知道人類未來的遭遇後就更不信了。外星人都他麼打進地球,將人類當成家禽飼養了,也沒見哪路神仙們冒個泡,為什麼要信他們?不過他不信不等於其他人不信,為了給劇組成員信心,他還是讓蔣天星查了黃曆。
在羅馬花園租下公寓後,許正道就從學校搬了出來,住進了公寓。這套公寓是三室兩廳,許正道住了一間,剩下兩間是電影拍攝場地,沈昂和高雨桐的房間在樓上,麥克的房間在樓下。
這天早上,許正道不到五點就起來了。他到小區按計劃鍛煉了一番,到外麵的早餐店買好早餐,然後回到了屋裡。吃完早餐,他坐在沙發上,將今天的拍攝計劃拿出來,在腦子裡過了一遍,然後開始為拍攝作準備。
在《b區32號》之前,許正道曾兩次嘗試拍攝長片,但最終都中途夭折了。第一次,他寫完劇本,導演係韓小磊老師看過後,幫他從一個有錢的學生那裡拉到了30萬投資,或許是題材比較敏感的緣故,在電影開機前三天對方突然撤資。
第一個項目夭折後,許正道對失敗進行總結。他覺得自己的電影題材不夠討巧,投資人擔心收不回成本,撤資是可以理解的。考慮到恐怖片成本小,有一定的市場。拍恐怖片就算票房一般,也可以賣電影頻道,不至於虧本。於是,他很快寫出了恐怖片劇本《詛咒》。
許正道拿著劇本到處找影視公司,到處找投資,終於有個煤老板答應投資。他唯一的條件是,女主角用他的相好,一個不入流的十八線小明星。許正道沒覺得這有問題,彆人投幾十萬給你這個新人導演,提點要求是正常的,他爽快地答應了。
《詛咒》倒是順利開機了,但開機不到十天就出事了。煤老板的煤礦出了大事故,死了不少人,煤老板被抓,煤老板的公司被查封,電影的後續投資就沒了。
於是,許正道的第二部電影就這麼夭折了。
《b區32號》是許正道第三次嘗試拍攝長片,跟前兩次不同,這次拍攝的資金是他自己掏的。他相信這次不會因為資金問題,導致電影中途夭折。
由於失敗過兩次,許正道心裡憋著一股勁,一定要將《b區32號》拍完,一定要將《b區32號》拍好!
不到八點,劇組全體成員就到齊了。《b區32號》劇組很小,除了許正道和佟瑤他們,還有五個北電的師弟和師妹來幫忙。整個劇組就十多個人,比草台班子還要草台班子。
不過劇組規模雖然很小,但許正道並沒有把《b區32號》當成草台班子,而是以專業劇組的姿態要求所有人,希望儘可能把電影拍到最好。
電影拍攝有標準流程,按流程走才能保證電影拍攝的效率。電影拍攝具體可以分為五步,走位、打光、排練、微調、拍攝。第一步是走位,所謂走位就是,演員簡單的把這場戲的內容粗略的演一遍,從而確定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走動的位置,以及人物的動作。
走位這一道程序至關重要,隻有確定了演員的走位,攝影師才能根據演員的表演區域,確定機位、景彆和運動方法,進而確定的起幅、落幅,鏡頭的焦距和高低位置等等;同時,燈光師才能根據表演區域確定光位,好布置燈光;美術也才能根據表演區域的位置布景。
在劇組成員到齊後,許正道拍拍手,指揮大家開工“現在正式開工!大家都動起來,演員先走位!佟瑤、楊碩,朱亞聞,你們三個過來!”
佟瑤他們三個按許正道指示,來到門口,李乘風抱著攝影機跟了過來,其他工作人員也都各就各位,等著確定演員的表演區域。
現在要拍的是電影的第三場,高雨桐從醫院出來,回到家中的戲。鏡頭比較簡單,表演也非沒什麼難度,拿著攝影機直接拍就行。不過許正道堅持按正規拍攝流程來,他讓佟瑤他們三個來到房間門口,讓他們走了兩遍位,把表演區域確定下來。
在正規劇組,攝影助理有時候會根據演員的走位,在地上貼上了膠布,作為記號,對演員起提示作用,免得演員演著演著走到鏡頭外麵去了。
《b區32號》雖然是偽紀錄片,但劇組嚴格遵循了這一點。在確定表演區域後,許正道給佟瑤他們三個講戲,給他們分析角色在這場戲的動機、心理狀態和表演要求。
一般的劇組,布光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很多電影給人一種廉價電視劇的感覺,其實就是光打得不好。布光是個很複雜的過程,需要測光表測光的亮度,需要測光的色溫,隻有光線的各項參數準確才能拍出最好的畫麵來。因此布光是所有部門中最慢的,耗費的時間最多,正常狀況下布置一個全景大概需要45分鐘,布置一個特寫鏡頭也要15分鐘。
許正道他們拍的是偽紀錄片,追求真實感。正常情況下,采用自然光線拍攝,不需要布光拍攝,隻有一些特殊的鏡頭會考慮打光的問題。
這場戲是自然光線拍攝,不需要布光。許正道讓張如玉給佟瑤他們三個簡單化了個妝,然後讓他們重新回到演區,開始指導他們在表演區域內進行排練。
對演員排練,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導演認為應該少排練,甚至不排練。他們認為排練次數多了,演員就會變得麻木,在演戲的時候就沒有激情了。王家衛拍電影,就從來都不排練。有些導演喜歡反複排練,會排練很多遍,直到他們徹底滿意,才會正式拍攝。庫布裡克在正式拍攝前,會反複排練幾十次。
國內導演大部分都有排練的習慣,因為電影膠片非常貴,一卷400尺的膠片,隻能拍4分44秒,便宜的都要1500元。在正常情況下,電影耗片比是1:8左右。按照這個數字計算,一部90分鐘的電影,光是膠片費用就要24萬多。
在80年代,國內的電影廠對耗片比卡得非常嚴,耗片比基本控製1:3左右,隻有謝晉那樣的大腕才會放寬到1:6,如果膠片用多了,會被廠裡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