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乎個屁,寫小說可靠不了邪乎。”韓添壽道,“難不成他還真能寫出什麼像樣的小說來?”
“嗯……應該不至於。”石山明道,“就算他能寫出來,怎麼也得一兩年後吧。”
“就是呀,我跟你說,他故事寫得好,大家才會對他抱有期待,期待高了可不是好事,因為這樣一來,他寫出的小說,稍有一些不好,就更容易讓人失望,我倒是希望他儘快寫出來,這樣一來,他倉促寫成的小說,肯定質量不怎樣,一對比,還是我們的小說更好,那豈不是我們笑到了最後了嘛。”
石山明聽了,笑道“也對。”
首印20萬冊的小說,不管是哪個類型,都算是很好的成績了,在懸疑偵探這種小類彆裡,以前還沒有過這樣的情況出現。
要是一本書剛上架就被搶購一空,這也算是一種特彆好的宣傳了,對後續的加印也是有大大的好處的。
“哈哈,就是,不用擔心,現在我們聯係印刷廠準備加印,你這最好把話題熱度繼續維持住,儘量讓首印的30萬冊也都能全定出去,你也知道,我們出版社這次也算是賭在你身上了。”韓添壽道。
出版社出版的小說,就好像是工廠生產出的商品,而全國的書店,就好像是超市。
出版社的東西要在書店出售,一般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叫自辦發行。
也就是出版社負責把書運送給各個書店,比如小說的定價25元,出版社給這些書店20元的批發價,當然一般是看批發數量來定的價格,但是肯定會比小說定價低。
這些自辦發行的小說,書店買去之後,出版社就不管了,等於交易完成。
第二種方式,叫獨立發行,是一些超大的連鎖書店,和出版社達成的協議。
因為這些大的連鎖書店,才是各類小說書籍的大市場,占了70以上的圖書市場,拿貨也比那些零星書店多得多,所以他們和出版社拿貨的方式也有了討價還價的資本。
長年以來,這些大的連鎖書店,和出版社的合作,都是分成銷售的模式。
也就是出版社把書放在他們的書店裡進行銷售,賣出去的書,書店抽成,賣不出去的書,對不起,連鎖書店要進行退貨,或者更換等價的書籍。
大型連鎖書店,利用這樣的辦法,把自己的風險轉移到了出版社頭上,書籍成本這塊,就需要出版社自己擔風險了,這也是為什麼,出版社現在也越來越難做的原因了。
當然,具體談的時候,各個出版社的地位不一樣,各個連鎖書店的資本也不一樣,最後成交的協議,可能是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模式都差不多。
大型連鎖書店裡的那些書,書籍的成本,都是出版社自己擔著。
不過為了避免這些連鎖書店亂拿貨,一般出版社都是會和連鎖書店簽訂一些補充協議,基本就是限定連鎖書店退貨量的,連鎖書店退的貨多出多少範圍,連鎖書店也會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費。
這樣的話,連鎖書店拿貨的時候,也就不會亂報數字,基本上連鎖書店報出的數字,都是他們核算過,市場可以銷售出去的。
所以有了這樣的補充協議,出版社雖然擔著大風險,但是還是會相信連鎖書店的核算能力的。
花城出版社這次打算首印30萬冊《執念》,其中隻有不到10萬冊是直接出手的,而剩下的20多萬,是要和其他大型連鎖書店合作。
也就是說,有20多萬冊,他們需要自己承擔成本,要是賣出去,當然皆大歡喜,要是賣不出去,那些大型連鎖書店可是會退貨的。
雖然退貨多了,書店也會承擔一些損失費,但是損失大頭必然還是出版社的。
所以,韓添壽才會對石山明說他們出版社的命運堵在石山明身上了。
當然,花城出版社的高層並不大擔心,畢竟30萬冊,以石山明的名氣,還是可以賣出去的,隻是時間早晚而已。
在他們看來,石山明新書大賣的可能性可比30萬都賣不出去的可能性大得多得多。
而現在,他們隻需要讓石山明繼續咬著許越,把新書話題維持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