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看著遠處的冰川,微笑著對吳天說。
臨走之前,吳天對次仁旺堆說“次仁旺堆前輩,你的任務沒完成,你不好交差,總感覺有點對不起你”。
“什麼話?
大不了就還他錢。
認識你們,比完成任務更有意義得多。
尤其是遇到和我同宗的年輕人,這是這輩子都沒想到的”。
次仁旺堆高興地說,“你們繼續往前,我就不和你們去了,有機會,我們還會見麵的”。
“天下本來就是一個地球村,總是有機會見麵的。
再說了,隻要你的電話不變,就不會丟;就算電話變了,隻要告訴我,我們都不會走丟,很方便的”,吳天說完,與次仁旺堆告辭,就繼續上了318,向波縣方向而去。
從米堆冰川到波縣,也就小半天時間。
達到波縣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天邊的雲彩被陽光染得通紅,在波縣的一家農家小院住宿,享受了藍天、叢林和富氧的洗禮。
波縣地處念青唐古拉山東段和喜馬拉雅山東端,北高南低,高山連綿,中部為帕龍藏布河穀和易貢藏布河穀,支流數十條。
波縣,藏語是波窩的意思,意為祖先。
“天哥,聽說這裡是臧王故裡”。
鄭嬌嬌站在客棧前的院子裡對吳天說。
“是啊,很多人都這麼說”。
“那我給你講一個關於臧王的傳說吧其實,聶赤讚普作為藏族曆史的開端,他是傳說中吐蕃曆史上的第一位讚普,也就是藏地第一位‘王’,留下有確切記載、完整的王統世係”。
“相傳,在很久以前,雅隆河穀的牧人在讚唐廓西發現了一個英姿勃發的聰慧青年,手掌相連,像鴨的腳蹼一樣,他的言行舉止與本地土著人不同,放牧的人們回聚居地請示如何處置這位男青年”。
“土著王長者派出12個頗為聰明的苯教教徒上山,盤問男青年從哪裡來。
“男青年用手指了指天,長者及教徒們以為這青年是從天上來的,是‘天神之子’,格外高興”。
“12人中為首的便伸長脖子,給這位‘天神之子’當轎騎,前呼後擁地把他抬回部落,並把他神化,說他是色界第十三代光明天子下凡,一致擁立他為部落首領”。
“人們尊稱他為‘聶赤讚普’”。
“藏語中,‘聶’是脖子的意思,‘赤’是寶座,‘讚普’是英武之王”。
“因為他是被牧人馱於頸上請回來的,故稱‘用脖子當寶座的英傑’”。
鄭嬌嬌不虧是研究生,雖然沒有研究民族文化,可中醫學與傳統文化還是有許多相通的地方。
鄭嬌嬌對華夏民族文化的了解,確實很深。
能清晰地說出這些傳說,也算是有文化的人。
如今,神奇的傳說早已不在,但是這些終年不化的雪,森林,奔流不息的河水是波縣這個小地方的最天然的氧吧。
吃過晚飯,吳天他們一起去逛逛波縣這個古老而出名的小縣城。
雖然春天的寒意還沒有完全散去,可在波縣這地方,空氣特彆溫暖舒適,讓人回到了煙花三月的江南。
其實,這裡就是藏地的小江南,氣溫宜人,感受著夜風拂麵,非常愜意。
在這樣的夜風中,吳天覺得這次來藏南真是不錯的選擇,能親自感受到春天的紛飛,親自體驗了桃花盛開,親自聞到藏南春天的氣息,這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