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行者!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音樂漸起,於無聲無息之中,悄然而至,令大家似無所覺。台下的女主持人卻緩緩地念了首詩,聲音清脆,感情卻幽怨纏綿,令人心生戚戚。
稍有見識的觀眾,知道此詩正是李白的《怨情》,乃是著名閨怨詩。
隻是,這與眼前有什麼相乾?
電視機前的觀眾,卻可看的清楚,屏幕下麵的欄中寫著“卷珠簾”三字,詞曲作者依然是張斯。他們明白了,歌曲的名稱源於古詩,也驚異於張斯的才華,剛剛一首《蘭亭序》已震動四方,竟然又有一首華夏風的歌。
屏幕上一彎明月,冷清清的,十分明亮。
兩邊的熒光幽然,圍繞在他的周圍。
天地間如此寂靜,隻剩下輕盈的音樂。
張斯一人獨立,將話筒拿起,放在嘴邊,輕輕唱道
“鐫刻好,每道眉間心上。
畫間透過思量。
沾染了,墨色淌。
千家文,儘泛黃。
夜靜謐,窗紗微微亮。”
果然是濃鬱的華夏風,由詞到曲,如此精致典雅。每一句唱來,都帶著雋永的古韻,令人頓覺心上清涼幾分,仿佛飲了一杯瓊漿,回味無窮。
所用樂器,均是華夏傳統物具,古箏,笛子,還有那動人的鼓點……那種骨子裡的熟悉感,忽然竄上心頭,令人莫名的感動。
張斯並無其它動作,一手塞在口袋,一手握著話筒,眯著眼睛深情地演唱。
“拂袖起舞於夢中嫵媚。
相思蔓上心扉。
猶眷戀,梨花淚。
靜畫紅,妝等誰歸。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方才的歌曲也是古典雅致的,卻是一種動態的雅,可以看見妖嬈的美女彈琵琶,美麗的姑娘變魔術,一代大家的驚豔舞蹈。它的雅是一種熱鬨的,充溢者書卷氣,同時也是士大夫的雅,總有妾婢的陪襯。
這首歌卻有一種冷清的氣質,它一個總體特征隻有兩個字乾淨。
“啊,胭脂香味。
卷珠簾,是為誰。
啊,高軒霧褪。
夜月明,袖掩暗垂淚。”
觀眾可以感覺到,這是一首充滿女性柔美的歌,其中有有種幽怨的味道。
大屏幕上的冷月仿佛被風吹撒,飄灑出點點熒光,在整個舞台上飛舞。它的光點不同於螢火蟲,帶著一絲涼意,更像是朵朵雪花,清新淡雅。
氛圍顯得淒迷,配合上細膩溫柔的聲線,實在能流進人的心底。
溪流潺潺,在山澗落下,打在石上,迸出水花,四濺在人的肌膚上。那若有若無的涼意,便如早上初起,開門見了薄薄的白霜。
“細雨酥潤,見煙外綠楊。
倦起愁對春傷。
殘燭化,曉風涼。
歸雁過處留聲悵。
天水間誰撫琴斷腸。”
舞台中有種空靈的味道,仿佛能穿過人的心靈。大家喜愛極了,卻知道不能鼓掌,這樣難得的氛圍,受不得一絲吵嚷的熱鬨,它必須是靜靜的。
台下一片寂靜,觀眾雙手緊握,細細地聆聽。
這是一種奇特的景象,在春晚的舞台從外發生過,主持人心底萬分激動,他們從未看見,觀眾與表演著配合的如此好,簡直天衣無縫。
而千家萬戶的客廳,情況大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