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義學端倪_文娛行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娛行者 > 第四十七章 義學端倪

第四十七章 義學端倪(2 / 2)

“作為華夏首富作家,張斯的收入曆次遞增,身家之厚,令人咋舌。

而在議論的文章中,他花錢反倒不如以前大方了,對許多收入斤斤計較,與他素來的為人頗不符合。許多人作了猜測,儘是扯淡的玩意,沒有一絲一毫靠譜。何以如此說呢,因為,我知道他的錢花哪去了!

此次進山旅遊,在山腰聞見鈴鐺聲清脆悅耳,不知是何物,便循聲走去。透過枝椏稀疏處,看到了山腳的情景。白牆紅瓦,數行房屋,依次排列,圍牆依山勢行走,將房屋圈在一起。內中人頭聳動,不在少數。

費了許多氣力,才走到那處。

原來是一所小學,牆上鐫有四個大字‘秋楓書院’,邊上則是一行小字‘華夏第一百零二所希望小學’。

去年曾來攀過此山,並未見過這所小學,而本地貧窮,確實也蓋不起小學。若要念書,還需乘車至數十公裡以外的地方,至於學費,大部分山民是交不起的,所以真正上學的孩子,少之又少。

憑空多了一所小學,實在令人奇怪。

此時,一位麵色黝黑的年輕人,風塵仆仆地從路外走近,向校園中行去。我們攔了下來,詢問狀況。他說話不很流利,明顯不是此地口音‘這是張斯捐建的希望小學,今年方才落成,剛剛開始運行’。

‘張斯?’我不禁疑惑。

他明顯沒什麼空閒,道了聲抱歉,說道‘我尚有許多事要處理,等得了空,再向幾位解釋吧。’

此時,校中一位領導走出,大概是校長,見了年輕人問道‘王先生,東西到了?’

年輕點點頭,說道‘山路太窄,車輛進不來,東西正卡在半途。我們的人數太少,又沒什麼工具,一時之間運不過來。’

校長聞言,說道‘那你在校中歇歇,我去處理。’

年輕人搖頭說道‘不用了,我的意思是,校長幫忙找些山民,帶上工具,也好好早早抬過來。大不了,多給些工錢就是……’

校長一擺手,說道‘要啥工錢,本就是給他們造福,若誰還敢提錢的事,那真寒了張先生的心……行,我這就去找人,這麼重要的東西,我要親自抬上來才是。’

我們幾人聽得雲裡霧裡,又十分好奇,便死皮賴臉地跟著他們,想瞧個究竟。路上聽年輕人談起,他名為王闖,是桃源中學的學生,也是張斯的好友。

張斯將手頭的積蓄花儘,要在華夏興辦義學,他感覺這種事挺有意義,便申請休學,向好友討了份差事,來負責一些瑣碎事務。

‘那,一共辦了多少所?’我問了一聲。

‘目前隻有一百多所,他的財力不繼,暫時隻能辦這些了’他抹了把汗水,說道‘等情況好轉些,應該會繼續辦下去。’

到了現場,發現一輛車停在路邊,車上則是兩塊極大的石碑。碑文密密麻麻,許多繁體字,我們認不全。他們忙著抬走,又沒時間給我解釋,隻得照了兩張照片,待回來後慢慢研究。

一百多所小學,都建在窮鄉僻壤,花費之大,並不難想象。

我記起前些日子的討論,感覺非常可笑。說什麼窮人與富人的習慣,說什麼草根與上流社會的分彆,說什麼老婆孩子的壓力……都是些無聊的閒話,看到這則文章,你們統統應該汗顏!

人家將全身家當拿出來的時候,興辦義學,你們卻蛋疼地在一旁說風涼話。你們應該好好懺悔,我也應該好好懺悔,懺悔大家與張斯的真正區彆在哪。

從今日起,我便要重拾書本,好好學習。

並非為了考個高些的學曆,或是在與朋友聊天的時候,炫耀一下自己的博學,更非為了求一份高薪的工作……我想到山裡去,憑真本事教上幾年書,也過一段有意義的生活!”

這篇言辭並不激烈的文章,被轉載了無數次。

沒有刻意去攻擊什麼人,沒有提出什麼關鍵性的論點,文章寫的也一般,隻是勉強可以看懂而已。但許多人都很喜歡,讀了又讀,因為作者記錄性的語言中,透露出了一個重要的消息。

到了此時此刻,張斯的財富有多少已經不重要了。

他的行為本身,就是極好的新聞內容,本來消停的媒體,蜂擁而至。采訪張斯自然不大可能,但想調查一下前因後果還是很簡單的。

於是,“張斯”“秋楓書院”“希望小學”頓時成了火熱的關鍵詞,在口耳間相傳。媒體工作者,摩拳擦掌,都想搶先一步,將全貌展現在大家麵前。

網絡上已經流傳很廣,必須抓緊時間,否則就隻能跟在彆人後麵喝湯了。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最新小说: 歲玉暖 鏽刀鎮山河 炮灰惡女在大俄暴富[九零] 武祖之巔 逆命反派:我的蒸汽帝國踏碎天命 出道即無敵,我在都市殺瘋了 重返80,百元彩禮娶嬌妻 寶可夢:我能聽見道具心聲 很無奈:全球名媛爭著嫁給我 道衍諸天:我的穿越讓神魔都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