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產量也是極低。”
“生活條件,也是極差的。”
“這些你去看百姓們的衣服,談吐,都能明顯感覺出來。”
“今年朝廷下令,建立義倉。”
“那時候,可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將義倉填滿。”
“可是還沒等用呢,就已經被朝廷調給了軍中。”
“如果你們不來,我這邊還真是要為這全州的百姓們謀一條生路。”
“不過啊,據我所知,你們幽州、易州那邊,也沒比荊州好到哪裡去。”
“甚至是戰亂頻發,溫度寒冷,環境還要更差一些。”
“去年你們家王爺剛剛接了一萬流民,如今還有力量接納更多的百姓遷徙?”
聽到此,那兩名官員恭敬的答道“回大都督。”
“我家王爺說了,今年秋收之後,我們那十三州封地,還可以額外養活五六個州的百姓都不成問題。”
“雖然還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我們王爺說話是向來不會食言的。”
聽到此,武士彠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李秋對自己表示出的一片孝心,他是知曉的。
不過身為長輩,他也不希望將這麼棘手的難題轉嫁到女婿身上。
免得耽誤了李秋的前程。
這時,一旁的武珝也笑著對他說道“爹爹,李秋哥哥在我的信中也說了。”
“今年幽州地界種植了較為特殊的作物。”
“而且長勢喜人。”
“等到秋收之後,單單幽州自己的產量,就足以養活十三州的百姓了。”
“所以他也囑咐我,勸爹爹不要過於為他擔心。”
“爹爹也是知道,李秋哥哥那邊的作物很多的,像之前的聖女果,不也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嗎?”
直到這時,武士彠才放心的點了點頭。
就這樣,又一個月時間過去。
大唐也正式進入到了豐收之季節。
不過,在大唐的主要糧食產區,關隴地帶,山東地帶,又是一年的大旱。
這些百姓們,連自己喝的水都有些艱難,就更彆提田地裡的莊稼了。
沒等熬到這個秋天,就早已經旱死了。
再加上那些被突厥從西北夏州、綏州、慶州趕下來的流民,已經在寧州、歧州、坊州聚集成災。
若是不出意外,再有幾個月,就又都得像去年一樣,湧入長安城周邊來。
而大唐和突厥兩邊的戰事,也是打的異常的慘烈。
在涇州境內,唐軍依托著地勢,節節阻擊,拖延時間,阻撓突厥大軍進攻。
而突厥方麵呢,也是悶著頭硬拚。
當突厥大軍來到涇州城下之時,突厥就已經拚進去了六萬人之多。
而唐軍這邊的損耗更慘,接近八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