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商人往來隨之徹底中斷。”
“除了西域,在大唐東北,高句麗、契丹、百濟、新羅等國,也紛紛遣使來到長安。”
“抗議我們對突厥草原進行的屠戮。”
“其中,以高句麗最甚。”
“他們已經遣數萬大軍,兵出遼東、懷遠,對我大唐邊境施壓。”
“與此同時,在大唐南部平州、靜州等地僚人,也有趁機作亂之嫌。”
“而這多處之戰亂,都是以虛張聲勢為主。”
“唯獨這西突厥,控弦十幾萬,兵強馬壯,必須要予以格外的重視。”
“他們兵力之多,戰力之強,也僅次於當初的頡利可汗之時。”
“以目前來看,以我大唐之兵力,幽州軍戰力之強悍,足以將西突厥拒之於陰山之外。”
“但眼下最棘手的一個難題是,目前是夏末秋初。”
“由於長年征戰,國內糧草甚為空虛。”
“目前市麵上的糧食,也已經漲到了300文一鬥。”
“百姓生活都頗為艱難,就更彆提前線的這十幾萬大軍消耗。”
“所以,在商議到此處之時,陛下就派人將你給召了過來。”
“想詢問你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聽到此,李秋眉頭緊皺。
這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忙碌於各種雜事。
還真就未能關注著前線和大唐周邊的這些緊張態勢。
這時候,長孫無忌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秋啊,現在你知道當初陛下和朝廷為什麼要接受這突厥的臣服了吧?”
“這其一,是突厥草原縱深極大,地域太廣。”
“一旦對他們用兵,不能第一時間殲滅他們主力的話,我大唐勢必要深陷泥沼之中。”
“這其二,就是這兩國交戰,也是有著諸多規矩的。”
“無論你打成什麼樣,都可以。”
“但要是說大規模的進行屠殺,屠戮,勢必會引來周邊國家和勢力的反彈。”
“這對於本就剛剛走出隋末動蕩的大唐和百姓來講,都不是一件好事。”
聽著長孫無忌的話,李秋點點頭。
隨之目光無比堅決,剛毅的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既然他們現在跳出來反抗,那我大唐就將他們全部給滅掉!”
“至少能換來我大唐和中原百姓上百年的安枕無憂!”
說到此處,李秋又轉身,向李世民躬身請命。
“陛下!”
“關於糧草之事,並沒有什麼難的。”
“以我幽州等十三州之力,足以供整個大唐軍隊兩年的糧草消耗。”
“與此同時,我幽州等十三州,目前庫存盔甲、陌刀數萬套。”
“虜獲的突厥戰馬數萬匹。”
“不出二十日,便可送至陰山前線。”
“在有了這些盔甲、陌刀,戰馬之後,那西突厥又有何可懼?!”
“而臣,願意向陛下請一支精兵,東征高句麗,西討西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