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那些蝗蟲,都是繞著我們的農田走。”
“我們今年多虧了都督武大人相勸。”
“種了州府各位老爺們推選的種子。”
“才能有了如此喜人,一輩人都未曾見過,想都不敢想的收成。”
“如今,我們的農田沒有被蝗災糟踐了。”
“我們就更要將它們守護好,不能糟蹋在壞人的手中。”
“我們明年,無論如何,還要繼續種這樣的種子”
在荊州、嶽州兩地視察了兩天之後。
李世民也沒有繼續走,而是直接返回了長安。
因為此時他已經能夠確信,今年的蝗災災情確實是嚴重。
可是同時讓他感到欣喜的是。
李秋和幽州拿過來的這些種子。
真的是好的超出想象。
隻要咬咬牙將今年的災情挺過去。
等明年大唐的大多數農田都種上了這些種子後。
隻需要一個好年景。
這整個大唐的糧食吃幾年都吃不完。
到那時,距離天下大治,可就真的為期不遠了。
在臨走前,李世民也特意囑咐。
讓武士彠等人嚴加保護這三州境內的農田。
不要讓心思不正之人,再人為損壞了。
一旦發現此等行徑,他武士彠完全有權力先斬後奏。
對於這等可惡之人,絕不姑息。
在另一邊,李秋與淵蓋蘇文的談判,也在偷偷的秘密舉行。
如今的李秋,將淵蓋蘇文的命門拿捏的死死的。
以至於在談判過程中,他也是毫不鬆口。
要麼你就答應我要的這大塊肥肉。
要麼咱們就打一打,比劃比劃。
隻要戰事拖個一年半載的,怕是整個高句麗都要內亂起來。
淵蓋蘇文再想要控製住這個國家,可就難了。
當然,站在李秋和幽州軍的立場上。
也是不希望打持久戰,以造成不必要的兵力折損。
這也是他這一次來高句麗時,太上皇對他的囑咐。
這幽州軍,可是李秋背後最大的倚仗和底牌。
千萬不要因為這種不必要的戰事,而死傷太多。
最終,這淵蓋蘇文還是咬緊牙關,下了莫大的決心。
同意下了李秋的無理要求。
遼東城和安市城兩座城池,劃歸大唐所有。
之前榮留王請大唐兵馬來援,許諾下的豐厚金銀珠寶,以及給高季輔和李秋的金子。
這些也仍是要給。
最後一條,就是淵蓋蘇文用當年滯留在高句麗的那些隋人。
來交換遼東城和安市城裡麵的所有俘虜和高句麗百姓。
這筆談判的達成,縱使李秋自己都覺得是狠狠的賺到了一筆。
首先是白得了數目頗為巨大的金銀珠寶。
同時那些隋人,也是終於能夠重返闊彆了二十餘年的故鄉。
尤其是對於一些上了年歲之人。
能夠落葉歸根,也算是全了他們的心願。
這也是李秋、高季輔,尤其是李世民在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對於大唐來說,這最大的功勞就是占下了遼東和安市城兩座新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