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璽傳天下!
王越的座位排在第一,信心滿滿地首先開口道“劍者,百兵之王,君子之器,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為世人所喜……”。
滔滔不絕地說了近半刻鐘,吳少達等人暗暗皺眉,往日聚會論劍是王越不過三言兩語,沒想到他今日說了這麼多,關鍵是話都被他說了去,讓後麵說的人說什麼?
王越自覺狀態不錯,說完之後朝王允拱手示意,帶著幾分得意地掃了一眼吳衛、劉闊等人。
王允微微頷道,麵無表情地繼續發問道“何以馭劍,請試論之?”
吳少達等人大喜,原來王允並非隻問一個問題,劉闊劉子強搶先應道“稟大人,馭劍之道有三,分為運劍、行劍、意劍,所謂運劍……”
等劉闊說完,王允同樣未置可否,又問道“天下兵器眾多,劍以何與諸兵爭鋒?”
這次眾人不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地陳述著自己的看法。
除了王允外,上座中有人陸續發問,劉宇聽到崔州平問了個“如何養劍”的問題,這個問題顯然是相幫吳衛吳少達,吳少達立即眉飛色舞地談了一盞茶的時間。劉宇聽顧明說過,崔州平有個小妹拜在吳少達妻子雲娘門下學習劍舞。
王越的臉越來越黑,剛才的得意消失無蹤,堂上發問人分明在有意相幫,自己想憑真本事出人頭地怕又是一場空了。
酒宴進行了大半個時辰,堂上劍客差不多都開過口了。孔融在王允身後打了個哈欠,輕聲對身側的尚爽道“都是些人雲亦雲的老生常談,虧得大人好性子,居然聽這群人囉嗦了這麼久,不如讓他們鬥上一場,誰贏了就選誰。”
“文舉,你是聖人後裔,要不你出個題為難為難他們?”尚爽伸出白胖的手撫須,捉狹地笑道。
孔融少年時便名重天下,今年方才三十一歲,擔任過司徒掾屬、大將軍掾屬和侍禦史等職,王允被天子委任為豫州刺史,專門請他出山相助,擔任六百石的刺史從事。
年少得誌,正是意氣豐發之時,孔融朗聲發問道“天下萬物皆出於五行之中,請諸位試以五行論劍?”
大堂內立時安靜下來。王允端起酒杯以袖遮麵,輕聲笑道“文舉此問著實難為這些武夫了,他們至多知道劍屬金,如何會以五行論劍。”
陳才興心中狂喜,他少年時曾有幸聽到遠房叔爺談過劍與五行的關係,雖然年代久遠但印象仍深刻。
當年他才十六歲,隨父親前去拜望時任尚書仆射的叔爺,叔爺見他腰間懸劍,氣宇軒昂,一時高興便對他說了一段劍與五行的話。他的遠房叔爺便是三君之一,名臣陳蕃。
後來叔爺陳蕃因與竇武等人謀誅宦官曹節等人,事敗後被殺,陳氏家族因此受到牽連,陳才興隻是遠房族親,並沒有受到影響。
陳蕃高風亮節,言行為天下讀書人的楷模,自己有意無意地透露是陳家族人,反得到士子們暗中照應,赤宵劍館因此成為京中排名前五的劍館。
王允見沒人開口,看向對麵的崔州平等人,正準備示意讓他們應答。
陳才興連忙站起身,拱手道“王大人,諸位大人,陳某有幾句淺薄之見,請大人指教。劍屬金,尚白,性烈、主殺伐……執劍之人剛毅果斷、嫉惡如仇,但須修身自明,方能秉義守法,不亂朝庭法紀,此謂人馭劍;若執劍之人德行不修,有勇無謀、好鬥貪婪,貪淫好殺,反為劍馭人,終為……”
王允拈須點頭。孔融笑道“此番言論非博學多聞之人說不出來,不知此人從何聽來。”
等陳才興說完,王允問道“壯士這番言論發人深醒,不知是自己思得還是從何處聽來?”
陳才興揖禮道“小人乃是仲舉公的族孫,少年時曾聽叔爺說過類似的話,這些年陳某沉淫劍道,亦有所領悟。”
陳才興之所以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自己是陳氏族人,是因為他聽說天子已經大赦因黨錮禁錮之人,隱匿的陳蕃之子陳逸也被朝庭起複為官,不少士子正向天子上疏要求祭祀、追封陳蕃。
王允點點頭,道“原來是陳公後人,難怪能說出這番話來。諸君,你們還有何見解?”
崔州平道“陳公言為士則,行為世範,他所說的話自是金玉良言,崔某以為此論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