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爽站起身道“大人不肯認錯,在獄中難免受苦。既然大人要保全自己的聲名,不肯退讓,那何不飲下此酒,一了百了,也省得受獄卒的羞辱。”
說著,尚爽向後一招手,有人端上來一杯酒。毒酒,王允冷冷地盯著尚爽,伸手奪過酒杯,厲聲道“王某身為人臣,獲罪於君,若是有罪,當明正典刑以正國法,豈有私服毒酒以死逃罪。爾等不必相勸,吾意已決!”
孔融怒罵道“尚爽,你隻顧自保,居然想毒死大人,枉自為人。孔某今日與你絕交,再無乾係。”
王允將毒酒擲在地上,昂首向囚車走去。
囚車“軋軋”冒著寒風向北行時,街道兩旁站滿了送行的百姓,哀哀哭聲連成一片。
豫州戰事平定,隨同王允出京的虎賁軍也隨同進京,出京時是護送,返京時是押送,命運多變如是。
…………
大穀關是洛陽八關之一,是洛陽南大門,離京城僅有八十裡。車隊在亭舍駐紮,劉宇照例找來亭長詢問京中情形。
“……二月初十南宮雲台起火,隔日樂成門火災。中常侍張讓、趙忠等人奏請天子增收田稅十錢以供修建玉堂殿,築銅人四個鎮蒼龍、玄武門。天子允諾,下旨天下各州采運木材、石料進京。”
孔融氣惱地道“豈有聚奪民財築銅人之理,黃巾初定便大興土木要,此乃亡國之兆也。”
“孔兄慎言”,劉宇揮退亭長,道“隔牆有耳,言多有失。天子對張讓等人信寵如故,營救王大人之事怕是不易。”
孔融搖頭歎息不語。
二日後,囚車到達延尉府,王允被押往詔獄。
孔融帶著劉宇求見延尉崔烈,崔烈答應關照。
出了延尉府,直奔臨晉侯楊府,楊賜在後堂接見兩人。楊賜年近七旬,須發皆白,已是風燭殘年。
看著孔融,楊賜苦笑道“子師性剛,不肯向張讓低頭,怕是有苦頭吃了。不過文舉你放心,老夫已經關照過崔烈,他在延尉詔獄中不會受到責打。”
孔融道“楊公,我要麵奏天子替王大人鳴冤,請楊公出麵相幫。”
楊賜撫著胡須,道“天子信寵張讓等人,豈肯聽你分辨,文舉不妨與伯能(太尉鄧盛)、次陽(司徒袁隗)通個氣,屆時我們一同出麵上疏天子,替子師分辨。”
孔融謝過,道“楊公,大將軍何進深得帝心,若能說服他一起為王公鳴冤,則勝算大增。”
楊賜點點頭,道“不錯,你先去聯絡伯能、次陽,我們一同前去勸說何大將軍。”
閒話幾句,孔融躬身告辭。
楊賜叫住孔融,問道“文舉,你身邊的少年人可是那夜在牢中以《告子》相勸子師之人?”
看來楊運把那夜之事稟報了楊賜。劉宇連忙上前幾步,躬身施禮道“小子劉宇,見過楊公,願楊公體泰康健,壽如南山。”
楊賜笑道“難為你識大體,知恩義,多讀聖賢書,將來前程可期。”
劉宇心中暗喜,這趟辛勞總算有了收獲,自己的姓名被臨晉侯特進1楊賜所知。
注1特進,官職名,位僅次於三公。以列侯身份朔望朝見,位特進,見禮如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