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本末之論_三國之璽傳天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璽傳天下 > 第三十九章 本末之論

第三十九章 本末之論(1 / 1)

三國之璽傳天下!

嬸娘趙氏為感謝劉宇,精心準備了一桌酒菜,讓叔侄兩人暢飲。劉宇被顧明拉著早開了酒戒,酒的度數並不高,劉宇也能飲上一些,隻是前世因酒喪命,他絕不敢再酗酒。

酒過三巡,劉懷道“宇兒,記得為叔曾跟你提過,要分清本末之道,切不可沉迷於商賈賺錢之中,忘了讀書上進正途。”

劉宇恭聲道“蒸餅鋪的生意已步入正軌,多由孩兒的同伴打理,孩兒隻是偶爾前去看一下賬目,閒餘時間用來讀書識字。孩兒深感學識淺薄,想找明師指點,正要向叔父請教求學之事。”

劉懷放下酒杯,手捋胡須道“讀書渠道有二,分官學和私學。”

“官學分為太學和學宮。太學是朝庭所設,就在洛陽城南,宇兒你是知道的。”劉懷歎了口氣,道“太學門檻太高,多數人不得其門而入。我記得本初元年四月庚辰(146年)朝庭有旨意,‘令郡國舉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詣太學;自大將軍至六百石,皆遣子受業‘。”

劉宇一臉茫然地問道“這是何意?”

“就是說大將軍至六百石的官員子弟,可以直接入太學讀書,而地方士子須明習經學,經州、郡推薦,且年紀在五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才有資格入太學就讀。”

劉宇歎道“寒門子弟要年過半百方有機會踏入太學之門,何其難也。”

劉懷也歎息了一聲,繼續道“學宮是地方官府所設,設於郡國稱‘學’,設在縣稱‘校’,設在鄉呼為‘庠’,至於村落則叫‘序’,易兒所讀的學宮是是奉常亭庠學,屬於鄉學。如果天下不寧,許多地方的學宮都形同虛設了。”

劉宇笑道“再過幾年,叔父說不定是六百石的官員了,那時易兒便能進太學就讀了。”

一句話搔到劉懷的癢處,劉懷開懷笑道“哈哈哈,但願如此。借你吉言,為叔敬你一杯。”

劉宇將杯中酒飲儘,問道“叔父,孩兒聽說天子在光和元年開設鴻都門學,所收學生雖然由州、郡選送,但多是些寒門子弟,不知可得其門而入否?”

劉懷搖頭道“宇兒切不可懷這等心思,鴻都門學雖然興盛一時,學成之後亦有為刺史、尚書、侍中,甚至有封侯賜爵之人。但其所學非正,為士族、儒生們所詬病,士人羞與為伍,兩者之間勢成水火。宇兒應以儒家經學為本,方能長久,不可走此捷徑。”

劉宇心中不以為然,鴻都門學就像後世的專科學校,開設辭賦、小說、尺牘、字畫等課程,隻因不學儒家經典才被讀書人視為旁門左道。從劉懷滿臉不屑的態度可知,世人對鴻都門學偏見頗深,自己還是順應潮流為妙。

劉宇問道“官學難入,私學如何?”

“私學分為蒙學和精舍兩種,蒙學是童蒙讀書識字之所,宇兒已經不用。”劉懷道“精舍為大儒、名士授學之所,又可細分為族學和授學。除了聖人家學外,當今高門中弘農楊氏治《尚書》和《京氏易》,汝南袁氏治《孟氏易》,龍亢桓氏家傳《歐陽尚書》,穎川荀氏精研《春秋》,這些門閥世家開設學舍,投入其門下就學之人甚眾,袁家更是門生故吏遍及天下。”

劉宇暗暗咂舌,這些儒家經典成為一家一姓所長,朝庭以儒術治天下,這些家族自能保持長盛不衰。想到自己前世與現在相隔兩千多年,衍聖公的傳人依舊受人尊崇。

劉懷吃了口菜,繼續著道“對外授學的經學大師很多,穎川陳公陳仲躬、涿縣盧公盧子乾,最負盛名的莫過於鄭公鄭康成。”

劉宇接口道“莫不是北海鄭公,侄兒聞其大名久矣。”

劉懷笑道“天下人莫不聞其名久矣。鄭君學富五車,遍讀經典,博稽六藝,其門下學徒多達千人,及門弟子就有數十人之多,著錄弟子超過萬人。”

“請問叔父何為及門弟子,何為著錄弟子?”

“及門弟子是大儒親自授課,著錄弟子則是將名字掛在大師門下,由高足弟子轉為教授,有次相授受、轉相傳授之彆。大儒親自教授的可稱為弟子,由弟子轉而傳授的則稱為門生。”劉懷解說道。

劉宇想道,著錄弟子這個辦法不錯,若能將名字掛在哪個大師門下,說起來也是他的門生了,鄭玄與盧植同學於馬融門下,劉備、公孫瓚拜在盧植門下,估計也是這種掛名弟子。後世四大鐵,同窗算是一鐵,在今世也一樣有用,公孫瓚就因為同窗之誼扶持過劉備。

去年盧植征黃巾立功因不送錢給小黃門左豐反被汙陷入獄,罪句跟王允一樣,減死罪一等(無期徒刑),不過盧植比較幸運得皇甫嵩保奏推功,官複原職仍任尚書。

尚書令秩雖千石,但權力極大,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朝臣選舉,由尚書台主管;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考工丞的任命就是由尚書台所主管。尚書的官署在宮禁內的明光殿,故又稱台閣,有尚書台之稱。現在尚書台被宦官所掌控,估計盧植有名無實,隻是個空殼尚書令。

盧植文武兼備,名著海內,老師是馬融、陳球,同窗有鄭玄、華歆、管寧,被士人視為儒宗,若能拜在他的門下,自己的聲名定然鵲起。

劉懷不知道劉宇心中的盤算,道“我聽楊左丞說起,天子食蒸餅大喜,召你舉薦的那個廚子賞賜,那廚子倒不貪你之功,在天子麵前直言蒸餅是你所製。天子得聞你是漢室宗親後說你應在家中讀書識禮,不可荒廢在商賈之間,這是對你寄以厚望。宇兒,你能起意讀書上進,為叔甚喜,可惜叔父官小職卑,不認識什麼大儒。不過孔文舉是聖人後裔,交往都是大儒名士,你何不讓他替你推薦一二。”

劉宇點頭,心想這件事孔融來做最合適。先前自己提過要讀書,孔融還要寫信推薦他去魯國孔府就學,隻是得知自己經營蒸餅鋪之後,孔融便再也沒來找過自己,看來是嫌棄自己從事商賈之業,與自己疏遠了。

世人看不起商人,認為商人逐利忘義,豈不聞弦高犒師退秦兵,範蠡功成泛湖去,比起那些追逐名利的士人不知強出多少,昔日呂不韋能投資出個丞相來,這些前輩高人風采尤在,我劉宇豈能落於人後。

胸中豪情湧起,舉杯一飲而儘,劉宇笑道“商賈之中亦不乏英才,侄兒不才,定要投到一位名師門下。”


最新小说: 都市天緣簽到:我在人間撿大道 穿成炮灰知青,抱緊女主大腿躺贏 儒道聖途 天道五千年 你管這叫戀愛番反派? 易戰之讖語 丫鬟小桃亂世逃荒記 我的青春印記:曉雨成長紀年 彆惹她!墨爺的小祖宗是全能大佬 洪流:華夏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