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璽傳天下!
二月,荊州江夏郡兵士趙慈反叛,斬殺南陽郡長秦頡(1),攻打南陽州縣,朝野震動。
秦頡曾斬殺黃巾渠帥張曼成,與荊州刺史徐璆(2)、右中郎將朱儁一起圍攻宛城,斬殺趙弘、韓忠,聲名遠揚,天子劉宏下旨嘉獎,許為國之乾城。
秦頡的死對天子的打擊很大,一連兩日劉宏鬱鬱寡歡,連西園娛所都沒有去,吃罷早膳便來到明光殿看奏折,難得地勤政。接近午時,劉宏起更衣,命人詔盧植於側殿奏對。
“盧卿,劉宇說‘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你據實奏朕,朕的天下果真如詩中所言般淒慘不堪嗎?”劉宏愁容滿麵地道。
盧植稟道“臣奉旨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見到黃巾賊軍過處,千裡無人煙,恰如劉宇詩中所寫,此有賊軍之禍、亦有疫情肆虐之因,萬歲不用過於自責。”
經曆過牢獄之災,盧植深知在天子麵前不能一味忠直,勸諫柔和取得的成效要遠勝過當麵斥君。
劉宏的心中舒服了些,道“黃巾之亂平定已有一年多了,諸州奏報百姓安居、興修水利、恢複生產,朝庭向冀、豫、荊、揚、青等各州發放了賑濟,怎麼南陽又會有賊軍作亂呢?”
“萬歲,奏章有瞞哄之辭”,盧植道“要了解各地實情,萬歲可暗派風俗使,巡行天下,了解政情民風得失,察刑政之苛弊。”
劉宏點點頭,道“盧卿說得是,卿可擬個奏疏,待朕看過後再行決斷。”
見盧植起身告退,劉宏歎道“盧卿不妨告訴劉宇,就說朕不會因其言語過激怪罪於他,讓他安心讀書,將來為朝庭所用。”
盧植道“萬歲,劉宇對臣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有意前往三輔遊學,再前往邊關看看羌胡的情況。此子稱國家有難,不應隻顧自己安心讀書,當早日為國效命。”
劉宏歎道“朕從其詩‘會當淩絕頂,看取日東升’就知其誌向遠大,漢室有這等後裔,必能長久,王莽篡漢不也被光武帝複興嗎。”
盧植大驚失色,拜倒道“萬歲慎言,劉宇不能當此評語,臣請萬歲收回此言。”
劉宏悵然地搖搖頭,朕的江山被士族、外戚把持,朕不得不重用宦官相抗,勉強維持朝局,眼下情形恐怕與平帝時差不了多少,隻是朕的一番苦心有幾人知曉。
盧植頓首道“天下雖有不寧,但良臣猛將眾多,人心歸漢,隻要萬歲能勵精圖治,中興之日可待,臣願竭儘忠誠輔佐,死而後已。”
劉宏心情好了一些,道“先祖封漢室宗親於藩國,朕的這些宗親卻多無益於國,坐看賊人反叛。漢室血脈雖多,良莠不齊,劉宇年雖少但誌向高,既有心為國出力,朕不能阻他前路。”
略思片刻,劉宏道“劉宇年少,不宜入朝為官。如盧卿所言,他於國並無大功,驟然加官恐有揠苗助長之嫌,也會有人說朕偏用宗親。劉宇年僅十六歲,期以十年再為國效力,那時皇子也已長大,就讓他為朕的兒子效力吧。”
劉宏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辯,年十一歲,是何皇後所生;次子劉協,年六歲,為王美人所生。雖然劉辯是長子,劉宏卻偏愛劉協,有意廢長立幼,一直猶豫未決,所以沒有立太子。
“太子之位虛懸,東宮屬官尚未到位,朕便先加封劉宇為太子舍人,將來太子確立,讓他為儲君效命。”劉宏手拈胡須,為自己這個決定感到滿意,笑道“朕免了他的西園官價。”
天子未設立太子,太子屬官一律不設,但唯獨保留了太子舍人的官職,隸屬於少府。太子舍人秩二百石,輪流值宿東宮,實際上就是個看宮人。
盧植想著劉宇出門遊學,有官身借住驛站或向官府求助方便,叩頭道“臣替劉宇拜謝萬歲隆恩。”
劉宏又道“劉宇到豫州留下‘白骨露於野’的詩句,朕就派他前往三輔做個觀風使,了解民間疾苦,回來後據實奏朕。”
自有漢以來,朝庭便設有風俗使,並非朝庭固有的官職,臨時受天子差遣,巡視天下,“察風俗、舉賢良、平冤獄”。擔任風俗使的以天子近侍為主,有侍郎、博士、掾官等,一般以大夫、謁者、直使的身份出行。
風俗使隨事委任,事已則罷,劉宏任命劉宇為觀風使,是給了劉宇欽差的身份,有了這層身份,無論官職大小都代表天子出巡,權力極大,行事方便。
盧植反對道“萬歲,觀風使關係重大,劉宇年少無知,不能擔此重任。再者,劉宇告訴臣要到三月才動身,恐怕耽誤了萬歲的大事。”
劉宏笑道“無妨,他這個觀風使與他人不同,隻許暗中觀風,不許插手政務,朕要多一雙眼睛,多一雙耳朵,多看些、多聽些民間之事。劉宇的見聞不走朝庭奏對途徑,通過盧卿奏報給朕便是,至於他何時動身亦無妨,隻要回歸之後將真實情況告訴朕便是。”
盧植隻得替劉宇應下。
劉宏想了想又交待道“任命劉宇為太子舍人和觀風使一事不宜聲張,盧卿親去辦理。”
等天子離開,盧植親自書就文書,派人送到少府。
少府丞甘珍接到文書一愣,天子任命劉宇為太子舍人。太子空懸,原有的太子舍人隻是值宿東宮,並無定員,隻是天子即位以來從未任命過東宮官員,這個任命莫非昭示著天子要立太子了。
甘珍動疑,小心地試探道“張令史,這個劉宇是什麼人,萬歲居然免了他的西園官價?”
送文書張令史笑道“聽說是萬歲的族人,還是盧尚書的弟子,這封任命是盧尚書親筆書就派我送來的。”
“哦”,甘珍心中一凜,看來這個劉宇身份不凡,不敢怠慢,在名冊上記上劉宇的名字,得知劉宇年僅十六歲尚未取字時心中驚詫愈盛,朝中亦有未及弱冠為官的,多半是高官貴戚之後,這個劉宇是皇族子弟,莫不是天子的近親?
按規矩新官入仕要拜見上官,甘珍隻作不知,等小吏造冊完畢後,取了太子舍人印(3)和黃綬帶交給尚書台的令史,道“你去交給盧公,讓劉宇得便時前來相見。”
張令史道“稟甘大人,盧尚書交待劉宇被萬歲委了差事,一年半載怕是不能來履職。盧尚書特意交待,萬歲有過囑咐,此事不要聲張。”
甘珍越是好奇,嘴中打著哈哈道“你去回稟盧尚書,劉宇既有皇命,讓他安心辦差,等辦完差再來履職不遲。”
天子和盧植都想著不聲張,卻忘了“物反常反為妖”,一個小小的二百石太子舍人任命不知道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注(1)秦頡前往南陽郡赴任路過宜城,在城中見到一處居所靠近大道門朝東開,就說此處可以用作墳塚。秦頡死後,其故吏為其操辦喪事,運送棺木返鄉,路過此處車馬不動,秦頡的故吏便將他葬在了此處。
(2)徐璆,字孟玉,曆史上得到袁術稱帝失敗後的玉璽,歸還給漢獻帝,位至九卿;漢獻帝命其執節拜曹操為丞相,曹操相讓於他,徐璆不敢當,後死於官任。
(3)兩百石以上官員官印為通官印,呈方形;兩百石及以下官員之印為通印之半,呈長方形。印的材質有金、銀、銅之彆,紐(印章把手)有橐駝紐、龜紐、蛇紐之彆,係印的綬帶綠、紫、青、黃、黑的分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