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朵朵香!
張芙蓉見到傳聞中的大舅舅簡直是欣喜若狂,她覺得大舅舅回來的正是時候,本來還在苦苦的尋找機會,現在這機會就到家門口了,真是天助我也!
對於自己的外甥女,喬征分外喜愛。
想當初自家離家時才牙牙學語的小嬰兒,現在自己都要當娘了,也為外甥女感到十分高興。而且看到姐夫對姐姐也是不離不棄的,對張老漢很是感激。
要知道,那時候可是有很多人為了生兒子延續香火而休妻令娶的。
因此,當姐姐跟他哭訴外甥女的遭遇時,喬征立馬就拍案而起了,他喬征的外甥女怎麼能夠讓一個岌岌無名的王大水禍害成這樣呢?
和離!必須和離!就憑著外甥女這長相,即便和離了,他也保證能給她找一個比王大水強上一百倍的後生。因為,他們這些打仗的軍人,有很多年長未婚的,現在大家鎮守安定府,算是比較穩定是地方,正是說親安家的大好時機。
就這樣,在酒桌上,喬征就跟族長提了張芙蓉想要跟王大水和離的事情,族長礙於喬征的麵子沒有當場反駁,可是也很不痛快,你喬征再是張芙蓉的大舅舅,也不能插手齊家村的事情啊!再者說了,王大水那是多好的後生啊,現在張芙蓉又懷了王大水的孩子,說和離就和離,即便張望久霸道也覺得此事不應該。
其實,胡家村的族長劉文武和張望久的私交還是不錯的。
因為劉永亨的關係,兩個村子又是鄰居,來往那是很多的,就連他們的田地很多都是搭邊的,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很多家都是互為姻親的,哪能因為一個張芙蓉就壞了兩個村子之間幾十年的關係啊!
可是,當張芙蓉找到張望久的書房時,直接說出了他和孫嬌娘的關係,至於張瀚升的出生問題,張芙蓉並沒有提,但也是話裡有話。雖然她語焉不詳,但這更讓張望久抓不到頭腦,不知道這張芙蓉到底還知道了些什麼,也不知道她還有沒有其他佐證。這讓張望久很是惱火,但又無可奈何。
現在的張芙蓉有喬征這位大佛做靠山,不是自己能輕易得罪的。而且這張芙蓉小小年紀,心思如此深沉,也是張望久不敢輕舉妄動的原因之一。
可是,老奸巨猾的張望久答應,他可以幫助張芙蓉和離,但他需要一個保證,因為他怕張芙蓉事後反悔,到時候自己豈不是雞飛蛋打了嘛?他要求張芙蓉說服喬征娶他的小女兒為妻,這樣兩家就是一家人了,利益相關的,才更讓人放心。
張望久的小女兒張家音是個寡婦,今年二十四歲,有一個六歲的女兒,夫家是孟家村的。對於張家音,張芙蓉沒什麼印象,她出嫁時張芙蓉還宅在家裡讀書呢,不過這不耽誤倆人密謀。
而張老漢夫妻也覺得喬征跟張家音挺合適的,雖然張家音是個寡婦,但長相還是很不錯的,二十四歲也算年輕,即便帶個女兒也不算啥,又不是兒子,就是一份嫁妝的事情。而且能跟族長家結親,對於喬征來說也沒有壞處。要知道,喬征也不小了,都三十多了,想找個黃花大閨女很難,所以說,張家音正合適。
後來的結果就是,老張家擺宴為喬征接風洗塵,請來了族長一家,和王大水一家來做客。
因為高興嘛,而且喬征酒量甚佳,為此,老張家準備了很多酒水,就連張族長都為老張家感到高興,還專門把女兒叫回來熱鬨熱鬨,並且都趕去了老張家幫忙。
這很合情合理的,畢竟張芙蓉大著肚子,本來就是回娘家養胎的。可以說,老張家現在就喬老婆子一個人可以乾活,現在多了張家音和孫嬌娘兩個人幫忙,一來顯示族長對喬征的重視,二來也顯得兩家很親近之意。當然,也有讓張家音和喬征相看的意思。
現在王老實一家也知道張芙蓉已經今非昔比了,就連挑剔的邱氏也不敢隨便找茬了,來到老張家後,一直對張芙蓉噓寒問暖的,希望她早日回家。而王大水在外人麵前也是一如既往的穩重周到。
可是這些在張芙蓉眼裡格外諷刺,自己就多了一個當驛丞的舅舅,就能讓老王家改變態度,可見這人是多虛偽啊。尤其是王大水在外人麵前裝的那個樣子特彆讓她感到惡心,世人都是看外表的,誰知道此人內裡是如何不堪的呢?
不過,張芙蓉也很能沉得住氣,對老王家還是一如既往的順從,答應邱氏會儘快回家。還親自給邱氏端茶倒水的,這讓一直在外麵被人輕視的邱氏和王老實很是享用。
作為最高輩份的張族長,自然跟喬征一起被安排坐在了上座,還有主人張老漢和姻親王老實也都在坐在了主坐。而王大水作為老張家的姑爺,則負責給各位長輩斟酒布菜。
而喬氏則負責招待家裡來的婦人,為了照顧張芙蓉,張家音和孫嬌娘就肩負起了給大家盛飯、倒酒的任務,因為喬氏也是一把年紀了,大家又都是族人,沒必要那麼見外。
就這樣,所有人都相談甚歡,一會就酒意漸濃了,而張望久一直觀察著王大水,他知道這王大水沒那麼糊塗,就看他一直掌握著酒量就知道,這人很小心。也是啊,桌上的都是長輩,而且還有一個“位高權重”的嶽家舅舅,也容不得他不小心伺候。
還是那孫嬌娘壞主意多,一看這酒都要喝完了,而那王大水還清醒著呢。於是,她就拿出了手裡的“殺手鐧”醉飄仙。
這是一種迷藥,是花樓裡慣用的一種春藥,加在酒水裡,會讓人更容易上頭,還有助興的作用,平時孫嬌娘在那些族老和張望久身上沒少用。
她趁人不注意時,將小指甲蓋裡的藥粉彈入了王大水的酒杯裡,這時大家都沒注意,因為在那天,孫嬌娘一直忙前忙後地為長輩們捧菜倒酒,就這樣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王大水就著了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