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朵朵香!
安定府最出名的就是府城的天海書院,在石門城已經有上百年的曆史了,是個出過許多舉人進士以及狀元的老牌書院了。據說前一位山長王翰域多年前就曾在京城為官,後來厭倦了觀察傾軋,毅然辭官回家,後受聘於天海書院,後來更是成了這所書院的新一任山長。
而劉永亨要拜訪的這位同窗就是王翰域的後人,名喚海清,字長宇,也是現在天海書院的現任院長。
王海清醉心於教書育人,尤其是對《論語》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在士林中聲望極高。而且此人和他的先輩一樣,對於官場事宜也是毫無興趣,因此,即便他已高中進士,最終還是辭官回到了天海書院任教,至今已有超過二十餘載,其名下的門生故舊不乏一些封疆大吏和朝廷重臣。
隻要王海清看中了劉文成本人的學識,那麼劉文成就讀於天海書院的事情就不成問題。
因此,這次進府城,劉永亨不僅帶了劉文成參見院試時所寫的策論,也帶了他平時比較完整的詩詞歌賦,勢必要奪得王海清的青睞。
對於劉文成,王海清還是很有印象的,畢竟院試才過去不久,當時考試時,劉永亨就曾帶著劉文成拜訪過王海清。當時,王海清就對劉文成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知道這是一個踏實肯學的好後生,但是受見識所限,文采和思路終究還是差些。
但是,如果他能夠走出寶縣,多接觸各地不同的學子,增長一些見聞可能會更好些。不過當時父子二人都無異於府城就讀,而且胡家村的學堂和家裡也離不開他二人,王海清甚覺惋惜。
現在看到老友終於想通了,希望到把兒子送來自己門下,王海清還是很高興的。
對於劉永亨這位舊友,王海清還是比較認同的,倆人都投身於教書育人這一個行業,平時經常有書信往來,而且劉永亨能久居民間,踏踏實實、不求名利,這種品格很值得王海清尊重。二十多年下來,經過劉永亨指導過的秀才、舉人也有十幾個了。
其實要是劉永亨善於鑽營,早就能在安定府謀得一席之位了,就憑王海清的地位,護住劉永亨一家的安全是不成問題的。就是安定府知府殷知禮都得給王海清幾分薄麵,這就是一代大儒的影響力。
結果確如肖石榴預料的那樣很順利,劉永亨一提出自己的請求,王海清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不過還是留下了劉文成的書稿,這更利於王海清向其他夫子推薦劉文成。因為,作為一個山長,王海清是不可能專門指導劉文成的,他加入的班級自有相對應的夫子,除非這劉文成驚豔絕倫,那王海清到可收為名下,成為自己的弟子,但很顯然,劉文成的才學還不足以達到這一點。
劉永亨也很高興,就對老友說出了家裡出現的問題,劉永亨知道劉永亨也是個老實人,而且一直在鄉下任教,還單純的很,對於很多汙穢都沒有免疫力,因此直接建議他來到安定府好了,自己還能看護一二。以劉永亨的才學,即便無法進入天海書院,進入一般的學堂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件事情也讓劉永亨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這次要不是兒媳婦精明,早早做出了防範,沒準自己家就名譽掃地了,經此一事,他也跟劉韓氏一樣,對肖石榴更加信賴了。
因此,他沒有貿貿然地答應王海清,說回去商量一下,畢竟他名下還有一個學堂需要安頓,不能說走就走的,對此,王海清很理解,對於自己的學堂,倆人都有同樣的情節。
劉永亨的事情很順利,而李管家的事情則需要多做比較,他不能妄下決斷,一切都需要肖石榴的定奪。此次,隻是依照肖石榴的意思,聯係了幾家牙行,收集了一些府城鋪子跟宅子的信息。留下李管家繼續打探行情,其他人都跟著劉永亨回家去了。
就這樣,劉文成答師宴過後一個月,劉文成就將學籍遷到了天海書院。
而在三個月後,劉永亨也以老友相邀為借口向劉族長請辭,將胡家村的學堂托付給了寶縣的另一位老秀才。
同時,老劉家繡坊的管事之職,由林娘子轉給了劉氏族長的長媳汪氏,為老劉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張半夏擔任二管事,王小花則被劉韓氏帶去了府城。
就這樣,老劉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舉家遷往了安定府,讓一直對老劉家注意著的張芙蓉和張瀚升目瞪口呆,不需要躲這麼快吧?
當劉文成就讀於天海書院時,張瀚升隻恨這劉文成運氣好,而張芙蓉也覺得這劉文成也是運勢逆天了。可是當老劉家舉家搬遷的時候,張芙蓉就覺得此事不簡單了。猜到應該是老劉家猜出來什麼了,覺得不安,才會選擇多一事不如躲一事來的容易,這才選擇避讓的。
既然人都跑去府城了,張芙蓉也就隻能放棄了,至少目前她的能力範圍也就僅限於寶縣了,至於以後,還要看大舅舅的升遷情況了。
對於老劉家,王老實一家就尤為感激,自從女兒跟在劉韓氏身邊,不久就學到了很多東西,還給家裡帶來了很多好處,至少村裡人對他們家客氣了好多。而且以老劉家的為人,以後勢必不會虧待了自己的閨女,因此夫妻二人一直叮囑王小花要聽話、有眼色,千萬不要懶惰,以後有機會了,彆忘了家裡還有兩個哥哥呢。
對此,王小花很是無奈,自己也才十一歲,是劉奶奶仁慈,喜歡自己機靈,願意收自己為徒,自己的手藝還差得遠呢,其實到現在為止,王小花都不知道劉奶奶為什麼要收自己為徒。
她知道自己是比一般的女孩子想得多一些,那不過是因為自家沒人,爹娘哥哥都靠不住,而唯一厲害的大哥又離家出走了,自己沒辦法才挑起家中的擔子的。
王小花心裡清楚,為了教她,劉奶奶耗費了多少心血。
首先自己不識字,現在每天都跟著雙胞胎身邊一起啟蒙,要知道那雙胞胎才三歲多,自己都十一歲了,而且自己所有的筆墨紙硯也都是老劉家的,她很不好意思的,好不好!
家裡人不說為老劉家做些什麼,還讓自己找機會拉扯一下倆哥哥,這要求爹娘就不覺得很過分嗎?爹娘怎麼好意思提這種要求呢?真是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