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書中的幻界其實還不能算高維空間,而僅僅是“路上”。
所以我們說的故事其實是“路上”的故事,路的儘頭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知道的人都在上麵看著我們,就像我們看忙忙碌碌的螞蟻。
人是很渺小的,沒那麼神,在大自然麵前,人和螻蟻沒什麼區彆。
“神仙”不是修來的,如果真的有的話,那也一定是大自然把你選出來的。
“物競天擇”這句話某種意義上是對的,關鍵就在那個“擇”字。
人與螻蟻,都在“天擇”之下競爭,生與死都是“天”的“擇”。
你相信螞蟻發呆能成仙嗎?螞蟻不能,你同樣也不能。
這就是佛祖參悟的“眾生平等”,耶穌參悟的“人生而自由”。
本質上說的,都是“你和螞蟻沒什麼區彆”。
世界上最早的考古發現是埃爾卡斯蒂略洞穴(caveofelcastillo),年齡超過40,800歲(約公元前38,000年),地點在西班牙坎塔布裡亞uentovies的ontecastillo。
1976年,瑪麗·利基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萊托裡地區大約400萬年前沉積下來的火山灰層中發現了顯然是兩足直立行走的人科成員的足跡,其中有成人的足跡,也有小孩的相對比較短而寬的足跡。這是最早的人類足跡。
人類存在也就四百萬年,而地球已經存在45億年。
人類的曆史還不到地球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說,在漫長的地球曆史上,有1000次以上的機會誕生至少不低於人類文明的文明,一定會有高於現有人類文明的文明形態存在,以某種方式積澱和傳承下來,至少以我們現在的認知,還搞不清楚傳承的方式而已。
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近百年來人類的科技和文明進步速度超過了以往400萬年?
換個說法為什麼人類的進步會集中在最近一百年這不到萬分之一的時間?
變化是突然發生的。
不可能是“進化”,進化需要漫長無比的時間。
也不可能是“學習”,學習同樣需要很長的時間,還需要有足夠的學習對象。
隻能是“傳承”,就像突然撿到一本秘籍,人類瞬間變得異常強大。
究竟是撿到秘籍還是有人在這個時候把秘籍給了你?秘籍是哪兒來的?為什麼現在才給你?
這就是“神佚物”的理論基礎。
神佚物說到底也隻是工具,是積澱了“傳承”的工具,人之所以能夠站在生物鏈的頂端,就是因為人能使用工具。
所以如果有“異能”、“技能”或“神通”存在的話,一定是“工具”賦予的,而不是人本身“修煉”出來的。
以上觀點散見於書中的故事,這裡特意拎出來說一下,以正視聽。
每一本書都有一個底層邏輯,這是在動手之前就想清楚了的。
這本書本質上是一部實驗性作品。你可能已經發現,一段時間寫作風格會有所不同。
我每天的日課中必須要做的事就是閱讀經典,有所得就會訴諸筆端。
比如讀了莫言有所感悟,就會不自覺地用他的方法去寫一兩章。讀了希區柯克,或許又會用他的方式去講下一個故事。
這種方法有點像書法創作中的臨帖,今天臨了王鐸,寫出來的作品就自然而然會有些怪力亂神,明天臨了王羲之,筆下就一定會嫵媚多姿。
其實這種方法也源自王鐸,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一日臨帖,一日應索”。即便晚年成了大家,也依然如故,持之以恒。
書中一定會有謬誤錯漏和不儘人意之處,請在閱讀過程中不吝指出,在全書完結之前都可以改。
信筆所之,想到哪寫到哪。
想說的說完了,就此打住。
感謝您的陪伴,接下來會越寫越好的。
唐十翼。
2024年1月23日,成都,府南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