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遼東從軍行!
“嗯,這是啥?”楊林看著工匠領班揭開紅布露出投石車和弩炮時,不禁發出一聲疑問。
隻見投石車和弩炮從上到下被絲綢一層層的纏繞包裹著,上麵綴著各種顏色的花朵和絲穗,遠遠望去光彩奪目。就跟要出嫁的新娘一樣靚麗。
原來工匠們領會錯了楊林的意圖,以為他年紀輕玩心重,設計這兩樣武器就是用來消遣玩樂的,便花了不少心思進行裝飾。雖然裝飾做的漂亮,但其他方麵都是嚴格按照圖紙製造,也就說它們是真正的武器。
楊林被工匠們弄得哭笑不得,但也不能出言訓斥。誰讓自己當初沒告訴他們實際用途呢。
打造出來的投石車分輕重兩種,一種是身材高大彈道成弧形的“回回炮”,也叫配重式投石車。其配重塊重量多在後世的四噸至十噸之間,靠絞盤將其升起。發射彈丸的炮梢一般長八米,可將百斤重的石彈輕鬆拋出千步之外。
楊林並沒有把回回炮設計的那麼高大,而是把它縮小了將近一半的尺寸。畢竟以後是火器時代,這種過時的武器隻不過是自己的權宜之計。尺寸雖然小了,但是相應的裝填和操作也快了很多。其威力對付後金這樣的蠻族那也是夠用。
另一種投石車是較為輕便的“野驢炮”。這種投石車也增加了機械卡簧和配重扭力簧,減少了裝填時間並增加了射程。
投石車的彈丸分為泥丸和石丸兩種。泥丸多為黃泥丸,可以就地取材無窮無儘,就是製作和晾曬費點時間。不過要是大規模製作可以彌補這個不足。
根據《守城錄》記載,泥丸一般五六斤重,命中頭胸等要害可讓人當場斃命,命中四肢可致人骨折筋斷喪失活動能力。並且落地後摔得粉碎,讓敵軍無法反擲回來。
而石丸多用於重型投石車,需要特意開采石頭收集運到城中來,並進行打磨。這對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是一項很費時費力的工作。但是殺傷力要比泥丸大的多,普遍用來摧毀敵方建築和大型器械。
而弩炮則是在宋朝床弩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同樣增加了機械卡簧和扭力簧,並安裝了輪子。這樣一來它的裝填速度和靈活性就大大增加了。
接下來工匠們為楊林和熊廷弼等人演示投石車和弩炮的威力。他們先拉來回回炮,裝填上五六十斤重的石丸。爾後一拉絞盤索繩,吊在半空的配重塊急速下落,隻聽得“嗚”的一聲悶響,石丸一下子被拋向天空,眨眼間就落到了六七百步之外,將地上砸出一個足有三尺多深的大坑。
“好大的威力、好遠的射程!”邢雲衢等人一陣歡呼喝彩,就連熊廷弼也是暗自點頭稱讚。
接下來試驗“野驢炮”。這種投石車起源於歐洲,整體形狀前低後高。便於隨軍攜帶,具有野戰能力。因為慣性原因,發射彈丸時後麵的支架會彈起來,就好比馬尥蹶子一樣,所以有了這麼個不高雅的名字。
它屬於輕型投石車,發射的彈丸一般都是拳頭大小的鵝卵石。這種石頭在河邊隨處可見。並且射速極快,多用於打亂敵方步兵陣型,殺傷力和威力一般。
因此楊林對它進行了改進,在儘量保持射速和射程的基礎上,他增大了它的體形和尺寸。不僅可以發射拳頭大的鵝卵石,還可以發射四五斤重的泥丸,射程大概為三百五十步,約為後世的二百七八十米。
工匠們一頓操作,隨著“嗡”的一聲響,四五斤重的彈丸準確命中遠處的靶子,引得眾人一片喝彩。原來這投石車上安有照門和刻度尺,能提高它的命中率。
工匠們將投石車撤下後,又在三百步開外豎起二十多塊木板,呈縱向排列。這些木板寬五尺、厚三寸,前後間隔三步。不用說也知道這是為試驗弩炮樹的靶子。
弩炮發射的不是彈丸而是以鐵為翎的長矛,彈道平直初速很快。隨著木屑飛濺和一片塵煙四起,它一下子就擊穿了十幾塊木板,威力比較大。
接著工匠們將木板挪到百步之外,給弩炮弦上裝上一個皮兜,裡麵塞上數十支羽箭,一拉機簧發射出去。隻見數十支羽箭飛到半空中一下分散開來,就好比後世散彈槍打出的散彈一樣,密密麻麻釘在做為靶子的木板上。這種箭在宋朝時被稱為“寒鴉箭”,意思是說這些箭好比烏鴉群一樣密集,讓人難以防禦。
楊林向熊廷弼解釋了為何要打造投石車和弩炮,重點說明了它們的用途。並請他為投石車和弩炮命名。
熊廷弼知道楊林這是缺少火器,沒辦法才打造這些過時的武器,心中不免一陣愧疚。本想拒絕並斥責他兩句,不過還是忍住了。便道“投石車和弩炮古已有之。如今你要用它們與建虜作戰,用途明確。那麼投石車就叫‘鎮虜飛車’,弩炮就叫‘破虜飛弩’吧。”
楊林聞言大喜道“多謝大人賜名!”
工匠們很好奇熊廷弼等人的身份,但是見楊林陪著有說有笑就知道來曆不一般,也就不敢說什麼了。
邢雲衢在一旁道“楊兄弟,雖然我不懂兵事,但還是看過幾本兵書。書上說投石車的射程最遠不過兩三百步,為何你造的這兩種投石車卻能打這麼遠?”
楊林一笑道“主要原因是我改進了扭力機簧和配重塊,增加了發射時的力道;二是書上寫的東西不能全信。就如這投石車,沒有火炮之前這是大殺器。如果把威力射程寫的那麼詳細準確,萬一被不軌之人利用,你說當時的朝廷會睡得著覺嗎?”
邢雲衢略微思索了下,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
工匠們並非隻打造了投石車和弩炮,還有拍杆、震天雷、叉杆、飛鉤、夜叉擂、柳條大盾等守城武器,也都一一演示給眾人看,不時的獲得一片叫好聲。
等從匠作坊出來已是午時了,楊林陪著熊廷弼等人簡單吃了口飯又趕往他處巡察。包括馬市、居民區等處也去了,目的就是要看看百姓們的狀態。
熊廷弼隨意找了幾名路人詢問,對今後可能發生的大戰是否擔憂害怕。結果這些人回答害怕和擔憂是有的,但是為了保衛家園,和那些韃子拚命就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一問這話是誰說的,都說是備禦大人鼓舞大家時說的。
熊廷弼看著旁邊有些尷尬的楊林,隻是微微一笑,沒有說什麼。
與此同時,化妝成戲班子夥計的王一屏和戴集賓也來到了靉陽。他們趕著幾輛馬車,頭兩輛車上拉的是女戲子和老師傅們,後麵的車拉著行李、樂器和幕布等物。整個戲班子能有三、四十人,一路走來很是引人注目。
說來也巧,今日在城門帶班當值的正是巴來紮西。離的老遠他就看到了這個戲班子。他現在能簡單的說幾句漢語,便帶人上前盤問。
王一屏和戴集賓雖然化妝成了夥計,袖著手低著頭目不斜視,生怕被官兵看出破綻。但是他們安插進來的手下可沒這麼小心,不僅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四處張望,而且還不時的說笑上幾句。
應該說巴來紮西眼睛很毒,腦子也好使。他覺得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有個江湖藝人賣藝吃飯很正常,但是這麼大一個戲班子能四處賣藝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而且當中有些夥計身材壯實麵色紅潤,根本就不象是跑江湖賣藝的藝人。他們麵對盤問時竟然毫無懼色,這與上前應對自己的戲班子班主形成鮮明對比。心裡頓時就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再三盤問之下,這些人的回答滴水不漏沒有破綻,甚至當著他的麵還唱上了一段二人轉,以此證明自己確實是唱戲的無疑。
巴來紮西見問不出什麼,而且人越聚越多已經影響了出入城門的交通,便隻能放行。可他還是感覺那裡不對,便派人暗中監視這個戲班子的一舉一動。
王一屏和戴集賓蒙混過關後長舒了一口氣,慶幸對手下們的演練沒有白費,否則麵對巴來紮西的詳細盤問非得露餡不可。他們領取了通行證,在官兵的引領下進了城。隨後落腳在熊廷弼等人入住的安福客棧。
現在住在安福客棧的隻有熊廷弼的幾名護衛,他們主要負責看護行李和馬車,其他人都住在軍營。
在這個年代看戲是最大的一種娛樂消遣方式,甭管什麼戲,聽上那麼幾段總會讓人渾身都舒坦。這幾名護衛便上前與戲班子老板攀談拉關係,希望等演出時能占個好位置少花些票錢。
戲班子老板姓孟,年紀都快六十了,胡子頭發都白了,對誰都是恭恭敬敬的樣子。用他的話說咱是賤籍,為了討口飯吃天大的委屈也得咽下去。
孟老板的姑娘孟若芳,二十七八歲,是整個戲班子的台柱子。可惜自落入後金之手後便命運多舛,不管官職大小,誰都能糟蹋一番。
她落入王一屏和戴集賓的手裡後更是悲慘,夜夜被強暴折磨。如不是她爹反複開導她以戲班子所有人的性命為重,她早就尋了短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