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馬牆是靉陽城防工事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挫敗後金軍利用漢民攻城最直接的原因。正是有了這道屏障,隱蔽在這裡的官兵才解救了眾多漢民。
因為後金軍這次攻勢凶猛,這裡隱蔽的官兵早已提前乘坐吊籃回到了城上。不過他們在臨撤離時,在羊馬牆內部儘可能多的埋設了炸炮。
炸炮這種原始的地雷在兩次靉陽守城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對後金軍起到了極大的震懾效果。以致於後金軍嚴令各旗要小心謹慎,避免誤入炸炮埋設區域。
自上一次巴雅喇圍攻靉陽失敗後,楊林就下令大量製造炸炮。同時還向沈陽的經略府、遼陽的都司府申請補充炸炮。所以現在靉陽明軍就裝備了這兩種不同機構生產的炸炮。
冷兵器時代如果一座城池能冶煉打製兵器和生產工具,那麼這就是最原始的“工業生產能力”。不管是打仗還是生活都有保障。所以楊林下令製造的炸炮原料都來源於靉陽自己的鐵礦,並且直接在城中進行冶煉製造。
楊林製造的炸炮得益於“顆粒火藥”的技術,在同等裝藥量下它比同類的炸炮威力更大。而且在外殼上象後世手雷那樣刻有一道道凹槽,引爆後更致命。點火裝置雖沒有後世地雷那麼先進和靈敏,但基本原理差不多。用來對付後金軍這種蠻族軍隊絕對夠用。
另一種炸炮就是明軍中普遍裝備的,也就是都司府和經略府提供的炸炮。它們的威力要比楊林製造的炸炮小得多。而且因為貪腐的問題,這種炸炮的啞火率也是很高的。楊林當初能利用這種炸炮嚇退哈拉布哈的追兵,應該說運氣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當時有一枚炸炮沒響,估計也就沒有今天他能指揮靉陽守城戰了。
後金軍的“撞錐”撞擊力相當不錯,而且分量輕。有的小隊隻是幾下就把羊馬牆鑿出了缺口。其他後金軍見狀一聲呼哨,滿是興奮的開始向裡麵衝。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連綿不斷的炸炮爆炸聲。
一股股煙柱在羊馬牆內接連而起,連帶著殘肢斷臂和泥土積雪四下飛散,土地也很快被染成了黑紅色。但是後金軍一如既往的猛衝不退,他們踩著同伴的屍體頑強的把雲梯架上城頭,接著就攀援而上蟻附攻城。
還有部分後金軍扛著“撞錐”衝到城牆下,先是用長矛在頭上搭起簡易的戰棚,以保護自己不被城上的投石所傷,然後找到認為比較薄弱的地方,喊著號子用一下下猛烈撞擊城牆。
這個時代的城牆基本上是夯土外麵包上一層磚,看著是相當雄偉結實。但外麵的那層磚石遭到破壞,裡麵的夯土城牆就很容易被敵軍刨鑿坍塌。這也是後金軍為啥拚了命也要用攻到城牆下的重要原因。
“敵軍在這
守城明軍立刻注意到了這些後金軍的破壞行動,立刻調集了人手過來。隨著一聲急促的大喊,滾燙的瀝青頓時從城頭傾倒下來。這些瀝青不受簡易戰棚的阻礙,直接倒在那些扛著“撞錐”正奮力破壞城牆的後金兵頭上。隻見一陣青煙和慘叫聲響起,伴隨著一片惡臭彌漫在空氣裡。後金兵頓時被燙的四下亂竄痛苦掙紮。
被燙傷的後金軍痛苦不堪,撕心裂肺的吼叫著。甚至有的後金兵一頭紮進護城河的冰窟窿裡,希望以此減輕身上劇烈的燙傷痛苦。還有的後金兵被瀝青淋了一身,在劇痛之下喪失理智,抓住身邊的人死死不放,張嘴就猛烈撕咬。
沒有渡過護城河的後金軍為掩護已經衝過河的同伴,冒著隨時被城上箭矢射中的危險,與上午時一樣拚命射箭壓製城頭明軍。在他們的掩護下,不時的會有扛著“撞錐”的後金軍衝過了護城河,找好位置後開始瘋狂撞擊城牆。
也許是後金軍的運氣好,或者是他們的力氣夠大。這些後金軍的破壞行動很快見到了成效。隻見有兩隻“撞錐”隻是撞了三四十下,城牆外層的磚石先是出現了裂紋,又被撞擊了十幾下後磚石脫落,接著就發生了坍塌。城牆上的戰棚和平頂牆也跟著發生傾斜。伴隨著一陣塵土和磚石滾落,露出了裡麵的夯土城牆。
後金軍的人數太多了,扛著“撞錐”撞擊城牆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但是城上明軍還是在最初發生坍塌的地方增派了兵力。隻見他們迅速調來兩架“狼牙拍”,準備砸毀後金軍的“撞錐”。可是還沒等他們架設起來,後金軍竟然在夯土城牆上迅速開鑿出了數行腳窩兒,打頭陣的幾名赤膊上陣的後金兵叼著鋼刀幾下就攀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