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來1992!
說韓鬆林好大喜功也好,好奢侈也罷,反正韓鬆林就覺得,要辦一個大學就得要足夠的大。
大到學生在學校裡麵走上一圈,就能夠當鍛煉身體。
韓鬆林記憶挺清楚一次經曆,路過某所高校的校區,車開了好久時間,怎麼都還沒有出這所學校的範圍?
一查,人家占地17000畝。
當時真的覺得,這學校也太大了,開車都得要十幾二十分鐘。
“李老,對於星辰大學,你有什麼想法嗎?”
李光南“這麼些年時間,我也算認識一些人,我會試著邀請一些人到星辰大學來任教。”
星辰大學的待遇如何,李光南根本就沒有說,相信韓鬆林不會給一個差的待遇。
“對於星辰大學教學崗位上麵的設置,我有些想法。”
李光南下意識的皺了下眉頭,然後很快就舒展開。
有的人,覺得韓鬆林高中沒有畢業就去當兵,認為韓鬆林屬於一介武夫什麼的。
很多企業老板,為了讓自己顯得有文化一些,就喜歡去報考上一些什麼班。
在學曆上麵給自我提升一番,什麼高級經濟師,工程師,ba之類的。
韓鬆林一個都沒有去搞。
在韓鬆林的簡介上麵,因為他學曆有點低,宣傳上麵都不寫學曆。
另外韓鬆林也不準拿以前參軍的經曆做什麼主動宣傳之類的。
“星辰大學不以教師發表多少篇論文作為升職評選的主要依據。”
作為高校教師來說,科研能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可如何來表現自己的科研能力呢?
那就論文。
甚至一些高校,直接就唯論文論。
不在某些期刊上麵發表上足夠的論文,那麼升職加薪就和你沒有關係。
事實證明,如此搞問題很嚴重。
之前某個時期,各種大師湧現,原因是什麼?
整個社會對知識的重視,難道現在不重視嗎?
那麼為什麼說,現在培養不出大師?
“想要升職,會進行一個多緯度的評分,從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學生喜愛度等等。”
韓鬆林說著,不由停了下來,因為他發現,想要去評價一個人,以數據的方式來評價一個人,難度還真的不小。
可在人類社會當中,必須得要有一套評價的標準。
“能力,星辰大學不能夠出現草包教授。”
“想要成為星辰大學的教授,必須得要經過評議才行。這個評議,隨機抽調星辰院士和學校教授來組成,整個評議團人數在九人。每年的六月份,進行教授評議。”
“成為教授之後,也不是說就終身製的。”
李光南下意識的就反對“老板,廢除教授終身製,這對大家的積極性打擊會很大。”
韓鬆林不由眉頭輕皺,他倒不是要反對教授終身製這個東西。
可高校當中年齡越大的教授掌握著越多的科研資源,而資源這東西,是有限的。
做科研,最佳的年齡段可不是六七十歲的時候。
是25到45這個年齡段。
至於說外國那些六十多歲還很牛的科研大牛,一個是幸存者偏差,另外還得要看人家背後的團隊。
說不定,成果不是他做的,是他的學生做的,然後名在他那。
彆以為就國內會如此搞,外國人才是這方麵的鼻祖。
比如說發明大王愛迪生,愛迪生一生有2328件發明,1000多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