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鄭經一大早從安平鎮的王府出發,接近午時才到達演習地點。跟著鄭經來的人還挺多,鄭聰和馮錫範自然在列,毛淵明和薑承誌也被鄭經拉了過來,連同王府的侍衛、兵部的官員,熙熙攘攘有三十多人。
陳繩武和項紹寬帶著侍衛們列隊迎接鄭經,然後安排眾人上山,在帳篷中落座。帳篷一共三頂,朝著演習場的一麵敞開,鄭經帶著鄭聰、馮錫範等人在中間落座,陳繩武、鄭克臧和項紹寬、呂憲華等軍事組的人在左側,毛淵明、許緯辰、薑承誌和兵部的幾個官員坐在右側,王守禮一如既往地在鄭經身後侍立。待眾人坐定之後,陳繩武立刻命人擺上酒宴,鄭經等眾人一路而來,還沒吃午飯,現在正好邊吃邊看。
按照項紹寬安排的流程,金漢臣和伊達宗勝在沈誠的帶領下,來到鄭經麵前聆訓。金漢臣之前被調任世孫親兵鎮協標,就有些惹人非議,這一次讓他領隊參加演習,是項紹寬授意鄭克臧特地安排的,意在給金漢臣一個露臉的機會,壓服眾人之口。鄭經則是板著臉,先對金漢臣一番訓斥,大意是上次兵變的事情沒有責罰他,這次操演是給他機會,若是有所閃失,一定重罰。金漢臣隻能是唯唯諾諾地遵令。
伊達宗勝就不一樣了,雖然是流放到東寧的犯人,鄭經卻一向當他是客人。在毛淵明說服了伊達宗勝為朝廷效力之後,更是賞賜了衣物、馬匹、佩劍等等。現在伊達宗勝上來行禮,鄭經非常客氣地站了起來,繞過桌子走到伊達宗勝麵前,溫和地說道“伊達將軍辛苦了,連日整訓兵馬,想必頗為操勞。這次操演有些急,若是士卒尚未訓練精熟,也不必在意勝負。”
薑承誌趕緊站了起來走上前去,將這段話翻譯給伊達宗勝聽,伊達宗勝卻是非常倔強地答道“一定會讓王爺見識武士們的勇氣。”
鄭經聽完薑承誌的翻譯,哈哈大笑,連聲說好。許緯辰和毛淵明坐在一處,輕輕地說道“鄭經今天看上去好像精神不濟,走路似乎有點飄。”
毛淵明聽了一皺眉頭,說道“是啊,我也發現了,你覺得是怎麼回事?”
“不知道。”許緯辰也隻能搖頭。
陳繩武見鄭經訓話已畢,便到鄭經麵前請了令箭,引著金漢臣和伊達宗勝走下小山,大聲宣布操演開始。
操演的第一部分是閱兵,世孫親兵鎮在前,倭兵鎮在後,一隊一隊地從山前通過。兩支隊伍的反差很大,世孫親兵鎮經過軍事組幾個月的訓練,步伐整齊精神飽滿,雖然不會像現代閱兵那樣走出方方正正的隊列,但看上去已經相當的賞心悅目,觀禮台上的眾人不斷地叫好。倭兵鎮則不然,隻是鬆鬆散散地走動,看上去也沒有什麼神采。馮錫範和坐在鄭經旁邊幾人竊竊私語,都在說倭人氣勢不如漢人。
許緯辰見馮錫範側邊坐著一個不認識的人,便悄悄問毛淵明“那個人是誰啊?”
“董騰,董太妃的侄子。”毛淵明低聲回答,“聽說,他之前一直是負責從中原走私貨品的事,順帶為董太妃采辦私人用品,所以很少在王府看見他。”
“原來是皇親國戚。”許緯辰喃喃地說著,又仔細打量了一番董騰,感覺這個滿臉橫肉的中年人不但市儈氣很重,而且不似善類。
方隊很快都走完了,兩鎮士兵分開左右兩側站立,中間空出了大約三十丈寬的地方,開始第二場操演。
首先是射箭。沈誠帶人在中間空場的遠端放上了十個箭垛,操演雙方各出五人,在山腳下距箭垛百步的地方射箭。陳繩武起身給大家介紹,規則是每人發五箭,總計一方二十五箭,命中靶心多者獲勝。
待陳繩武一聲令下,眾人屏息凝神,隻管看士兵們的表現。
射手們聽到命令,紛紛張弓搭箭,“啪”、“啪”聲響起,射出的箭直飛箭垛。兩邊挑出來的射手,自然都是各自當中的高手,多數箭矢都射在了箭垛上,隻有少數幾箭射偏。
觀禮台上的人能看到是否中垛,但看不清究竟是否命中靶心。等沈誠統計完畢,飛奔到山下,向著山上大喊“倭兵鎮五人,十八箭中垛,十一箭射中紅心;世孫親兵鎮五人,二十箭中垛,十二箭射中紅心。”
“好!”山上山下響起了一片喝彩之聲。鄭經哈哈大笑,吩咐道“兩邊都射得好,都有賞!”
接下來是徒手格鬥。兩方各出十人,徒手摔跤。這一場比上一場更無懸念,倭兵鎮的日本人比起對手要明顯矮半截,徒手格鬥身材體重是第一位的,技巧稍加訓練便不會吃虧。十組對搏,竟有七組日本人三兩下之間便敗下陣來,剩下的三組之中,又有二人堅持了一會兒,也敗了下來。最後日本人總共隻贏了一場,顯得頗為尷尬。
比賽不精彩,台上的喝彩聲也寥寥無幾,還是鄭經發話,讓王守禮也賞了兩方士卒酒肉,氣氛才重新活躍起來。
第三場是劍術比試,兩方仍是各出十人,手持木劍,身穿畫了靶心的紙板甲,以擊中對方身上的靶心為勝。倭兵鎮已經連輸兩場,伊達宗勝的臉上也有些掛不住,把親兒子伊達宗興也派上了場。
比起劍術來,場麵比之前的更加好看,雙方你來我往,嘴裡的呼喝聲和木劍的擊打聲此起彼伏。日本浪人彆的方麵不出色,在劍術方麵還是有些鑽研的,而且日本劍術的套路和中原又大不相同,世孫親兵鎮的劍士們明顯有些不適應,幾個回合下來,已經有三人被擊中落敗。
剩下的七組對決更加激烈,山上的眾人都紛紛站起來觀看,山下的士兵也喝彩聲不斷。世孫親兵鎮的的劍士們慢慢有些適應之後,贏下了兩局。不過,日本浪人一心要取勝,拚得很凶狠,在剩下五局之中又贏了三局,反倒是特意派上場的伊達宗興沒能獲勝。
終於,日本浪人以六比四的比分,獲得險勝,扳回一城。倭兵鎮的這一場勝利,無傷大雅,卻提振了大家的興致,山上山下又是一片叫好聲連綿起伏。
三場比試結束,接下去就是重頭大戲實戰對抗。
實戰對抗是雙方各出五百人,都不著盔甲,持木棍對抗。雙方在場地中央列陣,各自身後有一條石灰劃出的線,隻要將對方全員擊退到石灰線之後便是獲勝。
開始之前,金漢臣還特意跑上山,請鄭克臧和項紹寬指示。鄭克臧年輕氣盛,要求金漢臣“必須取勝”,項紹寬則囑咐金漢臣,倭兵鎮日後還有大用,不能傷了和氣,注意不要傷人。金漢臣一一應承,然後趕緊下了山。
陳繩武見雙方準備就緒,就在山上揮動旗幟,下令開始。雙方士卒在軍官的指揮下,向前衝鋒,很快就激烈交鋒起來。
五百人級彆的對抗,比起單打獨鬥就要壯觀許多,小組配合、突破包抄等戰術施展出來,看上去更有趣味,不似剛才的一味好勇鬥狠。
接戰初時,雙方相互膠著,都難以撼動對方。金漢臣手持木劍,在隊伍後方來回走動,大聲發號施令。伊達宗勝則是日本武家作派,坐在一個小馬紮上,拿著扇子指點江山,看上去倒是鎮定自若,就是不知道內心是否也同樣平靜。
戰鬥持續了十來分鐘,日本浪人訓練配合程度低的缺點就顯示了出來,陣型一旦因為對方的衝擊而潰散,就無法再重新組織。五百倭兵眼看隻有一半還能保持隊形,其餘四散退開,難以重新組織起來。
金漢臣見形勢大好,揮動著手中的木劍,大喝一聲“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