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陸希星又米老鼠式地笑了起來,得意地說道“南宋開慶元年,元憲宗蒙哥汗率領大軍圍攻南宋合州釣魚城,遭到城中宋軍守將王堅抵抗,久攻不下。於是蒙哥汗改為圍城,想要困死釣魚城內宋軍,結果宋軍早有準備,在城中囤積了十年之糧。一天,王堅命人將重三十餘斤的鮮魚兩尾及麵餅百餘張拋給城外蒙軍,嘲笑城外蒙軍缺糧。這一計果然刺激了蒙軍的神經,蒙軍被迫改變策略,再次猛攻釣魚城,結果蒙哥汗在攻城時中流矢而亡。”
“我明白了,給李之芳送幾船糧食,就是告訴他我們糧草充沛,不怕他來攻打杭州。”鄭克臧一臉認真地說道。
“不止於此。還要告訴李之芳,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護他自己的糧道,所以衢州一定要守住。”項紹寬又補充說道,“不過,雖然我們可以這麼做,但是李之芳這個人會不會鋌而走險,仍是未知之數。還得考慮一下,如果李之芳非要想收複杭州,他會怎麼做?”
劉國軒點了點頭,指著地圖上的地形說道“李之芳若是要奪回杭州,無非兩條路,其一是順蘭溪而下,進入錢塘江,從富陽縣方向而來。另一條是由金華府走陸路到紹興府,從蕭山縣方向而來。”
“走陸路的話比走水路要慢不少,李之芳應該不會選擇陸路。”呂憲華說道。
“會不會都要防一下。按照那個王千總所說,錢塘江上遊富陽縣和錢塘縣交界處有個錢塘水師營的營地,正好可以派林升帶他的戎旗二鎮去那裡駐守,如果清軍從水路來犯,就能第一時間知道,我們從江麵上增援也方便。”項紹寬分析道,“主力休整幾天之後,再渡過錢塘江,攻取蕭山縣和紹興府,這樣一來,杭紹甬三郡就儘在我軍之手,杭州的南麵防禦也有了屏障,朝廷也算是在中原站穩了腳跟。”
“是啊,如此一來,寧波府與杭州府之間,就可以通過浙東運河運送物資,雖然沒有海上運輸速度快,但安全得多,而且沿岸有大量民夫可以調動。”陸希星一直管著大軍的供應,對運輸非常在意。
“還有,我們現在占地多了,處處要留兵駐守,還要再發動下一步的進攻,兵力就會捉襟見肘。”呂憲華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是不是應該把船隻派回東寧,運送剩餘的部隊來杭州?另外,日軍的第二批軍隊,是不是也應該請他們增援過來了?”
項紹寬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日軍的後援部隊就請島津久治閣下派船回去聯絡一下。至於東寧的援軍,我之前是有兩樣擔心,一來是東寧正對著福建,耿精忠是個卑鄙小人,難保他不會趁虛襲擊東寧,需要在東寧留一些兵力確保安全;二來是清軍如果強力反攻,導致杭州失守,我們還需要這些船從海上撤退。不過現在看來,這兩樣擔心都有些多慮。”
“是啊,耿精忠現在正和塞白理、李之芳激戰,一時不會顧及東寧,而杭州城現在暫時也是安全的。”呂憲華也表示讚同。
“不過,根據圖喇家眷的口供,圖喇其實在自殺之前已經重病纏身,早就上奏康熙遣人自代,康熙也已經批複,派遣滿洲鑲黃旗都統拉哈達為鎮東將軍,從兗州帶兵過來替代圖喇。兗州在山東,離杭州很遠,但也不能不作準備。”許緯辰補充道。
“要是這樣,那就更要抓緊把船隊派回去,我們現在需要援軍嘛。”項紹寬終於拍板說道。
“對了,萬宏將軍身死國事,是此次登陸作戰以來第一個陣亡的將官,應該賜祭贈爵。”許緯辰站了起來,慢慢地踱到了鄭克臧的身邊,“萬宏將軍從國姓爺時代起就在軍中效力,一度署理殿兵鎮,怎奈一向功過參半,始終沒有做到統領。本次攻打寧波、杭州兩地,有陷陣之功,本來可以晉升協統,可惜為八旗兵所害……”
“那萬宏將軍下葬之日,我以父王之名,到他靈前致祭吧。”鄭克臧知道,自己監國世孫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在這些嚴肅的場合行禮。
許緯辰點點頭,繼續說道“去年在東寧的時候,軍機處擬了《武將勳臣爵位條例》,給王爺過目,王爺說好,世孫也看過吧?大明原本的勳臣爵位,隻有公侯伯三級,級彆過少,惜授則無以鼓舞軍人勇武之心,濫發則難收獎勵忠勤之效。所以,新的《武將勳臣爵位條例》設七等十八級,好鼓勵武將忠勇殺敵。萬宏將軍生前的官銜是都督僉事,敘功敘恤,加贈三級為一等子爵。”
這一番話說完,在場的諸將都大聲表示許緯辰的提議十分允當。一等子爵在七等十八級爵位體係中,位於第五等十一級,比萬宏生前的實際地位要高一些。
項紹寬當然知道,萬宏如何追授爵位,不隻是他一個人的哀榮,更關係到全軍對《武將勳臣爵位條例》的信心。
七個月前,也就是永曆二十七年臘月,軍機處專門召集眾將開了一次座談會,會議的目的是進行軍階和爵位的改革。當時毛淵明在會上發言,指出大明爵位製度有“級彆過少”這個致命的缺陷,導致鄭軍多年征戰不息,無數將士血灑疆場,卻隻有九人得封伯爵。但另一方麵,封爵對忠誠度的作用卻並不明顯,九人之中就有三人降清。因此,爵位製度必須改革。這一點,與會的將領基本上全都讚成,也對新方案沒有異議。
另一方麵,軍階的改革就困難重重。大明永曆皇帝授權鄭成功除官,文官隻能到六品,武將卻可以到一品,這就導致很多鄭軍的宿將累功升至一、二品,招降敵將時往往也以高品秩的武官位階相引誘,軍中高階武將開始泛濫。鄭軍鼎盛時期,人馬多達十五萬以上,除授幾個都督、都督同知、都指揮使這樣的一、二品的大員無可厚非。但在經曆了南京戰敗以及之後的幾次激烈內訌之後,鄭軍的兵力大幅下降,在軍機處整編整訓之前,鄭軍賬麵上的兵力就隻有三萬七千五百,整編之後發現實際上隻有兩萬四千人。區區兩萬多人中,卻有二十多個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等一、二品的大員,就顯得頭重腳輕,非常滑稽。
所以整個軍機處都認為,要想增強軍隊的戰鬥力,就必須精兵簡政,降低將軍的品階,鄭經也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但實際操作起來,幾乎所有的將領都會反對,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最後妥協的結果,是讓一部分年齡大、官階高的將領,如陳澤、顏望忠、楊祥等人受爵休致,離開軍隊,較為年輕的軍官在升任統領、協統時,隻增加俸祿和待遇,暫不晉升品階,比如金漢臣,雖已擔任統領,仍是正三品的指揮使。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一部分將領抗拒整編整訓,渡海降清,前後有四千多人離開東寧。
萬宏本人又是個特例中的特例,他年齡偏大,早在鄭成功時代就已經晉升為正二品的都督僉事,還曾署理殿兵鎮,但之後沒能轉正,可以看成是當時武將官階通貨膨脹的一個典型,整編之後就變成了一個掛著正二品都督僉事銜的營總。若是僅僅按營總的級彆來給萬宏受爵,敘功也隻能加授到二等男爵。許緯辰提出給萬宏授一等子爵,在場的吳世德、金漢臣等人顯然都很高興,因為這就意味著自己將來至少是子爵,伯爵在望,因此個個都非常滿意。
項紹寬見大家沒有其它事情要議,便宣布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