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前庭的婚宴比存心殿裡熱鬨多了,皇帝皇後親自駕臨,現場氣氛尤其喧鬨。林氏身著禮服,紅光滿麵地在宴會中穿梭,勸大家歡飲,顯然非常享受“鄭克臧養母”這個身份所代表的榮耀。
鄭克臧在世子府安頓好了陳三小姐,回到承運殿,招呼一眾賓客。第一自然是向皇帝皇後敬酒謝恩。朱慈炤笑容滿麵,說鄭克臧是少年英雄,剛剛在戰場上收獲大捷,現在又抱得美人歸,真是雙喜臨門。皇後還是一如既往的樸實,叮囑鄭克臧婚後要善待妻子,沒事的話讓陳氏多多進宮陪自己說話。
鄭克臧謝了恩,又轉到穿越者們中間,向項紹寬敬酒。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有項紹寬的栽培,才有鄭克臧的今日,當然是要執禮恭敬。
項紹寬麵帶著微微的笑容,站了起來,舉杯說道“克臧,你有今日,是你自己努力得來的。你如今娶了媳婦,就是大人了,將來要獨當一麵,還要繼續努力。”
“徒兒一定不負師父的教導。”鄭克臧說話還是那麼中氣十足,“師父以後也要時時指點徒兒,徒兒拜謝了。”
說完話,師徒二人一同舉杯,一飲而儘。
“哈哈哈哈,這一晃都五年了。”許緯辰在旁邊笑著說道,“我還記得當時,你和五爺鄭智玩打仗的遊戲,你師父幾句話,就幫你贏下了一局。”
“是啊,我那時才知道,真有人懂得如何用兵。”鄭克臧也笑了起來,“若不是那天和五叔對陣被師父看見,我或許會錯過這個拜師的機會。”
“對啦,我前一陣子還見過你五叔,他現在怎麼樣?”
“還在福州呢。”鄭克臧說道,“他說好不容易離開杭州,就不回來參加我的婚禮了。而且黃肇隆也在福州,他們兩個喜歡在一起待著,正好跟著劉都督學些本事。”
“對,就像我喜歡跟著少爺一樣。”一個稚嫩而洪亮的聲音說道。
大家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林玉龍。
“哈,林玉龍,你好像又長高了啊。”鮑婧看著林玉龍,滿眼都是喜歡。這個孩子雖然性格粗線條,但率真可愛,充滿活力。
“那當然,我還得再長得高一些,這樣才能更有力氣,打更多的敵人。”林玉龍滿不在乎地說道。
“林倌兒,你也敬大家一杯吧。沒有這些位叔伯姑姑們的幫助,你也沒有機會跟著我建功立業。”林玉龍從小就是鄭克臧的跟班,鄭克臧總是叫他的小名。
林玉龍卻直搖頭,說道“少爺,我現在有大名了,叫林玉龍,可彆再叫我林倌兒。”
“哈哈哈哈。”眾人都笑了起來。
鄭克臧敬完了穿越者,又去往各桌敬酒,晚宴的氣氛熱烈而歡快。
按照原計劃,婚禮結束之後,鄭克臧和陳永華都會留在杭州過年,直到元宵節之後再返回福州。但第二天常鎮業一回到總督衙門,問題就來了。
一份絕密的急報裝在一個鐵盒之中,送到了常鎮業的麵前,是蘇州呂憲華送來的,內容是“近日偵知,江寧傑書所部清軍頻繁調動,似有南下之意,請杭州軍機處早作準備”。
“似有南下之意”那就是還沒南下,事情尚沒有那麼緊迫,而且呂憲華近一年時間一直在蘇州訓練和部署軍隊,還和清軍打了兩次小規模的戰鬥,對清軍的動態盯得很緊,傑書很難發起偷襲。不過趁著大家都在杭州,正好研究商討一下應對之策,因此派人到各府請人,午初時分在總督衙門開會,連新婚第二天的鄭克臧也一並請來。
會議開始,自然先請項紹寬發表意見。項紹寬的看法簡單明確目前明軍在蘇南的兵力有限,可以采取堅守的姿態,清軍忌憚明軍水師從長江上發起攻勢,因此會留下一定的兵力拱衛江寧,南下的兵力不會太多,而且有可能僅僅是為了應付康熙的壓力而出兵。蘇南水網縱橫,調動起來需要大量船隻,而眼下蘇南的船家大都不願與清軍合作,再加上北方的軍隊不適應氣候和地形,毋庸多慮。等馬九玉所部移防蘇州,就可以展開反擊,甚至向江寧發起進攻。
項紹寬說完,馬九玉馬上表態,一定率部全力迎戰。所部七千餘人,有一半是自己從遼東帶來的老兵,很熟悉滿人的作戰方式,定要殺敵立功,報銷朝廷。
有了項紹寬的意見和馬九玉的表態,眾人都覺得無妨大事,隻要抓緊安排馬九玉所部向蘇州移防就可以了。
常鎮業又提起,李書同和王建國陪著許纘曾去寧波處理和英國人的事情,已經有文書和參彈的奏章遞送回來,說是寧波知府殷作霖收受英國人賄賂,私自準許英國人擴建商館,許纘曾一番調查之後,又發現連寧紹總製鄭省英也牽涉其中,因此直到商館擴建破土動工,杭州方麵也完全不知道,許纘曾因此彈劾鄭省英、殷作霖等官。對於此事應該如何處理,常鎮業說希望大家都發表意見。
毛淵明便發言說,英國人居然用這樣的手段,實在不上台麵,應該予以嚴懲,對於殷作霖也要革職查辦,至於鄭省英,是鄭氏的族親,又需念在過去的功勞,應該如何處置,還是要聽聽陳永華的意見。
陳永華剛剛嫁了女兒,心情大好,顯得格外精神,想了想說道“英國人行賄擴建商館,雖不合條約,但念及這幾年來英國商館對東寧和大明的支持,今後火炮槍支還要依賴他們購入,不宜處罰太重。更何況,既然英國人想要擴建商館,想必是生意興隆,不如再與英國人談判,修改部分條約款項,容許他們擴大。至於犯事官員的處置,殷作霖革職查辦並無疑義,鄭省英也要嚴懲。”
“對。越是鄭氏的親屬,越要從嚴辦理,好教天下人知道我們並無徇私枉法。”鄭克臧現在是陳永華的女婿了,自然也要支持嶽父大人的意見。
“老許,外事一向是你在辦,你覺得怎麼樣?”毛淵明又問道。
許緯辰微微笑了笑,不疾不徐地說道“陳相所言極是。英國人雖然唯利是圖,做這些台下功夫,但畢竟是我們軍火的重要來源,還關係到一年二十多萬兩的貿易收入。不過,他們違約擴建寧波商館,若是我們認了下來,恐怕他們日後得寸進尺,越發不守條約。不如和他們再行談判,另許一處開設商館,但寧波商館必須依約恢複原狀。”
“許先生所言也有道理。”陳永華捋著胡子,點頭說道,“那許先生覺得,選擇哪一處地方新開商館為好?”
“依我看來,福州不錯,金廈也是一個選擇。若是以長遠來看,還是選金廈為好。”
“哦?”陳永華一愣,接著問道,“福州是閩省首府,商賈雲集,又有閩江水運可通往建德、汀州等府,在陳某看來,似乎好過金廈二島。不知許先生的意思是?”
許緯辰點了點頭,答道“陳相所說福州的好處,許某自然也想過。隻是閩江口外並無大島,不適合英國遠洋船隻停泊,自然也就無處修建貨倉。若是允許英國人將貨倉建到陸上,日後容易與百姓發生糾紛。”
“這倒是。之前允許英國人在寧波建立商館而不是杭州,也是看中舟山島幅員廣大,方便外洋船隻停泊。”常鎮業馬上表示讚同。
“不過,最重要的原因並不在這裡。”許緯辰輕輕搖了搖頭。
“哦?那是什麼緣故?”陳永華有些意外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