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轉眼到了三月初,江西戰場的形勢有了明顯的變化,清軍簡親王喇布所部,徹底擊潰了占據吉安一帶的吳軍將領韓大任,韓大任帶領殘兵向寧都方向逃竄。
不過,此時劉國軒已經自韶關進入江西,攻取贛州府,護住了韓大任的側翼,因此喇布不敢繼續向南進軍,僅在吉安駐守,韓大任也就因此得到喘息。
而項紹寬方麵,仍然是在防守的基礎上,四處出兵騷擾清軍。由於貴溪縣實為交通要隘,清軍要從省城南昌增援江西東部各處都必定要經過貴溪縣,貴溪縣掌握在明軍手裡,安親王嶽樂實際上已經對整個江西東部失去了控製。這段時間裡,鄭克臧和白顯忠各自領軍收複了饒州府的全境,陳世凱和牟氏三兄弟向南攻取建昌府和撫州府,項紹寬則利用朱議浙熟悉南昌附近地理的特點,派他不斷以小股兵力騷擾各縣,並且傳檄各處義軍,襲擾嶽樂的運糧線路。安親王嶽樂已經漸漸隻能龜縮在南昌附近,不敢再向東進取。
很快,杭州軍機處得到了一份劉國軒送來的軍報,內容是吳三桂的使臣方光琛從湖南衡州繞道贛州,準備前往杭州麵見延平郡王鄭經,劉國軒因此先派人來報告。
吳三桂的這個舉動,常鎮業覺得非常搞笑——不說來見大明天子,卻要見延平郡王,顯然是作出了一副“不認大明皇帝,隻認鄭經”的態度。也就是說,吳三桂不想放棄這個已經很具規模的盟友,卻又拒絕承認對方的正統性。
不過,孫廣越卻認為,這個使臣還是有講究的。方光琛之父方一藻曾任大明禮部尚書,經略遼東期間,方光琛隨父生活,認識了“膂力過人又嫻熟騎射”的小將吳三桂,二人“締盟為忘形交”。方一藻去世後,方光琛遂入吳三桂幕府,參與決策。到了康熙初年,吳三桂經營西南已經多年,勢力龐大,引起清廷不安,凡吳三桂題補之官員,清廷多不如請。方光琛提醒吳三桂“朝廷疑王矣,王當為自全之計”。康熙十二年,尚可喜與耿精忠先後疏請搬家歸遼東,清廷慨然應允,派人前往查算家口數目,以便沿途給與夫馬口糧。方光琛等人建議吳三桂也上疏如尚、耿之請,以試探朝廷真意。不料朝廷迅速答應,並派員來查算家口。至此,吳三桂知道朝廷的撤藩之舉是勢在必行,反意遂決。
總之,方光琛是吳三桂最重要的心腹智囊之一,在吳三桂起兵作亂這件事情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此時吳三桂派方光琛為使臣前來,怕是有要事商議。
僅一日之隔,項紹寬也有軍報送到。這一份軍報的內容就有些令人驚訝了有一個叫楊來嘉的人前來投奔,還帶來了一個可怕的消息。
說起楊來嘉,鄭軍上下有很多人和他是相識的。楊來嘉是福州人,早年在鄭成功麾下,擔任親丁鎮都督,鄭成功收複東寧,楊來嘉也有戰功。鄭經即位之後,楊來嘉被調守金門,因為與鄭泰來往甚密,引起鄭經猜忌,便選擇了跟隨鄭纘緒降清,被授湖廣襄陽鎮總兵官。三藩之亂爆發後,楊來嘉與副將洪福據穀城起兵,並接受吳三桂的將軍銜,幾年來盤踞襄陽一帶,與清軍多次交戰互有勝負。
據楊來嘉自己說,去年年末的時候吃了一個大敗仗,不但穀城失守,而且副將洪福也陣亡,隻得帶了幾百部下,一路掠劫向東南逃竄。本來想進入湖南投奔吳三桂,但走到嶽州的時候,聽當地有傳言說,明軍已經到了贛北饒州,軍中的大將軍是鄭經之子鄭克臧,於是改變主意,冒險穿越清軍的控製區,前來投奔舊主,希望有個容身之地。沿途遭到了幾次襲擊,最後隻剩下一百多人,到達貴溪縣城。
而這個導致穀城失守、洪福陣亡的大敗仗,是被從西北增援的清軍突襲所致。這個消息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清軍的主帥是圖海。
圖海這個人,在現代社會還是有些知名度的。隻是,一部以康熙為主角的鴻篇巨製電視連續劇,把圖海塑造成了周培公的副手。但事實上,在三藩之亂開始之前,圖海已經是中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地位遠遠高於周培公。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當中,初期圖海出任信郡王鄂劄的副手,參加了對布爾尼的戰鬥,後來被調到西北戰場,以撫遠大將軍的身份,節製西北諸軍,對抗王輔臣。
圖海出現在襄陽,說明西北戰事已經結束,王輔臣或者被殺,或者向清廷投降,反正對清軍的牽製作用已經消失了。而圖海的大軍加入湖廣、江西戰場的戰鬥,勢必改變戰場上的力量對比,後續就會有更加艱巨的戰鬥要打。
項紹寬在軍報裡還附了一份作戰構想如今清軍兵力加強,更增添了圖海這樣的悍將,需要劉國軒和自己協同行動,爭取在近期打出一個巨大的勝利。具體的做法是,以部分兵力繼續堅守貴溪,阻止清軍東進,而以主力通過饒州進入徽南地區,直取安慶。同時,要求呂憲華從北線組織攻勢,奪取南直隸長江以南部分的土地,壓縮傑書的戰略空間,攻取蕪湖。當然,最重要的是派遣水師,溯江而上,繞過江寧城,逆流而進,與陸軍在蕪湖會師,繼而再向上遊進發,與項紹寬部主力在安慶會師,然後再進一步向上遊進攻,奪取九江。
看完這個“水師三級跳”式的作戰計劃,莊寒天、毛淵明、鄒樹人、常鎮業和薑承誌全都目瞪口呆。這樣一個規模宏大,需要多兵種配合,且需要極好的時間規劃和戰場控製力的計劃,隻能用“革命浪漫主義”來形容了。
幾人沉默了良久,莊寒天才說道“紹寬是不是瘋了。這個時代沒有手機電話,連電報都沒有,要規劃這麼精確的連續會戰,誰做得到啊?!”
常鎮業也跟著搖頭“就算時間不是問題,怎麼確保這些仗都能順利打贏呢。”
“要不,把這份計劃寄給呂憲華,由他來決定吧。”薑承誌弱弱地說道,“畢竟紹寬會這麼計劃,很可能也是充分估計了呂憲華的執行力。”
“這倒也是個辦法。”毛淵明表示讚同薑承誌的看法,“正好我們還要等方光琛來,看看吳三桂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段時間就留給呂憲華決策和準備。”
“也是,要發動這麼大規模的會戰,物資糧草的準備也需要時間。”鄒樹人附和著說道,“軍校的一批新兵,也要編練成營,才能送到前線去。”
“那就這麼決定吧。”毛淵明點頭說道,“蘇州那邊,我覺得要莊寒天你親自去一次,和呂憲華,還有陸希星和洪誠丘討論一下。如果接受這個計劃,那就要想個具體的執行方案出來,如果不接受,也要有替代方案。”
“啊……”莊寒天拉長了聲調,仿佛有什麼難言之隱。
“怎麼了?不想去?”
“不是,去蘇州我是願意的,但是按照紀律,我不能一個人去。”
“這倒是,那要不你和唐雲沛一起去吧,或者謝成武也行,他們兩個設計師,最近沒什麼事情做,正好去蘇州看看。”常鎮業建議道。
“我的意思是……”莊寒天扭扭捏捏地說道,“秦九兒跟我說想去蘇州玩,說了好幾次了。還有蘇沐汀,她是蘇州人,可到現在還沒去過蘇州呢,總想去看看家鄉古代長什麼樣。”
“你個禽獸,還想一次兩個!”毛淵明抓起桌上的一本書,朝著莊寒天扔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