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然而,皇後生下的,果然是個男孩。這讓林櫻多少有些忐忑,雖然林櫻也覺得,既然曆史已經改變了,那麼這個孩子的命運應該也已經改變了。
皇後再生皇子,朱慈炤相當的高興,設宴慶賀。席間又悄悄地問毛淵明,這三皇子該叫什麼名字。毛淵明無可奈何,隻得說“皇帝親自賜名才好”。朱慈炤自然是十分狐疑,因為前兩個皇子的名字軍機處都毫無道理地事先知道。
好事接踵而來。洪磊繼續送來贛州戰場的消息,尚之信和韓大任的聯軍在贛州城西北與清軍決戰,初時清軍占優,韓大任的防線被清軍突破了兩道。不過,尚之信派遣最得力的弟弟尚之瑛率軍衝擊清軍,居然非常湊巧地用火槍擊傷了貪功冒進的江寧將軍額楚。清軍主將受傷,瞬時大亂,副都統莽依圖收拾敗兵試圖撤退,結果簡親王喇布見形勢不好,居然丟棄部眾率領親兵首先逃跑。清軍因此大亂,紛紛潰散。莽依圖見大勢已去,向尚之信投降。尚之璋和王國棟走投無路,也隻得再次向尚之信投降,但立刻被尚之信斬首,顯然,尚之信對這兩個人的痛恨之心,甚至超過了穿越者們。
軍報上說,尚之信自稱殺敵五萬,俘獲三千,獲槍支器械無算,並且給尚之瑛和總兵時應運請功。
誇大軍功是舊式軍隊的常規操作了,穿越者們在東寧進行改編的時候就特彆注意這一點,要求各級軍官如實報告戰果,並且對真實的戰果予以重賞,而虛報則要受到嚴厲處分。雖然實際操作當中沒有那麼嚴格,但基本上還算得到了貫徹。
因為事先了解到的情報是清軍不過一萬五、六千人,而尚之信和韓大任的聯軍也不過是一萬五千人左右,所以“殺敵五萬”這樣誇大其詞,實在是令人咋舌。但在這個時代,這似乎又是常態。現代學者曾經統計過,如果按照清軍將領奏折裡報告的殺敵數量,那麼僅清軍在浙江和福建戰場消滅的耿精忠軍隊就高達五十萬以上,但耿精忠全部軍隊的數量其實不過是六萬人。
因此,對於尚之信這個行為,軍機處的眾人雖然都很不屑,但也不能予以拆穿,隻能以皇帝的名義降旨褒獎,並且分彆給予尚之瑛和時應運輕車都尉、騎都尉的世職獎勵。另外,皇帝還再次召見尚崇謐,當麵嘉獎,並且賜給袍帽、如意。
而且不出所料,尚之信果然上書要求“暫領贛州”,理由是大戰剛過,需要安定贛州人心。雖然這是意圖明顯的擴大藩領的舉措,但常鎮業和許緯辰都覺得確實是必要之舉,無法反駁。毛淵明也隻得再次擬詔,允許尚之信自行任命贛州地方官員。
不過,贛州不是眼下的戰略重點,重點還是九江。從項紹寬每天的軍報當中,大家知道明軍已經圍打九江城超過十天,英製重炮和熱氣球都上陣助攻。但嶽樂實在是沙場老將,在這樣極端不利的形勢下,居然不但守住了城池,還幾次嘗試突圍,雖然並未成功,卻也給明軍帶來不小的麻煩,朱議浙的部下總兵施建宇就在嶽樂的一次突圍行動中中箭身亡。
形勢的轉折卻出人意料,明軍的一架熱氣球在飛越城牆偵察時突然失控,墜毀在九江城裡。熱氣球上本來就有明火,製作熱氣球的綢布又是易燃之物,瞬間引燃了數棟民居,繼而引發大火。木結構為主的房屋本來就消防困難,更兼嶽樂在城內實施戒嚴,大火起時,竟然沒有百姓敢於出門救火。火勢很快吞噬了數十間房屋,清軍再想救火已經沒有可能。
呂憲華在城外看到城內火光衝天,馬上下令再次向城頭發起總攻。清軍內外交困,指揮係統陷入混亂。很快,明軍牟大寅所部攻上城頭,打開迎春門,放入明軍主力。兩軍冒著大火又進行了激烈的巷戰,清軍雖然負隅頑抗,但到底大勢已去,尤其在瑚圖立起了滿文的招降幡之後,數百滿洲兵紛紛跑到幡下,向瑚圖投降。
嶽樂帶著部分親隨人馬,試圖從南熏門突圍而出,卻被火勢所阻不得而出,最後隻得退往知府衙門頑抗。
呂憲華也顧不得嶽樂,一麵命人繼續清剿城內殘餘清軍,一麵馬上組織百姓滅火。沒有現代化消防設備的時代,火勢一旦蔓延,實際上並無辦法阻止,隻能在火勢尚未延及之處辟出隔離帶,讓大火無法繼續蔓延。饒是如此,忙到幾乎天黑,火勢才基本熄滅。城內一片哭喊聲,陸希星指揮夥兵在城外搭建難民營,讓城內被火百姓到城外暫住。嶽樂之前為了固守,在城裡囤了一些糧食,所幸沒有被大火吞噬,總算可以用於周濟城內百姓。
嶽樂在總督衙門裡硬撐了兩天,第三天大早,瑚圖到門口勸降,嶽樂走投無路,但身為安親王和定遠大將軍,投降的給人印象太壞,於是決意率人向外突圍,拚個魚死網破。呂憲華料定嶽樂會如此誇張,命人一路放行,讓嶽樂一行十幾人衝到南熏門外,卻隻見城外依然是明軍的大營,無路可逃。瑚圖再次親自到嶽樂麵前勸降,終於令嶽樂無奈下馬。
拿到這份嶽樂投降的軍報,常鎮業和許緯辰高興得差點要蹦起來,相互擊掌慶賀。許緯辰興致勃勃地一路小跑,直到王府寢殿來看鄭經,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鄭經又比之前清瘦了不少。雖然病情還算穩定,但飲食減少帶來的營養不良是顯而易見的,兩眼凹陷了下去,臉色也非常灰暗。聽許緯辰說了九江大捷的事,鄭經的臉上泛起了些許笑意,伸手握住許緯辰的手。
許緯辰能明顯感到鄭經的手已經瘦得骨節凸出,而且非常無力,隻是輕輕地搭在了自己的手上,連忙蹲了下去,用雙手握住,輕輕拍了拍鄭經的手背,細聲細氣地說道“王爺這下可以放心了,我們勝券在握了。”
鄭經努力點了點頭,從嘴裡擠出兩個字“謝謝……”
“王爺千萬彆這麼說,這是我們答應王爺的事情,一定會做到的。”毛淵明蹲在許緯辰旁邊,非常堅決地說道。
鄭經說話已經非常困難了,又勉強笑了笑,繼續一字一頓地說道“要給……克臧……”
“一定。我這就去辦。”許緯辰馬上明白了鄭經的意思,站起身來向外就走。
毛淵明見狀,也馬上跟了出來,低聲問道“老許,鄭經什麼意思啊?”
“鄭經的意思就是,這次大捷要記在鄭克臧名下,這樣才有利於樹立鄭克臧的威望。鄭克臧的威望高了,他死之後,彆人才不敢覬覦鄭克臧的地位。”
“啊,說得也是,那就馬上擬一份旨意,全軍通令嘉獎鄭克臧,以及前線有功將士。”
“不止。”許緯辰搖了搖頭,“我們請皇帝下旨,杭州全城張燈結彩三天,慶祝九江大捷,要搞得大,搞得所有人都知道。”
毛淵明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唔,對對對,既然是為了樹立鄭克臧的威望,那就有多高調就多高調,整個杭州城都發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