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因為有閏三月的緣故,到了時憲曆十月中旬,其實已經是格裡高利曆12月了,即使杭州的天氣也已經涼意十足。毛淵明穿著雲姨夫婦為大家準備的新袍子,手裡捧著茶杯,在永寧宮的辦公室裡,略顯得有些無聊。江西戰場的戰事已經結束,江寧城方麵,呂憲華也隻是圍城,並沒有發起總攻的打算,來往的文書軍報多是報告地方治安、催討糧餉、奏報軍功一類。毛淵明不耐煩這些瑣事,都交給常鎮業等人打理,自己專心和鮑婧一起陪皇帝夫婦處理一些禮儀性的事情。
十月十九,從早上就開始下雨。接近巳正時分,常鎮業帶著人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來到永寧宮辦公室。
毛淵明一看,和常鎮業一起來的,正是等了很久的方光琛。
方光琛一見到毛淵明便嚎啕大哭起來,感覺死了親爹也不過如此。
毛淵明看方光琛衣服外麵披著一件沾滿泥水的白袍,心裡也大致猜出發生了什麼事,便故意裝出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等著方光琛自己稍微消停一點,再請他坐下。
“我家王爺去世了……”方光琛一邊說,一邊繼續抽泣。
“啊?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就在一個月前,九月十八那天。”
“哦……”毛淵明輕輕點了點頭,說道,“來來來,方大人先喝口茶,慢慢說。周王是什麼病?如何就去世了?”
“我也不太清楚,大夫們也說不上個所以然來。”方光琛一邊說,一邊搖頭,“王爺從年初開始就覺得有些不適,經常氣悶胸脹,咳嗽卻無痰。我上一次來杭州之前,王爺已經臥床不起了,等我回去之後見到王爺,隻過了兩天,就……”
“原來如此。”毛淵明想了想,又問道,“那方大人你算是見到了你家王爺的最後一麵,你家王爺有什麼遺言麼?”
“我家王爺說了,懇請朝廷務必接納世孫,周王府文武百官、三軍將士,都願意為朝廷效力。”方光琛一邊說,一邊命隨從遞上一個盒子,“這個盒子裡的是王爺臨終上奏朝廷的奏疏,還有一份就是毛先生上次說的官員名冊,請毛先生檢視。”
毛淵明接過盒子,沒有直接打開,而是放在了桌上,又對方光琛說到“方大人,你一路舟車勞頓,想必沒有好好歇息,還是請現在迎賓館內休息。明日一早,我會去請方大人,一起麵見皇上。”
“啊,如此甚好。有勞毛先生了。”方光琛說著,起身告辭。
毛淵明和常鎮業打開盒子,看了看裡麵的名冊,又商量了一下,覺得茲事體大,便草草吃了午飯,直奔總督衙門,請陳永華等六部官員一同會商。
吳三桂的奏疏內容和上次大同小異,還是自我表揚為主,隻是因為人之將死,有些哀求朝廷接受吳世璠的語句。無論是陳永華等東寧舊臣,還是林時對等遺民,都對吳三桂嗤之以鼻。但陳永華畢竟老成持重,認為還是應該接納吳世璠,以安吳軍眾將士之心。
林時對便提出,雖然陳永華所說在理,但畢竟自立周王是吳三桂自己也承認的錯誤,自然不能再讓吳世璠當周王,應該另賜王號,以示恩自上出,朝廷權威在握。
毛淵明和陳永華都同意林時對這個說法,於是眾人便商討應該給吳世璠什麼王號。有人說,吳家自遼東而來,可以改封遼王,不過毛淵明馬上反對,說朱術桂肯定不同意,而且吳三桂起兵就是因為不想回遼東,封他遼王未必能讓吳世璠滿意。
又有人說,既然吳三桂自雲南起兵,那就封吳世璠為滇王好了。這個建議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毛淵明也覺得並無不可。薑承誌卻說,如今既然要接納吳氏集團,應該在這類問題上大氣一些,不必摳摳索索。
薑承誌的話引起了陳永華的興趣,便問道“按照薑先生的意思,應該封他個什麼王?”
“楚王。”
薑承誌一言既出,四座一陣嘩然。有人要出聲反對,卻被陳永華擺手製止。陳永華略一思考,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輕聲問道“薑先生為何有此建議?”
“自古王號,以秦晉齊楚為大。吳三桂既然已經占了三湘之地,封他為楚王自然是有理據的。”薑承誌解釋道,“吳世璠和手下的文武官員,想必也是猜測朝廷會封吳世璠為滇王、黔王一類,到時候知道被封為楚王,豈不是喜出望外。既然給吳世璠封爵是為了籠絡吳軍上下之心,那就不如一步到位,讓他們感沐皇恩浩蕩。”
“嗯,薑先生言之有理,與老夫不謀而合。”陳永華其實之前已經猜到薑承誌的意思了,但經薑承誌的口說一遍,更能讓在場的人都理解。
林時對和葛世振似乎都對薑承誌這個建議不太滿意,各自動了動嘴唇,但見陳永華讚成,終究忍住沒有再說什麼。
陳永華又與眾人商議,既然定了給吳世璠封楚王,那麼吳三桂和吳世璠的父親吳應熊、哥哥吳世霖都要有諡號。大家都覺得,吳三桂這種人,給諡太高過於抬舉,給諡太低又恐怕吳世璠不滿,最後確定吳三桂為楚武王,吳應熊為楚湣王,吳世霖為恭哀世子。
毛淵明展開官員名冊,鋪開在桌上,又說道“吳三桂手下的文武官員,也要有個安排。”
“這個好辦。凡是吳軍所占地方署任的地方官,朝廷一概承認就是了。”陳永華略微看了一眼名單,“倒是吳三桂王府那幾個重臣如何安置,諸位有何見解。”
所謂“吳三桂王府那幾個重臣”,指的是郭壯圖、夏國相、方光琛這幾個文臣,和吳國貴、胡國柱、馬寶、張國柱、王屏藩等幾個大將。眾人一番商議,認為郭壯圖和方光琛的職位吳三桂已有安排,郭壯圖為雲貴總督,方光琛為長沙巡撫,都予以承認,王屏藩獨自掌兵四川,理應封為四川總督,吳國貴、胡國柱、馬寶、張國柱目前都在洞庭湖一帶,各掌重兵,分彆授征北、征西、平北、定遠將軍號,並且一律給一等侯爵位。
唯獨夏國相是吳三桂最看重的大臣,隱然已是宰相,有點“李廣難封”的味道,最後還是毛淵明建議,先下詔讓夏國相代表吳世璠到杭州朝覲大明天子謝恩,之後如何封賞再作商議。
眾人將名單看了幾遍,卻未見吳三桂侄子吳應期的名字,都有些好奇。吳應期也算是吳三桂家族之中最有軍事天賦的人,在之前攻取嶽州的戰役中大顯神威。倒是吳應期的兒子吳世琮在名單上。不過,既然名單上沒有,就當他不存在好了。
商議已定,毛淵明便請陳永華起草詔書。雖然方光琛人在杭州,但詔書斷然不能讓方光琛帶回衡州,而是要派遣一位大臣到衡州宣旨。這個人選顯然不做第二人想,一定要許纘曾再跑一趟。許纘曾自己也覺得責無旁貸,表示隨時可以出發。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眾人散會。毛淵明擔心朱慈炤仍然意氣難平,不願當著方光琛的麵下詔——雖然軍機處處理一切軍政事務,可以繞過朱慈炤直接下旨,但場麵上的事情最好能做得漂亮,不要讓方光琛這個外人看出不和諧的東西來——於是又回到永寧宮,和鮑婧一起去見皇帝夫婦,喝茶聊天,趁著聊天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皇帝說了一番,請皇帝務必要禮遇方光琛。
朱慈炤固然是不願意,但事已至此,也隻好順著毛淵明的意思。好在吳三桂已經死了,總算出了胸中的一口惡氣,其他事情,想想也就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