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大年初一的晚上,整個南京城一片祥和。白天多雲的天氣,到傍晚時分居然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
皇帝朱慈炤在武英殿設宴,招待莫敬光和朝鮮賀年使,薑承誌和毛淵明等人都在場作陪,連傑書也應邀出席。
呂憲華命人從江北傳來消息,說大軍已經完全控製江北大營,清將王之鼎、侯襲爵等戰敗自儘,官兵數千人向明軍投降,總兵諾邁率領千餘殘部向揚州方向退逃。
這個大好消息,自然要在殿上宣揚一番,不但群臣,連莫敬光和朝鮮賀年使都因此頻頻向皇帝敬酒道賀,傑書則坐在角落裡沉默不語。
薑承誌於是悄悄地端著酒杯到傑書身邊坐下,告訴傑書,索額圖到朝鮮王京查勘,被國王拿下驅逐出境,朝鮮已經不再是大清的藩屬,兩國開戰迫在眉睫。並且勸告傑書,就不必再為大清的末路憂心,多想想如何為殘餘的滿人謀劃生計為好。
傑書顯得無可奈何,說起上一次明珠前來議和,兩人私下見了一次,明珠說康熙下旨善待康親王府的家眷,希望自己早日北歸。
薑承誌隻是笑笑,勸傑書不要再想北歸的事。
今年是朝鮮多年來第一次派賀年使來向大明朝賀,按照國王的囑咐,要儘快回國彙報情況。薑承誌和李書同便抓緊和大家開了一次會,通報了朝鮮局勢的發展。參謀室的幾位委員都一致認為,清軍江北防線被攻破之後,揚州指日可下,氣勢嚴重受挫,朝軍出兵獲勝的機會很大。陸希星因此大筆一揮,又批給薑承誌五門大炮和一百支火槍,外加兩千兩銀子,希望能幫助朝軍早日打開東北的局麵。
年初五清晨,眾人在儀鳳門碼頭相送,薑承誌和李書同與朝鮮賀年使一同登船,揚帆出航。這一次同樣是九天,到達了濟物浦,在濟物浦休息了一晚上,於第二天前往王京。
進了王京,薑承誌才發現,今天是元宵節,城裡張燈結彩,一片喜氣洋洋。想起自己第一次到王京的時候是中秋節,轉眼已經是元宵節了,日子實在過得很快。想到日子過得很快,又想起之前和許緯辰討論過的“不生病”、“不衰老”等現象,不由得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臉,覺得自己似乎真的沒有變老,和八年多前穿越時幾乎一模一樣。
回到東平君李杭的彆館,卻發現氣氛與外麵的熙熙攘攘不同,大家都比較嚴肅。還沒來得及開口,洪誠丘馬上告訴薑承誌和李書同,他們兩個不在期間,發生了一起小規模的兵變。
薑承誌大驚失色,連忙問起究竟。洪誠丘便說,新年前不到十天,因為訓練嚴格,外加金萬基臨時把放假推遲到年前五天,引起了一些朝鮮士兵的不滿,幾乎嘩變,金萬基責罰了幾名帶頭挑事的軍官和士兵,於是這些人跑去向禁衛營大將柳赫然要求主持公道。因為金萬基是肅宗的嶽父,屬於西人陣營,而柳赫然屬於南人陣營,兩人因此爆發激烈衝突,幾乎舉刀相向。當然,結果比較奇特。因為朝軍的訓練水平有限,而且士兵都幾乎沒有戰鬥經驗,被潘興和武榮率領明軍迅速分割包圍了對峙雙方,並且將所有人繳械。
這件事引起了肅宗國王極大的憤怒,解除了柳赫然的職務,處死了幾十名參與嘩變的軍官和士兵,並且嚴令金萬基加強訓練。
朱丹赤又補充說,這件事雖然是軍隊訓練引致,但因為事涉西人黨與南人黨的對立,所以格外敏感,導致多名官員上奏。肅宗在事後馬上頒旨,要求官員和軍隊都以抗清大業為重,集中精力訓練和備戰,不得再為此事上奏攻訐。
薑承誌聽到這裡,不禁唏噓不已,感慨朝鮮真的是活脫脫一個小明朝,大敵當前,雖然抗敵的勇氣可嘉,但官員內訌卻依舊是樂此不疲。
不過薑承誌還是把明軍攻破江北大營,圍困揚州的事情告訴大家,朝鮮方麵大可以隨時出兵。
眾人議論了一番,等到晚上,便在王京城內遊覽,觀看元宵節的花燈。現在大家的身份公開了,可以自由地在城裡閒逛。不過剛剛從南京回來的薑承誌和李書同,怎麼都覺得漢城的規模實在是不夠看。
然而,隻過了一天,壞消息從邊境傳了過來大約有近萬規模的清軍,開始渡江,進入朝鮮境內。
這個結果有些出乎意料。按照大家之前的推測,即使康熙在見到索額圖之後對朝鮮的舉動大發雷霆,但因為奉天方向受到布爾尼的牽製,而江北大營又被攻破,理智上來說,此時此刻絕對不應該再分兵攻打朝鮮。
但若什麼事情都能理性推斷,這個世界就沒有意外和驚喜了。眾人在稍微調整情緒之後,就討論出了一個結論康熙這次出兵,帶有很大的賭博性質,很有可能是效法丙子胡亂時皇太極的打法,派精銳部隊輕騎突進,直到漢城腳下,用快速的閃擊戰迫使朝鮮再次接受議和。
薑承誌將這個想法向肅宗說明,並且告訴肅宗,這個推測是否正確是很容易驗證的隻要清軍繞過邊境地區的義州、安州等地不攻,那麼肯定就是這麼想的。
肅宗完全同意薑承誌的說法,馬上召開禦前會議,領議政許積、左議政閔熙、右議政許穆、六曹判書和金萬基、金益勳、金錫胄等幾位武臣都全數出席。
會上,許積等文臣主張立刻出兵,在平壤、黃州一帶狙擊清軍。但武臣們都認為,清軍八旗鐵騎長於野戰,如前往平壤一帶作戰,不利於朝軍,而且以目前清軍行進的速度,朝軍未必能趕在清軍之前到達平壤。
許積於是又提出,不如改守開城。開城是漢城北麵門戶,交通要隘,清軍也不可能繞過開城直取王京漢城。金萬基依舊對此表示不同意,因為整個朝鮮國內,城高池深莫過於王京漢城,如果前往開城迎敵,萬一戰敗,便再無能力回守漢城了。
三位議政對金萬基的說法非常不滿意,認為這是托詞怯戰。而金萬基則憤憤然指責許積等人不知兵機,單憑勇氣。
眼看大家又要吵起來,肅宗便要求薑承誌發言。
薑承誌和潘興、莊寒天等人商量了一下,提出方案請國王如同丙子胡亂時一般,帶領後宮、宗室、文臣等人退往南漢山城回避,由金萬基、金錫胄等人和明軍一起駐守王京,然後下詔各地勤王,在王京城下與清軍決戰。
穿越者們的這個看法基本上和金萬基一致,但因為是代表明朝的意見,許積等人也不好再說什麼。肅宗於是下令,讓許積協調百官和後宮向南漢山城遷移,王京的城防指揮權全部交給金萬基。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穿越者們所料,清軍一路疾進,繞過義州、安州、平壤、黃州等地,很快抵達開城。情報顯示,清軍的主帥是貝勒董額。
朱丹赤告訴大家,董額是豫親王多鐸的第七子,之前應該參與過定平西北王輔臣叛亂的戰鬥,可能比較有戰鬥力。不過,比起參與了丙子胡亂的他爹多鐸和一群叔叔們,那就不太夠看了。
那粹馬上說道“我記得玩過一個《三國誌11》的明末od,多鐸統率99、武力85、智力82,也就政治和魅力低一點。”
“那董額的數據應該是多少?”莊寒天問道。
朱丹赤想了想答道“他爹打八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