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一個多月又匆匆過去,赴京師議和的大明使團,不出所料被康熙打發了回來。
康熙對待使團的態度自然是熱情歡迎,就像大明歡迎福全、明珠、慕天顏那樣,多次設宴款待。鄭王朱由某作為皇帝朱慈炤的叔輩,被康熙敬稱為大明皇叔,禮敬有加,鄭斌、馮錫範、黃百家、潘耒等人都得到了康熙的賞賜。
不過,談判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鑒於如今的戰場形勢,康熙的要求相比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談判代表的明珠堅決要求以停戰為前提,否則談判無以為繼。具體的要求就是,明軍在開封、徐州一線停止前進,清軍退守濟南,中間留出幾百裡的非戰區。為了表達“善意”,明珠甚至提出可以讓圖海讓出洛陽,退守關中。
而鄭斌則謹守項紹寬的指示,堅決表示先有議和後有停戰,不過,為了體現誠意,向明珠移交了二百多名頑固要求北歸的滿人。並且,在許緯辰的授意下,鄭斌向明珠提出,如果康熙願意接受,大明可以同意清朝大致占有遼朝的國土,大明與清朝變為兄弟之邦,不過不是康熙與朱慈炤結為兄弟,而是以朱慈炤為兄,順治為弟,康熙稱朱慈炤為伯,實際上就是宋金嘉定和議的模式倒過來。
年輕氣盛的康熙當然不可能同意這個方案,但形勢所迫,也不敢對使團動怒,隻是將使團在京城滯留了半個月。
半個月的時間裡,黃百家和潘耒專程拜訪住在徐乾學家裡的顧炎武。黃百家轉致了大明皇帝朱慈炤和自己的父親黃宗羲的問候,潘耒則懇請恩師南下。顧炎武身處康熙的監視之下,當然暫時無法南下,但對大明朝廷和眾人的問候表示感謝,還親手寫了兩封信,請黃百家轉呈朱慈炤和黃宗羲。
使團從京師返回時,再次經過徐州,當時明軍已經完成休整和整編,準備向濟南方向開拔。許緯辰讓鄭斌轉告毛淵明和陳永華,要儘一切力量向前線運送冬衣、木炭和糧食,明軍決定要在這個冬天,和清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林櫻對戰事幫不上什麼忙,但眼下也有一件要緊的事情陳三娘已經臨近產期了。
生孩子這件事,從東寧到杭州再到南京,林櫻、鮑婧和馬心如的三人組合已經承接了很多次,有些熟能生巧了。陳三娘被從織造府轉移到宮中居住,這是胡皇後的意思,鮑婧和馬心如也覺得宮中人手多,便於安排。
三個班組的宮女被一早安排到陳三娘所住的儲秀宮,三班倒日夜伺候,候選的奶媽也從南京外城選定了十幾個。眼看陳三娘胎動,鮑婧便請洪淑貞暫時放下宮正司的事情,到儲秀宮陪伴女兒。兩天之後的下午,陳三娘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兒子。
這個男孩兒顯然令所有人都興奮異常。鄭克臧從此有了嫡子,陳永華一家自不待言,鄭氏的舊臣們也看到了鄭氏傳承,共保富貴的希望。胡皇後親自到儲秀宮看望了母子二人,還送了金鎖、虎頭鞋。在林櫻等人的眼裡,胡皇後完全沒有大格局,所有的行為都是江南水鄉富裕人家女子的自然習俗,或許在她眼裡,鄭克臧一家就好像一門關係不錯的親戚似的。
陳三娘生了兒子的消息,毛淵明用快船日夜兼程送往前線,告訴鄭克臧。
幾天之後,消息從前線傳回來,北伐軍已經將戰線推進到了濟南附近。副都統郎坦在沂州擊敗了蔣一正所部之後,並沒有退回濟南駐守,而是繼續利用機動性襲擊了北進中的明軍主力,但被李榮、陳世凱等人擊退。可能是考慮到守城不是黑龍江騎兵隊的特長,郎坦直接放棄了濟南退往北直隸滄州。
明軍進入山東地界之後,已經明顯感到情勢逆轉,抗清的義軍從四麵八方趕來投奔,山東東部的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等處的官員紛紛主動上表請降,攻陷濟南府也隻是時間問題。
鄭克臧讓通訊兵捎來一封信,告訴陳三娘安心休養,凱旋之日已經不遠了。隻是,越往北方進發,越感到天氣寒冷,又催促軍機處和陳永華儘快將冬衣、木炭、火炮彈藥等物運往前線,常鎮業和陳永華自然是緊鑼密鼓地照辦。
陳三娘住在宮中,總覺得有些僭越,幾次提出想要搬回織造府,可胡皇後始終不讓,說是無論如何要等孩子滿月了再走。
孩子的滿月酒辦得非常隆重,皇帝皇後都賞賜了禮物,百官到賀的不少。孩子的名字還沒有決定,要等鄭克臧凱旋之日親自來起,小名就暫時喚作延舍——將孩子命名為“某舍”是福建人的習俗,鄭經的小名叫錦舍,鄭克臧本人叫欽舍。
一片喜慶祥和之中,兩廣總督洪磊送來了一份讓人極不舒服的奏報廣西的吳世琮再度派兵進入廣東境內掠劫,殺死軍民數千人,驅逐了高州府茂名等縣朝廷任命的官員,代之以他自己的手下。
軍機處立刻和六部召開聯席會議,大部分官員都主張讓洪磊出兵奪回這些州縣。不過,潘興拿出軍機處的數據一看,廣東明軍不過數千,洪磊也不是帶兵的將才,單打吳世琮已經有些吃力,萬一吳世璠從湖南出兵支持吳世琮,則根本不可能取勝。
權衡之下,陳永華提出,不如暫時裝聾作啞,讓洪磊加強廣州城的守備,維護海上貿易和交通線路,隻要廣州城安全,就算被吳世琮侵奪一些州府,也不足為懼,等到北伐勝利之後,懲治吳世琮隻是舉手之勞。
毛淵明也覺得,吳世琮胸無大誌,掠奪州縣隻不過是目光短淺利令智昏,未必會再有進一步的行動。但如果徹底裝聾作啞,吳世琮這類小人肯定會得寸進尺,不如派遣使者前往斥責,一方麵拖延時間,免得事態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麵也從心理上震懾一下吳世琮,讓他有所收斂。
大家對此沒有異議,隻是使者的人選不太好定,因為誰也不知道吳世琮會不會有什麼出格的舉動。最後決定,由順郡王耿顯祚擔任使者,一來這個使者的級彆夠高,能體現朝廷對吳世琮的重視,二來若是真的被吳世琮拘禁甚至殺死,也沒誰會覺得可惜。而且,站在朝廷的角度,完全可以說成是對耿顯祚的一次考驗,看看他的表現是否會比他那個反複無常的老爹強一些。
按照之前和朝鮮方麵達成的協議,朝鮮國王每年會派一個使團到南京,祝賀冬至、新年和皇帝千秋節,這個使團每年冬至前一個節氣——大雪的時候到達南京,等第二年三月初再回國。不過,今年因為農曆年開始較晚,格裡高利曆12月6日的大雪,對於時憲曆來說隻不過是十月二十七。
使團帶來了極好的消息,朝鮮國王李焞已經派出了一支一萬兩千人的軍隊,向著遼東進軍。根據朝鮮方麵的判斷,因為大批關外清軍入關,遼東防務空虛,朝鮮軍隊將會在山海關外建立據點固守,阻斷關外清軍與關內的聯係。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當實在的想法,畢竟,朝軍的戰鬥力比之關外清軍,未必有取勝的把握,但如果築起營壘利用火炮防禦,倒是可以堅守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