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南懷仁是尼德蘭弗拉芒人,以現代人的眼光看算是比利時人,當然此時還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下。出生於1623年的南懷仁,按照大明“虛歲”的算法,已經六十歲了。看上去的樣子,也確實須發皆白。
許緯辰見到南懷仁,差點笑了出來。因為之前發布軍機處令,漢官一律剪辮易服,滿蒙官員可以各從舊俗,並沒有說西洋人應該如何。南懷仁把鞭子剪了,披散著頭發,身上卻還是穿著滿人的馬褂補服,看上去非常不協調。
稍微寒暄了幾句之後,許緯辰告訴南懷仁,軍機處對他在欽天監交接過程中的表現非常滿意,將允許他繼續在欽天監任職。另外,還告訴他,南京將派張雍敬過來,協助他在欽天監的工作。
相比同時代的滿漢官員的懷疑和茫然,南懷仁對軍機處的集體合議製度很感興趣,當然對許緯辰手上的那塊表更感興趣。不過許緯辰顯然不想讓南懷仁探究太多,免得露出破綻,敷衍了兩句之後,便請南懷仁取出繪製好的京城地圖。
畫這副京城地圖一共用了四張紙,需要攤在地上拚合在一起才完整。圖上對建築和道路采用了比例畫法,能夠基本正確地反映建築的位置和相對距離。
許緯辰蹲在地圖旁邊,認真地看了一番,又問謝成武,京城內外河道的情況。謝成武回答說,粗略檢查一遍,河道還算通暢,流經皇城太液池的河水充沛,不至於淤塞腐敗。至於城外的河道是否需要疏浚,則暫時不得而知,需等天氣再轉暖一些,出城逐一查看。
見謝成武如此說,許緯辰連忙勸他不必事必躬親,有事可以讓順天府尹許天榮派人去做,自己定個標準就行了。謝成武卻直搖頭,說除非找到懂行的人,否則一般差役根本看不懂河流的情況。
許緯辰無奈,隻得再勸謝成武注意休息,不要太操勞。
唐雲沛便問,對於內城的布局有什麼可以開始做的。許緯辰從懷裡掏出了一個筆記本,非常抱歉地笑了笑,說道“最近事情太多了,怕記不住,隻好先寫下來。”
說完,翻開筆記本,認真地找了找,說道“啊,前兩天和紹寬他們商量,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把千步廊兩側的建築都拆了,然後把千步廊向兩側拓寬,和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對齊。這樣,就能夠舉行大型活動了,尤其是大規模閱兵式。”
“啊?!”唐雲沛嚇了一跳,“這些都要拆嗎?拆完以後六部衙門放在哪裡啊?”
南懷仁也是一驚,問道“如此說來,連這裡的欽天監也要拆?”
“問得好。”許緯辰笑了笑,“不過我和紹寬總不至於隻管拆不管住吧。”
說著,許緯辰伸手在地圖上東安門外的地方劃了一個長方形“你們看,若是把東安門外大街延伸拓寬,直到朝陽門南街,那麼朝陽門大街、南街、東安門外大街和燈市口街組成的這個長方形,就可以作為六部的新衙門。這一塊全都是民居,隻要紹寬把現在住著的八旗住戶都遷走了,就能拆平營造了。至於欽天監,地位重要,我想把欽天監的衙門搬到皇城裡麵,就在景山的後麵,然後在景山上修一個觀象台,這樣一來,觀象方便些,皇帝召見也更近一些。至於太醫院、鴻臚寺這些,原則上也搬到皇城內,具體位置容我再研究一下,反正也不急於一時。”
“好家夥,這個工程可夠大的。”唐雲沛的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建築規劃的樣子,“你不是剛說過沒錢建嗎?怎麼有提這麼大的工程?”
“錢暫時是沒有,所以暫時不動。我隻是告訴你,有這個打算。”許緯辰又想了想,對著唐雲沛說道,“你不如把這幅圖再描一份,隻要街道、城牆、河流,建築按照新的規劃慢慢畫。”
“行,這個好辦。你繼續說吧。”
許緯辰低頭看了看,又用手指著北安門外以東的一大塊區域說道“羽林苑就建在這裡。北安門外鼓樓大街以東,東直門大街和皇城寬街之間。”
“一直到安定門大街嗎?”
“不,到北新橋大街。”
“又這麼大?”唐雲沛再次大吃了一驚,冷靜下來一想,發現不太對,“你要是把羽林苑建得這麼大,那不是把安定門大街給截斷了嗎?”
“不,沒有截斷。”許緯辰搖了搖頭,“安定門大街從中間穿過,把羽林苑隔成東苑和西苑,不影響京城的交通。”
唐雲沛對著地圖想了想,覺得有些奇怪“為什麼要把羽林苑隔成兩塊?”
“唉,林櫻跟我說,人多了以後,男女學生混雜居住很不好辦,就算宿舍是分開的,而且有太監和女史管理,青春期的男女學生還是會惹出事情來,乾脆分開。”許緯辰說著,指著地圖上的位置說道,“安定門大街以西的部分比較大,作為小學部和女子中學部,安定門大街以東的部分作為男子中學部。”
“行行行,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不過,現在也沒錢造對吧。”
“是啊。”
“那現在能造的有嗎?”唐雲沛其實有些手癢,想搞個工程試試。
門口忽然傳來聲音“羅主教來了。”
南懷仁聽到羅文炤來了,連忙出門相迎,把羅文炤接了進來。許緯辰則哈哈大笑,說道“你看,要造的東西來了。”
唐雲沛愣了一下,不過馬上反應過來了“你是說,要造教堂?”
“對啊。”許緯辰和羅文炤打了個招呼,又重新蹲下,用手指在地圖的上方隔空劃了一個圈,“你看,偌大的京城,足有六十萬人口,沒有教堂總不行吧。”
“教堂我們有,在宣武門內有一座。”南懷仁連忙解釋道,“很古老的教堂,是利瑪竇時代流傳下來的。”
“哦?這我倒是不知道了。”
“宣武門教堂建立最早,我們習慣稱為南堂,是利瑪竇神父親自設計興建,乃是明製建築,不過後來毀於戰火。順治七年,又由湯若望神父主持,在舊堂的原址上翻建,仍為明製建築,不過增建了亭池台榭,仿泰西製式。順治帝曾多次親臨南堂,並賜給禦製’通微佳境’匾。後來,康熙帝也兩次蒞臨,題寫’萬有真原’匾,掛於堂內。”南懷仁說起清朝的事,還是用清朝的說法,並且麵不改色。
許緯辰也並不計較,又問道“那,南堂能容納多少人敬拜?”
“大約二百人。”南懷仁答道,“現在南堂由我主理,信徒已經有六、七百之多,確實不敷使用。”
“嗯嗯。”許緯辰點了點頭,轉向羅文炤,“主教意下如何?”
羅文炤匆匆趕來,還有些喘,定了定神說道“南堂那裡我曾去看過,設施齊備,裝飾典雅,隻是實在是有些小,彌撒時很多人要在外麵站立。確實需要興建新堂。”
“好啊。”許緯辰見羅文炤表態,又轉身對唐雲沛說道,“那我們就建一座教堂吧。”
“有錢嗎?剛才你還在說沒錢動工。”唐雲沛笑著答道。
“造彆的東西沒錢,造教堂的錢還是有的。”許緯辰也笑了起來,朝著南懷仁說道,“南神父,請教眾們集資籌辦,是否可行?”
南懷仁想了想,答道“京城教眾,達官顯貴不少,集資並不困難。若是想建五百人上下的,三萬兩銀子足矣。”
許緯辰聽了一皺眉“三萬兩銀子都要教眾出資,若是按六百人算,每人也要五十兩,隻怕不是每個人都這麼闊綽吧?”
南懷仁笑了笑說道“普通教眾,捐個三兩五兩,也算是儘了綿薄之力了,若是想要多籌一些銀子,有兩個大戶人家,需要請他們鼎力支持。”
“哦,哪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