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新明錄!
項紹寬在給洪磊的信裡再三叮囑,一定要沉住氣,固守升龍。叛軍占據地方是無法長久的,他們臨時起事,缺乏充分的準備,武器彈藥、糧食給養等都沒有長期支持的能力,所以他們必然要選擇速戰速決。在升龍以逸待勞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不過,即便如此,鄭克臧和項紹寬還是擔心洪磊的軍事才能不足以應對沙場老將丁文左,又派遣福全帶著綠旗兵回援。綠旗兵是這次昆明之役損失最大的群體,倒不是打仗不行,而是滿人不適應南方天氣,容易感染疫病,兩營綠旗兵病故了近三百人,而在戰場上戰死的不過十幾人。有鑒於此,與其留在昆明生病,不如讓綠旗兵回升龍,多少也算一些戰力。
昆明的形勢倒是一天比一天明朗。前往勸降王屏藩的使者帶回來了好消息,王屏藩聽說吳世璠已死,毫不猶豫地決定接受鄭克臧的招撫條件,就地易幟。當大明的侯爺,怎麼也好過為毫無希望的吳氏賣命。
從陸陸續續逃回昆明的吳軍散兵口中得知,吳世璠死亡的消息確實傳到了貴陽,雖然郭壯圖一再向大家強調,那是明軍散布的謠言,但本來就軍無戰心的吳軍根本不管是真是假。據一個逃回來的遊擊說,在他帶著十幾個手下逃跑之前,貴陽吳軍已經逃散了十成裡的三成,而明軍連日的攻勢又造成吳軍大量傷亡。
既然如此,鄭克臧便派郭壯勳充任使者,前往貴陽勸降郭壯圖。山窮水儘的形勢之下,不怕郭壯圖不投降。
然而郭壯勳走到半路便折回昆明,原因是遇到了郭壯圖的義子郭得勝,帶著數百親兵向昆明方向逃竄。據郭得勝說,有郭壯圖的家丁從昆明跑到貴陽報信,告知吳世璠和郭氏的死訊,郭壯圖自知無望,於是遣散諸軍,自己懸梁自儘,貴陽很快就被劉國軒的大軍占據,自己因為擔心家中妻子兒女,所以倉皇跑回昆明。
事情如此之順利,倒也出乎眾人的意料。項紹寬和鄭克臧商議之後,決定派員到貴陽請劉國軒到昆明商議雲南駐防大計,同時派兵四處剿滅淪為土匪的吳軍殘部。
很快,升龍方麵又有最新的軍報送到。丁文左讓丁煒帶著從南方招募的兩萬多叛軍在升龍的東麵和南麵駐紮,自己和孫子丁聰離開海陽,帶著五千精銳前往奪取諒山。在項紹寬看來,這個舉動儘顯名將風采,看來丁文左不止是想要擊敗明軍,而且想要截斷明軍退路,來個甕中捉鱉。
若是丁文左的戰略規劃真的成功,升龍明軍的處境還是相當危險的,從昆明派兵過去支援顯然遠水不解近渴,而且暫時也派不出更多的兵了,三萬多明軍在戰場上列陣決戰顯得氣勢磅礴,一旦需要分散開去打治安戰,就會發現哪兒哪兒都不夠用。
不過,雖然洪磊軍事才能一般,但手上有劉德傑和陳大定兩員年輕悍將,應該足以應付。叛軍固然人數眾多,但裝備很差,作戰素養也高不到哪裡去。另外,福全的援兵應該很快會到達升龍,這一次南征,福全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展現,雖然不是一流名將的材料,但用中上之選來形容倒也不算過分。
王屏藩那邊也傳來消息,王屏藩雖然一口答應了接受招撫投降朝廷,但人卻待在鎮雄府不肯動,僅僅是派遣副將陳君極前來遞上降表。這個舉動令鄭克臧十分震怒,下令將陳君極扣留,派遣方光琛前去勸說王屏藩來昆明。
果然,方光琛的麵子比較大,又或許是特彆能言善辯,總之王屏藩跟著方光琛前來昆明,向鄭克臧請罪。鄭克臧將王屏藩痛斥了一番,讓他回昆明城裡的家中閉門思過,同時任命陳君極為署理都督,統領王屏藩的部眾。王屏藩雖然憤懣不服,但也無可奈何。
劉國軒從貴陽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到達昆明。雖然隻帶了三千兵力以策安全,但這就意味著行動速度比起那些潰散的吳軍還要慢許多。經曆了多場大戰,鄭克臧、項紹寬和劉國軒終於再度聚首,整個雲南大體平定,眾人都欣喜不已。
在歡迎宴會之後,大家又一起商討日後如何統治雲南。朱丹赤認為,前明對雲南的統治,是將沐英的家族封為黔寧王,世代鎮守雲南,這種封藩的方式比較有利於雲南的穩定。但雲南地形過於複雜封閉,封藩很容易造成割據的狀態,比如吳三桂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一次征服雲南的艱難程度,也使得大家都覺得,不能再讓雲南處於割據的狀態,而是要如內地省份一般,用總督和三司來統治。
既然如此,那首先肯定是向南京軍機處奏報,請許緯辰派遣大員出任雲南總督。不過,短期內雲南肯定還會陷於動蕩不安,必須留下兵力駐守。劉國軒和項紹寬都認為,雲南經過這次大戰,產生了大量的土匪武裝,土司們也因為吳氏政權的滅亡而蠢蠢欲動,今後幾年雲南需要強力的武將在此坐鎮,隨時應對可能的叛亂。留下的將領既要有作戰能力,又必須對朝廷忠心,最重要的是,必須與吳三桂的舊部沒有瓜葛。
以這幾個條件篩選下來,曾養性、馬寶等人都不合適,最佳人選就落在了陳世凱身上。陳世凱本身是湖廣恩施人,在永曆時代在川南山區作戰,富有經驗,自從在浙江投降大明之後,表現甚為忠心,而且戰績不俗。劉國軒還特彆推薦,說此次明軍三路進軍貴陽,唯獨陳世凱一軍最為順利,斬獲也最多。鄭克臧於是決定,任命陳世凱為鎮西將軍,留守昆明。
現在剩下最後一件事,就是升龍的平叛戰事。就在處理王屏藩和與劉國軒開會期間,洪磊的戰報又不斷傳來。丁文左奪取諒山的計劃順利成功,對明軍實現了合圍,但明軍在南線卻非常輕鬆地擊敗了丁煒的叛軍。兩萬多叛軍看上去聲勢浩大,但戰鬥力確實不怎麼樣,而且一旦戰局不利,就潰散奔逃。兩萬多軍隊被明軍斬首五千多人,丁煒本人也中炮身亡。
而後,在劉德傑的指揮下,明軍迅速向北運動,對諒山發起進攻。丁文左不愧是一代名將,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在諒山一帶築起了堅固的防線。明軍的攻堅戰打得相當艱苦,雖然有熱氣球和重炮的加持,還是一連激戰了十多天。最終,丁文左的營壘全部被明軍攻陷,丁文左和孫子丁聰一起被俘。有鑒於丁煒已死,洪磊也不想再殺死這對祖孫,決定將丁文左全家都遷往升龍城監視居住,以防再被人挾持利用。
接下來,洪磊讓莫敬光頒下一道詔書,宣布赦免剩餘的叛軍,隻要叛軍向當地官府自守,交出武器回家務農,就不再追究。經過這場大戰,黎氏餘黨無論是數量還是士氣都遭到了極大的挫折,短期內應該不會再成氣候。
項紹寬得到了洪磊的這個好消息,一再向劉國軒誇獎他的好兒子劉德傑,果然是青出於藍。劉國軒也對劉德傑的表現十分欣慰,說等將來見麵一定要好好地獎勵這個孩子。
於是鄭克臧下令,明軍留下三十營共一萬五千人馬,由陳世凱坐鎮昆明。其餘兵馬分南北兩路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