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姑奶奶,都準備好了。”陳大姑姑連忙應聲答道,“賀表是禮部準備的,昨晚上就送過來了。賀禮是王妃親手繡的一對手巾。皇後娘娘前幾日派人來傳話,說賀禮不必鋪張,能見到心意就好了。”
鮑婧聽完點了點頭。按照自己對胡皇後的了解,這話基本上就是真的。於是走到桌案前,仔細看了看各種重要的東西,確信確實無誤,便轉臉看了看陳大姑姑,投去一個滿意的眼神。
陳大姑姑今年四十出頭,原本是浙江海寧縣陳氏的女兒,早年嫁到了嘉興府秀水縣,與金氏的娘家人有些來往,算是看著金氏自幼長大的。朱和尭前幾年到南京監督留守,金氏聽娘家人說起陳氏丈夫去世無兒無女,便提出將她取來南京擔任王府的女官。陳氏出身書香門第,知書識禮,又善持家,而且無兒無女了無牽掛,頗能任事,在南京時與林櫻十分融洽,這次朱和尭回到京城接受太子冊封,林櫻便推薦陳氏擔任毓慶宮領班大姑姑。
大囡在旁邊站著,本來已經有些無聊,這是忽然大聲問道“我們什麼時候去看皇奶奶啊?”
“噓,小主子彆說話,王妃和鮑姑奶奶說正事呢。”旁邊的奶媽連忙出聲製止。
鮑婧笑了笑,走到大囡麵前,彎下腰說道“你急著去看皇奶奶嗎?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是爹爹當太子的日子。”大囡奶聲奶氣地答道。
“是啊,當太子可是大事,要有規矩。一會兒會有女官過來宣旨,宣了旨才好去。”
“哦……”大囡顯然有些失望,不過還是很聽話,不再鬨了。
陳大姑姑這時走到了俞氏麵前,朝著奶媽問道“二囡吃奶了嗎?”
“剛吃了,這會兒又睡了,我這麼抱著,怕是有一個時辰能睡。”奶媽答道。
“好,辛苦你了。”
陳大姑姑的話音剛落,外麵就有女官進來,見了金氏行禮,然後宣皇後諭,讓眾人到坤寧宮等候。
金氏連忙謝了女官,請她先回去複命,然後讓陳大姑姑安排動身。
眾人出了毓慶宮,轉了幾個彎,過景和門,很快到了坤寧宮。
小梅早已在門口候著,喜氣洋洋地迎上來,朝著金氏道“奴婢給娘娘賀喜了。”
“喲,梅大姑姑不可拘禮。”金氏連忙示意免禮。
鮑婧看著小梅,心中頗為感慨。小梅作為皇後胡氏從家中帶來的婢女,一直負責照顧胡氏的生活,和鮑婧一起度過了在杭州和南京的歲月,甚至有幾分患難之交的情誼。這幾年小梅在南京照顧朱和尭起居,回來京城之後,馬上複任坤寧宮領班。不過,不到三十歲的小梅,看上去已經有些發福,臉上也有了皺紋,雖然現在她是後宮最有地位的女官幾乎沒有之一,但艱難的歲月還是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跡。胡氏幾次提出給小梅找人家,都被小梅推辭了,說要一輩子伺候皇後。想到這裡,鮑婧難免有些動情。
小梅不知道鮑婧在想什麼,隻是笑著請金氏和大家一起進坤寧宮。
坤寧宮很大,小梅引著大家到東暖閣坐下歇著,上了茶點。鮑婧便問小梅準備得如何。小梅說,皇後在更衣準備,就先不見大家了,洪淑貞為首的命婦們,此刻在西暖閣喝茶等候。
說著話,窗外樂聲大作,禮炮轟鳴,想是冊立大典已經開始。過了一陣,音樂停了,有太監從前麵太和殿跑過來,說冊封太子的大典已經完成,太子正過來向皇後謝恩。
眾人都起身,擠到東暖閣的門口,隔著珠簾張望。
皇後胡氏在寶座上端坐,朱和尭在禮讚官的陪同下,近前向皇後叩拜謝恩,然後起身退出。因為是行禮如儀,並未說什麼話。接下來是皇二子榆林王朱和?(讀作“封”,是封字的異體字),上殿向皇後恭賀,同樣行禮如儀退下。
鮑婧隔著珠簾看去,十四歲的朱和?身材卻比一般同齡人高大,很有英武的氣質。
等這兩撥人下去,才到宮眷和命婦們上殿道賀。
鮑婧依舊站在珠簾後麵,看著金氏和洪淑貞分彆帶領著宮眷、命婦們向皇後道賀。和剛才不一樣,皇後受了跪拜禮,便起身降階,請眾人平身,然後觀看女眷們進獻的禮物,坤寧宮裡充滿了喜樂和諧的氣氛。
“好是真好,隻可惜,還是比不上現代社會的生活啊。”鮑婧輕輕搖了搖頭,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