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止是導演啊!
第204章好,我跟你乾
百花獎頒獎結束後,中場一段歌舞表演之後,就輪到了金雞獎的頒發。
金雞獎是由華夏電影家協會和華夏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1年。
號稱是華夏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
它與港省電影金像獎、台省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
當然,大家也都知道,這所謂的三大獎項,從目前來看。
一個是圈地自萌,一個是自嗨鬨劇,金雞獎則是名聲不顯。
但不管怎麼說,金雞獎的排麵還是有的。
江培安等人的到來,大多也都是衝著這些獎項。
金雞獎,江培安和《颶風營救》一共獲得5次提名。
成為本屆金雞獎獲得最多獎項的一次。
但最終卻是無緣最佳故事獎,最佳故事頒發給了主旋律電影。
而最佳編劇則是由《芬芳誓言》拿到。
江培安則是拿了最佳導演獎,和一個最佳攝影獎。
金雞獎上,江培安居然還看到了一個熟人。
一個在後世譽為“除了顯示器不行其他配置拉滿”的男人。
勃哥。
這次他過來是因為《上車,走吧》拿到了最佳電視電影獎。
導演管琥笑的合不攏嘴,在他身旁還有在《愛有來生》最後出場的高琥。
他是主演之一,另一位則是發行放蕩不羈的勃哥。
江培安看到管琥後,心裡暗暗留神。
管琥和濘浩都是“第六代”導演裡的佼佼者。
“第六代”電影人並不是以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幸運兒身份出現在大眾麵前。
在“第五代”影人意氣風發之時,他們的出現顯得有些尷尬。
體製的不認可,電影市場的擠壓,過於個性化的表達,受眾的稀缺,讓他們陷入藝術與市場兩難的困境中。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到中年的第六代影人逐漸認清當下的影況現實。
完全脫離於觀眾的作品,注定走不到更遠的遠方。
創作心態的成熟加上此時電影環境的改變。
讓第六代影人邁開了先前自封的腳步,慢慢投向市場的懷抱,接受更多觀眾的審視。
於是乎,我們可以看到麵對當下激烈的電影競爭形勢,一直遊離在外的第六代,以不同的姿態回歸。
管琥與濘浩同為第六代導演,麵對電影市場殘酷的競爭壓力,兩人在創作前後都有明顯轉變。
從早期較為純粹的藝術電影,轉變到帶有明顯商業氣息的電影拍攝。
兩人在商業把握上也都有一定悟性,在沒有江培安的介入下,他們隨著自身的不斷發展,均有各自的億元票房作品。
難得的是,兩人在後期電影作品中,逐漸形成各自的黑色幽默色彩。
這很大程度上,是根據自我表達與觀眾接受的,雙重考慮所做出的選擇。
同為“第六代”中的億元導演,不管是從兩人作品的變化方向,還是各自的電影特點來看,兩人都有比較考量之處。
濘浩電影立足在故事,通過講述一個天衣無縫的故事,呈現出一幅底層小人物群像。
其作品大多有著多條線索。
繁雜的線索細節在濘浩的手中被巧妙整合、排列,精心編織,互不乾擾又相互勾連。
管琥電影則立足在人物,由人物帶出故事,或者說由人物推動情節。
情節的製造主要為人物服務,故其影片在結束後,留在觀眾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立體飽滿的人物形象。
其電影則多采用雙線敘事,利用插敘、倒敘等手法,鏡頭的不斷閃回,來展開線索間的互相切換。
因而在影片初期總營造出懸疑的效果,情節推進中,故事原貌才逐漸明朗……
而相比較濘浩黑色幽默電影中的“零情感”敘事。
管琥則在電影中注入了脈脈溫情。
縱觀管琥帶有黑色幽默色彩的電影,可以瞥見管琥深藏在骨子裡的一股浪漫情懷。
不管怎麼說,這兩位在“第六代”導演中,都屬於拔得頭籌的那類,對商業電影似乎有著天生的適應性。
江培安已經開始引領菜鳥導演濘浩提前走上“名導”之路。
要不再把管琥收到麾下?
正想著事情的江培安渾然沒有注意一個高大的身影走到他的身旁。
“恭喜啊江導,百花最佳電影,金雞最佳導演,今天不請客麼?”
來人正是一米八七的壯漢,高琥。
兩人在《愛有來生》劇組有過對手戲,彼此還是算是熟悉。
聞言,江培安回頭,看到高琥後,笑著道
“你們劇組不也獲獎了嘛,這頓飯還用我請?”
江培安話是這麼說,目光卻落在高琥後麵的管琥身上。
兩人是一個比一個高,管琥的身高目測有一米九。
話說這二虎組合還真是意外的登對。
兩人都聽出來江培安的弦外之音,大光頭管琥微微一笑,道
“能請大名鼎鼎的江導吃飯,是我們的榮幸。
不過江導可彆介意我北電畢業生的身份啊哈哈哈。”
江培安喜中戲而遠離北電幾乎成為某些小圈子裡公開的梗了。
管琥則是當麵玩梗,看起來很是搞笑。
江培安擺了擺手,道
“外界對我誤會太深,隻要是優秀的影視人才。
不管是中戲還是北電亦或不是科班出身,我都一視同仁。”
“瞧瞧,還加了限定詞,優秀的影視人才……
哈哈哈,要不是今天拿獎了,我都不敢過來跟江導說話了。”
管琥緩緩道。
“管導,私底下沒有少研究陰陽五行吧,說話怎麼一股子陰陽怪氣的味……哈哈哈,開個玩笑。”
江培安哈哈一笑道。
兩人的大本營都在京城,雖說管琥對江培安早有耳聞,奈何他們之間差距太大。
要不是這次來領獎,管琥都不一定能和江培安認識。
好在,他們之間還有高琥居中牽線搭橋。
金雞獎頒獎結束後,兩隊人馬在天一廣場集合。
波市天一廣場東起車轎街,西至開明街。
總占地麵積196公頃,光是拆遷費就近8億元人民幣。
天一廣場在投入資金、動遷麵積、涉及戶數方麵均為波市曆史之最。
而這座在後世稱為波市地標性的建築,今年十月剛建設好,一切都是嶄新的。
江培安這邊是帶著於嶸光,管琥那邊則是帶著高琥和勃哥。
兩隊人馬聚在一家小炒店吃飯。
去之前,黃勃操著一口海蠣子味口音,問道
“咋個說法,咱們今天真要跟江培安一塊吃飯?這也太攢勁了吧。
我最喜歡看他的《颶風營救》了,理想一下子照進現實了這屬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