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毛衣_我全家跟著房車穿越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四百四十五章 毛衣(1 / 2)

我全家跟著房車穿越了!

,我全家跟著房車穿越了

小湯山張家的土豆地一片忙碌,張德進跟張大有站在堆成小山似的土豆麵前不知所措。

張曉琿兄妹倆的兩個莊子一個三千畝地都種了土豆,另外三千畝種了冬小麥,本來他們兄妹倆都是農盲,但是張曉瑛因為幫著她爹看顧過後園子,又加上農業科學這一塊也非常重要,她花了不少時間了解和整理資料,現在也算是大乾的半個農業專家了。

同樣滿臉愕然的還有跟在張曉瑛身邊的戶部勸農司大人們。

這一堆堆的果實難道都是地裡種出來的?

“十一叔,大有叔,這幾位是農司的大人,來了解土豆種植情況的。”

張曉瑛給他倆介紹道。

古代平民對官員多少都有一些心裡上的敬畏,她叔叔顯然還沒適應跟官員打交道的過程。

今天張曉瑛頭上戴著一頂深灰色漁夫帽,大大的帽沿把她的小臉遮擋得嚴嚴實實,京城到了秋冬季節跟現代一樣,天高氣爽時陽光紫外線特彆強烈,她可不想自己未老先衰。

“草民張德進見過眾位大人。”張德進恭恭敬敬給官員們行禮。

雖說自家哥哥現在也是官,但其實他哥當官以後他倆也沒在一起相處多久呢!

“張兄弟不必客氣,我等今日是專程來請教學問的,叨擾了。”為首的大人也姓張,張曉瑛喊他司農大人。

這位可是安平郡主的親叔父,如今看著雖是一副莊戶人家模樣,可安平郡主看著也是莊戶小娘子的樣子,隻是這家子如今可不得了,父親是文官培訓機構的籌建掌事人,兄長是武備學堂的籌建掌事人,一家子把大乾的文武都占了。

朝裡也不是沒人嫉妒,可人家是有真本事,好比張小將軍那火器,滿大乾誰能造得出來呢?

因此自己也萬萬不可在張家人麵前失了分寸才是。

“大有,你兩茬土豆都種了,你來給眾位大人介紹。”張德進對站在自己身後側的張大有說道。

“十一叔,這畝產得先算出來,這樣好判斷土豆產量有沒有降低,如果降低要及時脫毒,不然日後土豆產量就會越來越低,能低到一半了。”張曉瑛說道。

“瑛姐兒,上一茬土豆畝產多少?”張德進問道。

“四千五百六十二斤。”張曉瑛答道,她記性好,記得清清楚楚,這相當於現代的六千兩百多斤。

張司農和彆的戶部大人們麵麵相覷,難怪這果實堆的跟小山似的,難怪皇上專門傳話讓他們跟著安平郡主跑一趟,這叫土豆的莊稼若是大乾都種上,哪裡還用擔憂有饑荒?

“司農大人,這土豆在大乾各處都可種植,耐旱易成活,這一整顆都可食用。”張曉瑛拿起一顆形狀標準外表光滑的土豆遞給司農大人,這位就相當於大乾的農業部長,他的部門主要的工作就是督促各地按時開展農業耕種活動,這土豆要讓農民們種到自家地裡,還得靠他們去大力推廣,不然她剛剛測算了一下,按照原來的產量這些土豆可以種十萬畝地之多,她可沒有精力去找喊人種去。

張司農接過這顆他從未見過的土豆,上麵還帶了些泥土,他忍不住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氣味清新自然,想來味道也不錯。

“如今這地裡畝產幾何?”他問道。

“回大人,這是半畝的產出,兩千零八十五斤。”張大有拿出一張記著數字的紙張遞給司農大人。

他很是羞愧,沒能把土豆種出跟上一茬一樣的產量。

“非常好,大有叔,你肯定很用心了,這秋土豆產量原本就比春土豆低許多。你跟大人們說說土豆是怎麼種的吧!”張曉瑛誇讚他道。

“好,大人請看,這是小的種了一年土豆做的記錄。”張大有給司農大人遞上一個本子。

司農大人詫異地接過本子打開,裡麵清清楚楚按日期冷暖天候記著土豆的狀態,一目了然。

他忍不住問道“此冊的內容都是你所作?”

“是,這圖表是我家小姐教會小的做的。”張大有說道。

難怪啊!人家便是種莊稼都做得如此精細,難怪深得皇上器重。

司農大人看著手中的冊子想道,轉身對張曉瑛說道“郡主,這冊子可否借與我等整理成冊?”

“自然可以,如今科學院也在做農業科學研究,司農大人若是發現有對這方麵有興趣的人還請推薦與我。”張曉瑛說道。

“一定,一定!”司農大人連連點頭。

這麼好的莊稼他要是不把大乾的空閒土地都種上,這個司農的位置他也不用做了。

下午張曉瑛回到家,葉氏正在前院翻曬放在大圓簸箕上的辣椒,紅豔豔的辣椒看起來煞是喜人。

“嬸嬸,咱們可做麻辣火鍋了。”張曉瑛笑眯眯對著葉氏說道。

她剛剛看到門房裡擺著一排黃燦燦的火鍋,這是她畫了設計圖請人手工打造的,全部是老式純銅火鍋,就是中間有個圓筒的那種,她一共打了一百個,送了八十個給闌珊閣,但是一直都沒機會使用,大乾可沒有空調,大熱天的圍著火鍋可是會汗流浹背的,現在天涼了,終於可以開始吃火鍋了。

“過幾日琿哥兒生辰,到時再吃罷。”葉氏說道。

“不用,他生辰都不一定在家,咱家也不興給孩子過生辰,嬸嬸,咱們今晚就吃。”張曉瑛說道。

她哥又老了一歲,三十歲的男人了,還過什麼生日。

而且今天算是把土豆在大乾推廣這件事完成了,她心裡也覺得輕鬆。

如果曾經的曆史資料記錄確切,大乾如今正處於我國有記錄可循的第三次小冰河時期的末期,也就是從唐末開始經過五代直到北宋初,而小冰河期由於冬天奇寒無比,夏天的大旱和大澇交替出現,使得糧食大幅度減產引發社會劇烈動蕩,有學者認為小冰河時期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當時最冷的一年,甚至海南島上都飄起雪花。

好在現在應該已經是到了末期,但是也不敢大意,張曉瑛就覺得今年好像比去年冷了許多,她已經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毛褲。

今年冬天京城刮起了一股打毛衣的風潮,從城中心的皇宮到城南的胡同串,隨處都能看到坐在日頭下一邊曬太陽一邊打毛衣的婦人。

“陛下,這一身毛衣毛褲是王貴人給您織的。”劉大伴手上捧著一身灰色的衣物跟皇帝說道。

“朕哪裡穿得了這麼許多,傳話下去,不必給朕織了。”皇帝說道,這兩日他已經收到五套毛衣毛褲了。

這張家果然個個都是身懷奇才,這針織毛衣的技藝據說是安平娘親傳授給婦人們的,這織毛衣的毛線也是她的毛紡廠生產的,貌不出奇的一件衣裳穿在身上既貼身舒適又暖和,還輕巧柔軟,比那皮毛好上不知幾何!

衛國公府裡,衛婷帶著她的妯娌小姑子們一起回了娘家,這些日子她每到這個時辰就會準點到達,原因無它,是京城的一家名叫“溫暖手作”的針織工坊派了織娘到衛國公府給她們培訓打毛衣,當然,所用的毛線都是“溫暖手作”出品的。

她們之所以這般熱衷來學習打毛衣,當然是因為體會到了這毛衣的好處,“溫暖手作”這家鋪子名字雖是有些怪異,卻是名副其實,這毛衣太暖和了,最最讓夫人小姐們難以抗拒的是,它穿在身上就好似長在自己身上一般緊緊貼著身子,這麼一來暖和不說,還不像穿著棉襖那般臃腫不堪,個人形象一下子好上不少。

最妙的是,這“溫暖手作”用四根針還可織出極合尺寸的手套、襪子,甚至還有帽子圍巾,在家中穿著的拖鞋,且還願意免費傳授針織技藝。

“吳娘子,我這上衣的長度該收針了嗎?”衛國公夫人詢問“溫暖手作”的織娘,她要給衛國公織一身厚厚的毛衣,已經織好了褲子,還在膝蓋處做了加厚處理,老頭子年輕時太勞累,天轉冷了就會有各種不適,雖然他自己不說,但她也能看得出來。


最新小说: 暑假家訪,女兒毒寵嚇壞全網! 我靠屍體稱霸末世 美利堅:疾速追殺1924 簽到變強:從退婚開始的逆天之路 穿越獸世之鹹魚阿月 快穿之恣意暢快人生 劍靈女兒祭天,我和道侶殺瘋了! 四合院:鬨鬼了,眾禽要搬離 人在廢丹房,從征服師姐開始成仙! 產業神豪:開局一座千億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