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邱向榮有點好奇。
許青鬆說“不甜”
“還有不膩”陶華宇接話。
大家一起笑了。
顧雪蘭對這個評價標準很是讚同,對邱向榮說“真的,市場上賣的那些,我一口都遭不住。你做的這個特彆好,剛剛在廚房的時候我都沒忍住,一連吃了好幾塊。”
沒想到自己做的東西能得到大家的一致喜歡和好評,邱向榮很開心“那行,以後大家吃的點心我都包了”
陶華歆笑著看他一眼“尾巴翹起來了。”
許青鬆開玩笑似的建議“姐夫,你這手藝以後要是練好了,真可以考慮開家店。在咱們村或者在鎮上,店名我都幫你想好了,就叫不甜。”
陶華宇在那邊抱著碰碰做深蹲,碰碰被他抱得不舒服,扭了兩下,跳下去了。
他拍拍身上粘的狗毛,走過來抽張濕紙巾擦手“這建議猛地一聽,還挺靠譜的。姐,姐夫,要不你們考慮考慮到時候店的裝修和設備我都幫你們搞定。”
邱向榮和陶華歆都覺得他們在開玩笑“開店,又不是逛街買東西,能是說開就開的嗎”
當初陶華宇在家具城開店有多不容易,他們都看在眼裡,也沒少幫忙,個中艱辛,沒經曆過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確實不容易。”顧雪蘭也深有體會。
柳南山以前開的那個水果店,剛起步的時候,為了找貨源,也是跑了許多地方。店開起來之後起早貪黑地忙,累人的很。
柳望雪覺得他們的思維沒有打開“不能跟他們倆比,想要開陶老板和柳老板那樣麵積的店確實很累人,即使開了,這邊也沒有那麼多的客源。
我們說的是那種小店,比鎮上那家蛋糕店還要小一點,大概就幾平方,東西的種類可以豐富一點,最好開在學校附近,專門做學生的生意。”
學校附近的,無論是小吃攤還是小吃店,隻要味道好價格實惠,都不愁賣。
柳望雪還記得他高中班主任開玩笑的話“實在不想學也沒關係,考不上大學就在咱學校門口擺攤炸油條。我前兩天買油條的時候,剛跟一對夫妻聊過,人家一天光賣油條就千八百的收入。”
“這樣一想,也是有可行性的啊。”顧雪蘭對柳望雪說,“當年咱們家困難的時候,你爸不就是去小學門口擺攤了嗎,賣那個章魚小丸子和炸香腸,每天就掐著放學的點賣那一會兒,都能有個二三百的收入。”
“怎麼樣啊,姐,姐夫,考慮一下唄。”陶華宇鼓動,“想一想,給孩子攢點人生基金。”
邱向榮被他們說的有點心動了,但是又拿不準,自己做的東西真的能賣的出去嗎
他和陶華歆眼神交流了一下,說“我再考慮考慮吧。這手藝也是剛學的,總得有把握了,才能拿出去賣吧。”
邱向榮自從和柳望雪他們熟了之後,已經摸清了這群人的屬性他們在一起就是一個“誇誇團”
無論大人、孩子還是寵物,在他們麵前沒有不挨誇。所以他覺得,他們的評價一定是帶著濾鏡的。
陶華歆尊重邱向榮的決定,事情總得一步步來,才剛學會走哪能就想著跑,不然肯定會摔。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