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吃著甜筒,往舞台那邊走去,文熙說要帶柳望雪去看當地學生的表演。
她手裡的宣傳冊上印有節目單,還給柳望雪念了一遍。
“居然還有傳統戲曲?”柳望雪都懷疑自己聽錯了,“他們的課程這麼豐富的嗎?”
京劇就算了,唱念的發音和現代普通話是有許多相同或近似之處的,但是竟然還有越劇表演,那吳儂軟語的方言本身就相當於一門外語了。
柳望雪覺得,這些學生可真厲害!
文熙回答:“也沒有,我聽zerina說,他們二年級會開一門文化體驗課,但也隻是讓學生們對這些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喜歡的話,就自己想辦法去學。”
顧雪蘭問她:“那個什麼孔子學院不就是擔負著文化傳播的責任嗎,這種課他們不開嗎,還讓學生自己想辦法?”
“估計是開不起來。”柳望雪說,“媽你想啊,這種課程在我們國內又有多少學校開設的,真正喜歡而且肯去學的又有多少人,更何況還是在國外呢?”
文熙說:“這隻是其一,最重要的一點是缺老師。我上午還跟孔院的一位老師聊了聊,他們現在最缺的就是特長類的人才。”
她說著還把手機拿近了點,悄聲道:“剛剛體驗場地那邊的項目,我也去看了一眼,就那負責老師的水平,我實話跟你說,你上你也行。”
“真的假的?”柳望雪不信。
文熙摟著李虞的脖子把人拉近了些:“不信你問小魚。”
李虞正哢嚓哢嚓吃著剩下的蛋筒,這麼說雖然不太好,但他還是誠實地點了點頭,比如那位教國畫的老師。
李虞之前也學過一點,他說:“那位老師畫的東西頂多唬一下什麼都不懂的外行人。”
“還有那個繩編,”文熙補充道,“簡直就是小學生水平。”
“那對於接下來的舞台表演,我還用抱有期待嗎?”柳望雪問。
文熙說:“這個還是可以期待的,zerina給我看過學生的排練視頻,反正以我這個外行人的眼光來看,是挺有水平的。”
走著聊著,舞台就到了,可惜的是戲曲表演錯過了,柳望雪和顧雪蘭看了一場劍舞和太極拳。
顧雪蘭評價:“彆說,還真有模有樣的。”
閒聊
有一次孔院辦文化體驗營,一位老師教國畫,畫墨竹。
我去湊熱鬨跟著學,結果比老師畫的還好看……
因為缺師資,那位老師也是現學現賣,她指著我跟學生說:“對對對,就是她這樣畫的!”
然後我就被趕鴨子上架……
——
還有一個對餃子情有獨鐘的摳門院長
這邊的中餐店賣的速凍餃子都比較貴,他喜歡吃又舍不得買,就借著孔院的活動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無論什麼樣的節日辦什麼樣的活動,他都要“煮餃子”
請注意,是“煮餃子”
彆的孔院如果辦此類活動,通常是組織學生“包餃子”,隻有他是讓老師去買速凍的拿到活動場地“煮”
記得有一次端午節,他又要煮餃子,老師們對餃子已經深惡痛絕了,不想搞
這位院長空口白牙杜撰了文化習俗:“為什麼不吃餃子?端午節就是要吃餃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