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
大宋宣和二年十一月初一,東南急報建德城失陷,知州張徽言、通判葉居正不知所蹤,建德軍監軍烏有戰死,青溪縣縣令高徽被賊人當眾斬殺,當日被處死的豪族家主足有十六人!
王黼看了軍報,不敢怠慢,急忙簽押上奏。
道君皇帝看罷之後皺起眉頭,“算算日子,譚稹應該到了杭州了,王太宰,你覺得他能剿滅方臘嗎?”
譚稹是王黼舉薦的,此時隻能力挺到底“聖人寬心,兩浙路以及江南東路合計有九州二軍,從輿圖上看,這九州二軍恰恰將睦州包圍在中間,隻要譚稹指揮得當,方臘覆沒應該在月旬之間。”
道君皇帝不置可否,“就這麼著吧,趙良嗣可有消息傳來?”
為了收複燕雲十六州,趙良嗣以賣馬名義來返與金、宋兩國,試圖締結聯金攻遼的盟約。
然而,由於聯金之策屬於機密,無法使用國書,為了取信於人,道君皇帝通過書寫親筆信的方式傳達了自己的意圖,信裡是這樣說的“據燕京並所管州城,原是漢地,若許複舊,將自來與契丹銀絹轉交,可往計議,雖無國信,諒不妄言。”
比較尷尬的是,由於道君皇帝沒有寫明燕雲十六州,隻提了燕京所屬州縣,這讓金人抓住了空子。
你宋人皇帝明明隻取一州,怎麼又成了十六州?
天子自然是沒有錯的,趙良嗣隻能據理力爭,要求將西京和平州、營州都包括進去,即恢複長城以南一切漢地,卻被金人以不屬燕京管轄為由斷然駁回。
因為此事,聯金會盟一直未能塵埃落地。
相較於方臘、宋江之流,聯金會盟收複燕雲十六州才是道君皇帝關注的重點。
畢竟,道君皇帝可是自詡僅次於宋太祖趙匡胤的皇帝,要是沒有燕雲十六州,隻怕這含金量就低上很多了。
王黼作為太宰,更是其中的參與者,對此自然知之甚祥,“聖人明鑒,趙良嗣取道海路,消息傳遞不便,隻怕還要多等一些時日。”
道君皇帝微微頜首,“好了,暫且這樣吧!”
汴京城裡的貴人自然不知道梁山泊的宋江與方臘達成了某項協議,就算知道了,他們也不會認為這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大宋還有禁軍五十萬(實際缺額二十萬),更有地方無數的廂軍、鄉兵,在權貴的眼中,區區宋江、方臘之流根本算不得什麼。
其實要不是梁山寇劫了花石綱,地方官府根本不想剿匪。
有這樣一支兵馬在水泊禍害,地方豪族的孝敬多了許多,這樣的生意誰不想長久下去?
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有官員喜歡養寇自重了,因為真的是坐地生財!
建德城,方臘見到了神行太保戴宗,此人雙腿修長有力,目光炯炯,態度不卑不亢,確實是一條好漢子!
“戴兄弟,日後太平軍與梁山之間還要多麻煩你了!”
戴宗抱拳笑道“方公客氣了,戴某彆無所長,隻能做做這跑腿的差事,倒是方公能夠想出這種威力極大的火箭,確實厲害。”
方臘擺了擺手,以示謙遜,“戴兄弟,說到這個火箭,我有一個建議,為了確保穩妥,不如將藥筒和箭杆分開運送,這樣的話,即不惹眼,也提升了安全係數!”
汪末泥覺得主意不錯,戴宗也覺得可行。
就這樣,戴宗化作行商,護著藥筒一路北上。
至於林衝、安道全幾人還需要得到確定的消息之後才會從梁山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