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宗師!
“同學們好,我叫沈月樓,是你們京劇表演課的新老師。”
一聽沈老師打完招呼,高三二班在場的二十七名女學生立刻齊聲歡呼起來。
“哇唔,不容易啊,我們正旦班終於也有男老師了。”
“沈老師好帥啊!”
“沈老師長得真美!”
“月樓,臨水樓台早得月,沈老師的名字也好有詩意啊!”
……
看著麵前這群活潑跳脫的高中女學生,沈月樓心中不由有些羨慕她們此時此刻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校園裡安心學習,不用為生計和溫飽考慮,身邊還有許多同齡玩伴相陪,自己當初學戲的生活可比她們要苦太多了。
學不好就沒飯吃,唱錯詞或者使錯身段要罰練,有時候同班的學徒犯錯,自己也要跟著挨鞭子……
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向章沅溪打聽了一下高三二班學生的學習進度,又通過點名與她們稍微熟悉一下之後,沈月樓便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教學。
“京劇演員的基本要求是要掌握四功與五法,每個行當的側重點略有不同。
四功為唱、念、做、打。
五法為手、眼、身、法、步。
京劇的唱自然是指用西皮或者二黃的京劇唱腔配合不同的板眼來演唱。
念則指的是京劇的念白,在旦行裡,我們青衣正旦對唱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所以,正旦大多說韻白,念詞帶著韻,半念半唱,唱多於念,而普通花旦則隻需念京白即可。
做是一係列舞蹈化的形體動作的泛稱,除了唱和念,京劇演員還通過手、眼、身、法、步的運用來表達人物的情緒。
打自然是指武戲了。
一般來說,四行中最重唱功的是老生,旦行最重做功,而我們青衣又是旦行裡最重唱功的。
打功武旦和刀馬旦會用,我們正旦主要唱文戲用的很少,而對青衣來說念也是唱。
所以,我們以後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唱功和做功上了。”
看了一眼章沅溪給他留下的上一個表演教師的教學備忘錄,沈月樓又接著說道“我剛看了一下宋老師的教學進度,一些基礎的東西就不用我來教了,後半學期,我會教給大家一些舊時科班裡常用的形體訓練和發聲方法。
首先,從手、眼、身、法、步的手勢學起,我先教大家一些“蘭派”青衣的基本手勢。”
一邊說著,沈月樓緩緩伸出自己的右手,平攤手掌,微勾食指,向上做出了一個承接甘露的手勢。
“這個動作叫作“承露”。”
頓了一會,沈月樓快速變換手部動作,輕攏聚合上三指,末尾兩指微微向外延伸。
“這個動作叫“蝶損”。”
“這個動作叫“垂絲”,這個動作叫“逗花”,這個動作叫“倒影”……
仔細看,集中注意力,注意它們之間的銜接和變化。”
伸出那雙精致如美玉的纖手,配合著身段,沈月樓在學生麵前做出了一個又一個優美的手勢。
“哇,真是太美了!”
“自然流暢,好絲滑的感覺。”
“蝶姿、垂露、鬥芳和初纂這十二種基本手勢,我們以前也都在視頻裡看過。
當時並沒有多大感覺。
怎麼沈老師一做出來就這麼好看,這麼優美呢?”
高三二班的女生們看完沈老師行雲流水般的精妙手勢不禁發出了一片驚歎聲。
“同學們,剛才的手勢動作大家都看清了嗎?”
“看清了!”
“一會聽我的指令,作出相應的手勢,聽懂了嗎?”
“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