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宗師!
住進京都國賓館,等交流團的演員們安頓下來之後,沈月樓便帶著韓在芬與於震飛去和瀛洲官方人員商量起了演出與行程安排。
“沈團長,此次貴團將在京都停留多長時間?”
聽到龜田孝誌的話,沈月樓沉思了一會,輕聲回道“預計十一天左右,今、明兩天略作休整,也讓演員們先適應一下瀛洲的氣候與環境。
後天,我們的演員可以正式演出。
具體的演出劇場還要由貴方來決定。”
龜田孝誌點了點頭道“那演出時間就定在後天晚上,演出地點在京都劇場,整場演出采取合演模式,先由瀛洲的歌舞伎演員演出瀛洲的伎樂,然後,華夏戲曲文化交流團演出的劇目作為大軸。”
“可以,那就這樣定下,多謝龜田局長了。”
與瀛洲官方商定了演出安排,回到京都國賓館,沈月樓又與韓在芬和於震飛開了一個內部會議。
大致就是關於後天晚上的那出大軸應該排演何種劇目。
最終,三人一致決定,先演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台》。
隻因,黃梅戲的唱腔明快流暢,聽感上接受度更高一些,這能大大抵消一些語言上的障礙。
而且,《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感染力極強,更容易讓瀛洲的觀眾產生共情。
用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台》在瀛洲文藝圈打開局麵,確實是當前的最優方案。
散會之後,讓韓在芬和於震飛照看好各自劇團的演員,沈月樓也回房休息去了。
其實,這兩天休息時間,他本想先去看看妹妹沈如意,然後去拜訪自己的好友阪本一郎以及瀛洲歌舞伎大家阪冬玉三郎的。
畢竟,這次瀛洲之行,二人都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隻是,作為華夏戲曲文化交流團的團長,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他也不好隨意外出,頻繁離開京都國賓館。
見麵的事情,還是等後天晚上的演出之後吧。
估計都不用自己主動,阪本一郎和阪冬玉三郎肯定會來看自己在京都劇場的演出的。
……
兩日後,瀛洲京都劇場。
今天的京都劇場人滿為患,華夏戲曲文化交流團的演員今晚要在京都劇場演出的消息早已傳了出去,出於對華夏戲曲文化的好奇,瀛洲文藝界人士齊齊聚到了京都劇場。
看到劇場裡滿坑滿穀的觀眾,沈月樓的心情稍稍有了幾分小小的激動。
演出一開始,先由京都劇場的主持人介紹了今天的情況,大多是歌舞伎演員的陣容和劇目,關於華夏戲曲文化交流團要上場的演員和劇目,主持人給觀眾保留了一些懸念。
歌舞伎是瀛洲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與能戲、人形淨琉璃並稱瀛洲三大國劇。
它的形式和主題與華夏的戲曲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也是瀛洲方麵與華夏戲曲代表團首次合演選擇歌舞伎的原因。
看完瀛洲歌舞伎演員所演《神風十二段》和《念佛舞》等劇目,沈月樓也從中汲取了不少養分。
等了許久,終於等到了今晚的大軸。